LISTEN,LEARN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恍然间,四年时光悄悄溜走,我要和青春明媚的大学生活说再见了。这四年里,我自认为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儿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高校旁听了十几门课程和几十场讲座。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三九寒天,我或许在听讲的教室里或许是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听讲的路上。四年的听讲生活我受益良多,在这里,跟大家聊聊我的心得与收获。
  学力的提升
  到底为什么去听讲?这很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命运,听讲座的动机会决定收获的多少和持续的热情。同学们往往怀着各种不同的理由去听讲座,有的是纯粹出于兴趣想要多学习些知识;有的是呆在宿舍无聊,闲着也是闲着;有的则是因为正在做某个课题,讲座的内容和课题十分相关,等等。最让我无语的是,有的人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很忙,去了讲座现场就睡倒一片……我只想说,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听讲都是耍流氓。
  我听讲座的初心是因为迷茫。高中的时候只知道要努力学,考出好成绩考进好大学。大学的志愿是父亲帮我决定的地质方向,理由是男儿要有立身之本,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到了大学,对我来说野外考察苦不堪言,一上专业课就是围着岩石绕圈子,做实验的日子让我绝望得看不到头,这与我渴望的以书为友、修身静心的大学生活实在反差过大。我不打算一辈子与石头打交道,一时间又找不到人生方向,于是就打算去听听讲座,没想到成了爱好。
  一开始属于“抓瞎”阶段,基本上只要有时间、自己可能感兴趣的讲座我就会去。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疲于奔命,有些讲座讲得很专业,内容越听我越不感兴趣,收获不大。于是我仔细分析了一个月的听讲笔记,自己对历史类、时政分析类和国学类的讲座比较感兴趣。之后我就遵循这个顺序来听讲座,范围缩小了收获也就多了。另外,讲座现场信息量大,演讲人大多讲得比较专业,如果对相关领域知道得太少,听的时候就会有困难,收获更提不上了。于是,我找到北大的课表,系统地旁听了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20世纪世界史、大国崛起等课程,通过旁听基础课程,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多的了解,听这一类的讲座也更容易听懂了。
  在我看来,几年的听讲生活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如果用处理信息的能力来衡量学力,那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整合信息的能力。简单地说是:怎么获得讲座的信息、怎么有效的整理演讲人的信息使之为我所用。前面一条比较简单,善加利用网络,微博、微信、豆瓣、各大高校主页都会定期发布讲座信息,有心人定期关注就好办了。重要的是第二条,有效整合演讲人提供的资讯并掌握好,往往被许多人忽略。
  我的同学A君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个方法。A君是典型的校园大忙人,参加好几个社团活动、科技创新项目,同时他还是一位听讲座达人。这位仁兄听讲座有一个习惯:提前查阅主讲人的主要著作,对其研究方向有所了解后决定是否去听讲。他去听讲座时,一定会带着笔记本电脑。他打字速度奇快,一场讲座听下来,主讲人大致的讲稿就出来了。这还没完,回到学校后A君会再次整理,把其中不了解的知识点搞清楚。事实上,他听过的课程可以整理成完整的讲义。我俩曾经一起旁听钱乘旦老师的《大国崛起》课,当我看到他发给我近十万字的笔记时,只有一种被晃瞎双眼的感觉。
  A君告诉我,听一次讲座后,整理信息他就要花上一个白天的时间。虽然费功夫,不过这样一来,他对似懂非懂的专业知识会掌握得更加深刻。A君本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以优秀的成绩拿到法学双学位的毕业证。他的下个目标是考上清华的法学博士,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
  反观我身边的许多同学,他们也热衷于听讲座,但是事先不做功课,往往跟着主讲人的思路走,信息消化的程度很低;讲座之后,听讲的音频和照片存在电脑里越攒越多,学识却没见丰富多少。这其中是有个初心的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来听讲的?如果真的想收获知识,那么这条路注定是不容易的,至少不会因为听了一场讲座就掌握了某一领域的高精尖知识,充其量是皮毛。
  分享最快乐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的提升,我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改变:学会分享。这是一次在听中央民族大学萨茹拉老师讲座的时候她告诉我的,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分享是把知识内化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自己对这些知识有了新的理解与体悟。其次,分享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也会受益,几个人的头脑风暴往往会产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我习惯于把每次听讲座的感悟和收获写成博客,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共享。我还注册了微信公共号,把心得与收获发出来,有相同兴趣的人一起交流。刚开始这样做时,有人嘲笑我,觉得我很“装”,我不以为意。倒是在告诉大家我听了什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困难。我发现,如果让我说,我很容易就能表达出来,然而落实到文字,我写着写着就觉得文不对题,要么就是拖来拖去,一直难产。不过,坚持下来后,我发现困难变得不那么难了,文笔也渐有长进。此外,我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同样热爱讲座的人,我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往往是最近旁听的课程或者讲座,这种彼此分享知识与收获的感觉真好!后来,我组织交流会,我每两周和大家一起分享最近关注的讲座与课程,以主题演讲 自由讨论的方式开展,效果不错。
  提到分享,我得说说朋友B君。他的微博有三万多条,全是关于讲座的内容,尽管已经工作,但他还是一有空闲时间就扎进校园里旁听,是一个地道的讲座迷。最可贵的是他的分享精神:开始是他本人每天通过各种渠道汇总附近高校的讲座信息,整理好发到微博上。后来,B君开设了公共账号,分成各个学校、不同种类讲座的推送。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他常常晚上一两点忙完微博、微信的更新才能睡觉,于是他组织了一些志愿者维护微信公共账号的运营,每天定时发布讲座信息。现在他的微博“北大清华讲座——北京活动”粉丝数已经接近14万了,成了名符其实的大V。这样的分享,他已经做了3年。
  拆开挡在通向未来路上的墙
  我一直在分享关于讲座的心得,没想到因此有了更多的收获。有一天,一位编辑老师私信我,希望我去当实习生,帮助她整理讲座录音,整理的文档会发在刊物上。我欣然同意,既能学习还能挣点零花钱,何乐不为?我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越来越顺手,到了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组织起一个6人小组,每天发现周边学校的精彩讲座,遇到合适的就整理好发给编辑老师。从大二到大四,这份实习我做了两年,发表了近三十篇讲座的整理稿和三篇专访,听了近百场讲座。随着实习的深入,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未来的理想职业选择是记者——我爱好广泛,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都喜欢,就是不喜欢做实验测数据;我喜欢与人沟通,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总是很有收获。
  我记得教《实用新闻学》的老师告诉我:想学好新闻要去实践,想做出好新闻要去现场。所以,我利用暑假在报社实习,亲身体验了新闻的生产过程。经历了采访被拒的杯具体验,我发现新闻不只是电视里戴着实时传递耳机与主播对话的现场记者高大上的形象,更多的是需要一点点努力去“挖”出来的。一场暴雨可能让铁路晚点、客车停运,七夕节的到来也会带动全市鲜花的销售,那些平常小事中的不平常是新闻,我渐渐明白,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实事,才有可能实现心中那个高大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梦。
  毕业前,我跟爱好听讲座的朋友聊各自的去向,大家对未来都信心满满,有人考上了北大新闻系的研究生,有人远去新疆支教。我已经拿到心仪的offer,将要去香港读研,并继续我的听讲生活。
  现在回想刚上大学时迷茫的自己,坚持听讲座并养成习惯,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四处听讲,我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精英,真正了解到一个专业学什么、就业的方向等,不再像高中时看着专业名称望文生义,百度一下就决定把四年的时光花在一个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在经过一次次的实践后,我决定以后走新闻这条路。确定这个选择,要归功于听讲座帮助自己拆开了挡在通向未来路上的墙,我告诉自己:找到适合的行业,做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2015年清华大学成立104周年校庆期间活动不断,校庆当天100个实验室向校友及社会开放,其中机器人实验室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参观者不禁赞叹有这么酷的机器人团队……为了了解更多,随后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导师赵明国。  Robocup冠军10年前就拿了  年轻的赵明国发动自动化系的同学组建了机器人足球队,即清华大学“火神队”。2004年,火神队带着实验室买的Sony公司的机器狗参加了国内
在笔者走访的多位高校学生中,对学分问题的看法主要分为了两类:  一类对学分并不在意,认为按部就班地修课就能毕业;  另一类则认为国内学分太多,束缚了他们自主研究或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不关心vs隐形的紧箍咒  “我们的课都是规定好的,只要按要求上完就可以了。”华南师范大学国学班毕业的汤伊就表示自己不清楚大学里修了多少学分,每个学期系里开什么课程她就上什么课程,跟着大部队走就好。“比起学分,我们更
我爱好略显繁杂,对篮球,却情有独钟。自从初中在电视上看到了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看到他的执着勤奋,我认识到了“科比精神”,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篮球热爱的定义。对于篮球的热爱一开始总会剑走偏锋,从一开始做一个没有心机、吵闹不停的脑残粉,后来在越来越多的比赛中认识了篮球战术,在各大体育论坛中钻研球队分析做数据控,知道了什么叫做“大鸟条款”,认识了斯特恩(NBA总裁)……  后来,读新闻专业的我,把驻洛杉
发现地铁不当用词  两年前,陈晓阳做了一件默默无闻又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事情:写信给南京市长信箱,建议取消南京地铁广播里“举报”一词的使用,后来这条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采纳。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晓阳独自乘坐地铁,正当地铁平稳行驶时,一则地铁广播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只听广播中的女声说:“……禁止在地铁内乞讨,若发现乞讨人员,请拨打XX电话进行举报。”当时地铁内的陈晓阳内心一个激灵,“举报?这个词儿实
荷兰设计工作室 Studio Lorier设计的聪明盆栽,一缺水,花盆就自动倾斜,提醒主人该浇水啦!
相信很多新人都曾有这样的感受:要参加一个工作中的重要场合,非常希望能够提出一个到位的问题来展现自己的专业见解和经验。可是到了现场,大脑也许会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好。最后,也许不得不在谷歌百度上找一个相关领域的问题,勉强提出来了事。有的人也许希望通过提问可以博得演讲者及听众的认可,然而现场问题提出时却引来尴尬,当然也无法形成相关人员与你的良好互动,更谈不上受到认可了。  提问不是去PK  小
世上关于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幸福之于我,不是王子白马,不是璀璨的烟火,  不是闪亮的钻石项链,不是限量版的化妆品,不是非要坐在宝马车上。  它是简单的快乐,是无微不至。  藏于一饭一蔬,隐匿在一部自行车,沿路撒下的是满满的欢乐和感动。  它于我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它稳扎稳打地架构在我的青春年华里,  不管多久的以后想起,都会是心中收藏一生的快乐。  多少年后,我会记起曾经的那部自行车,那路灯下
清华大学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占地近6000亩,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清华园是个占地近400公顷的“庞然大物”!400公顷什么概念?如果把清华校园东西南北四面围墙排成一条直线,足足长10公里,等于围成一个周长约10公里的长方形。如果从高处俯瞰,清华园颇像一个硕大无比的“田”字,就那么铺展开去。而
为了抢购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出售的神秘明信片,有人提前4天安营扎寨。这些明信片都是艺术品,此次共出售2700张,每张售价45英镑(约人民币450元)。
编者按: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大学生杂志社、首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接力梦想 青春勇担当”——大学生“中国梦”系列微电影拍摄计划暨征集活动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分为示范单元和竞赛单元。示范单元作品人物原型从历年评选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大学生“追梦人”中选择。竞赛单元作品通过在高校广泛宣传征集产生。  示范单元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