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彩血蛤育苗过程中单胞藻培育技术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胞藻作为贝类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生物饵料,其培育技术是贝类繁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为探索研究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苗种繁育中所需单胞藻培育及投喂技术,结合日照地区水文条件开展紫彩血蛤苗种单胞藻培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种藻类分阶段混合投喂有助于紫彩血蛤幼虫发育。总结实验结果得到一套繁育速度快、密度高的单胞藻培育技术,及其适宜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投喂方式,以期为紫彩血蛤苗种繁育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单胞藻培育技术;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饵料
  单胞藻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单细胞藻类或者单细胞藻群体。单胞藻含有丰富营养,不仅可以作为贝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还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作为海珍品苗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生物饵料,目前生产条件下单胞藻培育仍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气候、设备、操作方法等,因此为解决单胞藻饵料供应对育苗生产的不利影响,单胞藻的培育技术及其应用成为了贝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工厂化生产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来单胞藻培育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单胞藻培育技术并开展了其在紫彩血蛤育苗中的应用试验,以期为单胞藻快速培育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单胞藻培育技术
  1.1培养设施
  为了适应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生产季节所需并保持单胞藻的高纯度,在育苗场所附近应建有专用的藻类保种室及扩种室或扩种棚,其面积按照育苗规模进行计算。一般1 000 m3水体的育苗厂,需配备20~30 m2的保种室一间。保种室需保证采光条件良好,可加装人工光源,以防止连续阴雨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应安装遮光设施,同时进行通风或者降温处理。
  对纯净优质的藻类进行保种与扩种生产,保种需用容器常见为3 000 mL或5 000 mL的三角烧瓶及透明塑料桶(20 L)及煮沸过滤海水;扩种则需容器为细口瓶(20 L)、白塑料桶(50 L或者500 L)及消毒过滤海水。本实验未使用常见尼龙袋(30 L虾苗袋)进行扩种,原因为尼龙袋易破损导致扩种过程发生交叉污染现象。以上设施均需安置于通风良好的专用扩种室或四面采光良好的扩种棚内,并加装可移动遮光帘调节光线。
  藻类三级扩种池应单独设置,培养室需采用透明玻璃钢瓦,并及时更换透光不良的钢瓦,保证采光率70%以上。培养室需通风良好,并安装遮光设施,池深不超过1 m。
  1.2培养用水
  一级保种用水为洁净砂滤海水经脱脂棉过滤沉淀后,煮沸冷却后使用。二级扩种用水为洁净砂滤海水煮沸冷却使用,同时也可混合使用一级保种用水及NaCIO消毒后过滤海水。三级扩种用水为洁净砂滤海水经蛋白分离器处理后利用NaCIO消毒处理曝气2 h以上,静止沉淀24 h以上,经Na2S2O3中和至无余氯为止后使用。
  1.3一级培养(保种)
  紫彩血蛤育苗阶段开始于每年3至4月份,育苗阶段开始前藻类提前进入保种及快速扩种阶段,一般开始于每年1月份。保种常用藻类种类为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ons)、扁藻(Platymonas spp.)、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藻种适宜生长温度如表1所示。
  本试验藻种购买于中国海洋大学及中国科学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优质纯种藻种。首次接种到1~2只三角烧瓶中,接种比例1:1,较高接种比例可保证藻种尽快适应培养用水。培育密度达到一定要求后添加消毒海水与营养液。藻液满瓶后,利用瓶接瓶方式快速分瓶培养。接种过程中容器、工具均须经煮沸消毒后使用,接种后瓶口用双层经消毒过的滤纸包扎,放在保种室内光照合适的位置培养,每天摇动2~4次。
  1.4二级培养
  二级扩种过程选用部分细口瓶及白色塑料桶进行封闭式扩种,塑料桶体积分为50 L和500 L两种规格。细口瓶具有透光度高、密封条件好、不易污染等特点,但由于接种及搬运过程中易碎仅少量应用于光照照度要求较高的藻种。白色塑料桶具有消毒方便、接种及搬运易操作,且可重复使用的优点,但透光性较差。
  利用50 L塑料桶接种时,需先清洗干净,后加满过滤海水及适宜浓度的NaCIO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2 h。待浸泡时间到,中和余氯后倒出部分海水,按照比例加入营养盐后进行接种,连接充气管,加盖尼龙薄膜进行通气培养。接种好的塑料桶需放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的扩种棚或扩种室内,高温期适当进行遮光通风,以免由于温度过高影响藻类生长。500 L塑料桶与50 L塑料桶相比较,虽然在接种过程中操作较困难,但接种后藻类生长速度快、抗污染能力高、可实现快速扩种,因此在温度达到藻种适宜生长温度时可选用。
  二级扩种过程一般分为(1)瓶接桶扩种,接种密度为:金藻、角毛藻50×104ind·mL-1以上;扁藻10×104ind·mL-1以上。先接種至桶的1/4~1/3体积,随着单胞藻生长逐渐加满培养液。(2)桶接桶扩种,待达到较高生长密度后,利用分桶的方式继续进行接种培养,利用这种方式可实现藻类快速扩种,但易发生污染,建议接种次数不超过3次。接种比例不低于1:20。
  1.5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
  利用NaCIO消毒培养池并中和后使用。接种尽量选择在晴朗天气的早上,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确保接种成功。接种密度为:金藻40×104~50×104ind·mL-1,扁藻8×104~10×104ind·mL-1。接种时加入消毒海水15~30 cm,按照藻种类型加入相应比例营养盐,并充气。接种后视天气情况,根据藻液密度加水及施肥。投喂前需停止施肥1~2 d。当藻液达到一定密度且镜检无污染情况下可进行分池培养,抽取1/3~1/2左右藻液进行接种,留下藻液加入消毒海水继续培养。
  三级培养过程中,即使在通气培养条件下,还需要适当进行搅池,一般每日2~4次。同时应注意随着藻液水位的变化适当调节光线,保证藻类采光。
  1.6营养盐
  藻类生长需要适当的营养盐,本试验藻类培养采用的营养盐主要参照竺俊全等及孙成渤等所采用的的单胞藻培养所需营养盐配方。
  2紫彩血蛤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投喂情况
  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适宜的幼虫饵料是决定育苗成功的关键,孙虎山等实验证明紫彩血蛤幼虫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添加适宜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并保证幼虫变态发育整齐。本实验通过总结孙虎山等实验结果结合日照地区紫彩血蛤生长状况,探索出适宜日照地区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饵料投喂方法,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试验数据显示,根据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不同时期,混合投喂多种饵料,可以有效促进幼虫发育并且变态整齐,有利于后期培育。
  3总结
  本试验总结的单胞藻培育技术可操作性强,培养速度快,不易污染,但仍需要注意消毒,尤其是接种过程中各个环节均需多次消毒。另外,利用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海水后可以有效减少桡足类等对单胞藻的造成的生物污染。通过该方法培养的单胞藻投喂紫彩血蛤后,紫彩血蛤幼虫发育良好,变态整齐。
其他文献
通过专利产品车载式双级自吸离心洒水车泵结构型式的介绍,阐述了其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性能测试和试验结果。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角度,利用专利分析技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专利从专利申请态势、专利类型、专利申请人、IPC分布、专利经营等指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综合分
摘 要:以济南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4年5月、8月和11月对济南全流域范围内31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跟踪调查,探索济南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分布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济南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差异显著;在济南市全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8种,分属9大类,主要优势物种为螺类、水丝蚓和摇蚊;其中5月鉴定的物种数最多,进入8月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明显降低,而11月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降低程度逐渐趋
<正> 读者诸君您可注意到,当前报刊上有一种时髦用语:“××误区”,譬如“谨防××改革走入误区”、“走出公务员制度认识上的误区”、“人才竞争中的认识误区”、“进补热中的误区”等等, 当今中国及其改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误区”令人陷入?,应当看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录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着干部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
为保证留置的套管针或头皮针长时间、稳固、安全、舒适的固定于患者穿刺部位,我们特研究设计一款输液保护手套,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5 2 1063090.5),现简介如下:1设计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
<正> 红色预警——两位留美学者的一份国情报告: 1993年6月,两位留美学者王绍无、胡鞍钢博士曾向高层提交了一份国情分析报告——《加强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关于中国国家能力的研究报告》。首次运用全新的概念对中国国家能力做了科学的严谨的评估。报告指出:国家能力包含4种因素,即汲取财政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而汲取财政能力是最主要的国家能力,是实现其它各项国家能力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