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中西医治疗皆可使其临床症状缓解,但疗效尚属短暂,且屡止屡发,难以改变其发作周期,所以然者,祖国医学认为乃宿根未除。
宿根犹存,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大多仍有咳嗽吐痰,或有胸闷气短,喘促等症,亦易罹患感冒。因此,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宿根,在其缓解期进行辨证防治,无疑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环节。
补虚勿忘祛邪
哮喘日久,肺脾肾三脏虚象毕露,临床表现虽有孰轻孰重,然由三脏之虚,产生的痰饮、瘀血,阻碍气机,终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故补虚与祛邪应贯穿于哮喘缓解期防治的始终。
补肺勿忘祛痰宣肺: 哮喘缓解后,患者常有咳嗽吐痰,痰涎清稀,气短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此乃肺气虚弱,正不胜邪,痰饮内伏,是为宿根。拟补肺益气,祛痰宣肺。常用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黄芪、细辛、干姜等。此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肺,杜绝生痰之源。二陈汤理气化痰,以除气道之痰。痰饮为阴邪,加细辛、干姜温肺化饮,是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健脾勿忘燥湿化痰:哮喘反复发作,缓解后以肺脾两虚显现,体倦乏力,神疲纳呆,胸闷短气,咳吐痰涎。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滑。此为肺脾两虚,土不生金,脾虚健运无力,痰湿自生。肺虚无力排痰,痰储气道,是为宿根。拟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常用方药六君子汤加苍术、苡仁等。六君子汤复其脾之健运,使痰饮潜消默运,更加燥湿清渗之品即所谓“善治痰者,谁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补肾勿忘活血化瘀:哮喘日久,穷必及肾,由虚致瘀,水瘀互结,阻碍气机。哮喘发作之后,常见气短懒言,呼多吸少,动则喘促,口唇紫暗,腰腿酸软,头晕耳鸣,或有肢体浮肿,舌紫苔白,脉沉细。常用方药金匮肾气汤加桃仁、当归、莪术等。肾主纳气,又主水液代谢,肾虚纳气失司,主水无权,水阻血瘀,痰瘀互结,阻于气道,上盛下虚,气不得续。金匮肾气汤补肾纳气,温阳化水。加桃仁、当归、莪术寓活血化瘀之品,于补肾药内,亦为治宿根。
治哮喘勿忘防感冒
哮喘患者动辄患感冒,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故积极预防感冒,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尤为重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脾虚肌表不固,常用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苏叶、防风等。兼血虚加当归、生地,兼阳虚者加桂枝、附子,阴虚者加葳蕤、白薇。在遣方用药时应做到扶正补虚与解表祛邪药恰当配合,使扶正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讨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
从狭义考虑,哮喘的定义应为:机体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屡次反复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者。
从广义来研究,则哮喘的临床表现由许多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形成的综合征。例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黏膜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黏膜肥厚、支气管黏液栓塞等等,根据各种病理生理变化程度不同即可导致临床上不同程度的哮喘证候群,重者表现为急性严重的哮喘持续状态,轻者仅表现为胸闷,有些则表现为以咳嗽为主。而一般常见的所谓支气管哮喘,则常指狭义的定义。
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患病率约1%~13%不等,我国近年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抽样调查结果,哮喘的患病率约1%~5%。全国5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为3%~5%,而成年人患病率约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疾病早期,因病理的可逆性,肉眼观解剖学上很少器质性改变。随疾病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可见肺过度充气及肺气肿,肺柔软疏松,可合并有肺大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显微镜下的改变比较明显。即使在轻症的哮喘患者,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哮喘发作期,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道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剥离,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的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等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支气管哮喘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临床只重视发作期的治疗,难以改变其发作周期性,因此,于缓解期辨证防治十分重要。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病因,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何谓宿根?笔者认为内涵肺脾肾虚损,气机不畅,津液输布,血液运化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宿根内伏,每因外邪引起而诱发哮喘。痰饮、瘀血既为肺脾肾虚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病因,反作用于肺脾肾,虚者愈虚。外邪加痰饮瘀血留恋不去,也易肇致感冒,终成虚实挟杂证。因此,扶正与祛邪,应视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防
治大法,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宿根犹存,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大多仍有咳嗽吐痰,或有胸闷气短,喘促等症,亦易罹患感冒。因此,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宿根,在其缓解期进行辨证防治,无疑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环节。
补虚勿忘祛邪
哮喘日久,肺脾肾三脏虚象毕露,临床表现虽有孰轻孰重,然由三脏之虚,产生的痰饮、瘀血,阻碍气机,终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故补虚与祛邪应贯穿于哮喘缓解期防治的始终。
补肺勿忘祛痰宣肺: 哮喘缓解后,患者常有咳嗽吐痰,痰涎清稀,气短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此乃肺气虚弱,正不胜邪,痰饮内伏,是为宿根。拟补肺益气,祛痰宣肺。常用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黄芪、细辛、干姜等。此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肺,杜绝生痰之源。二陈汤理气化痰,以除气道之痰。痰饮为阴邪,加细辛、干姜温肺化饮,是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健脾勿忘燥湿化痰:哮喘反复发作,缓解后以肺脾两虚显现,体倦乏力,神疲纳呆,胸闷短气,咳吐痰涎。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滑。此为肺脾两虚,土不生金,脾虚健运无力,痰湿自生。肺虚无力排痰,痰储气道,是为宿根。拟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常用方药六君子汤加苍术、苡仁等。六君子汤复其脾之健运,使痰饮潜消默运,更加燥湿清渗之品即所谓“善治痰者,谁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补肾勿忘活血化瘀:哮喘日久,穷必及肾,由虚致瘀,水瘀互结,阻碍气机。哮喘发作之后,常见气短懒言,呼多吸少,动则喘促,口唇紫暗,腰腿酸软,头晕耳鸣,或有肢体浮肿,舌紫苔白,脉沉细。常用方药金匮肾气汤加桃仁、当归、莪术等。肾主纳气,又主水液代谢,肾虚纳气失司,主水无权,水阻血瘀,痰瘀互结,阻于气道,上盛下虚,气不得续。金匮肾气汤补肾纳气,温阳化水。加桃仁、当归、莪术寓活血化瘀之品,于补肾药内,亦为治宿根。
治哮喘勿忘防感冒
哮喘患者动辄患感冒,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故积极预防感冒,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尤为重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脾虚肌表不固,常用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苏叶、防风等。兼血虚加当归、生地,兼阳虚者加桂枝、附子,阴虚者加葳蕤、白薇。在遣方用药时应做到扶正补虚与解表祛邪药恰当配合,使扶正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讨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
从狭义考虑,哮喘的定义应为:机体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屡次反复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者。
从广义来研究,则哮喘的临床表现由许多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形成的综合征。例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黏膜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黏膜肥厚、支气管黏液栓塞等等,根据各种病理生理变化程度不同即可导致临床上不同程度的哮喘证候群,重者表现为急性严重的哮喘持续状态,轻者仅表现为胸闷,有些则表现为以咳嗽为主。而一般常见的所谓支气管哮喘,则常指狭义的定义。
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患病率约1%~13%不等,我国近年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抽样调查结果,哮喘的患病率约1%~5%。全国5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为3%~5%,而成年人患病率约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疾病早期,因病理的可逆性,肉眼观解剖学上很少器质性改变。随疾病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可见肺过度充气及肺气肿,肺柔软疏松,可合并有肺大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显微镜下的改变比较明显。即使在轻症的哮喘患者,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哮喘发作期,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道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剥离,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的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等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支气管哮喘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临床只重视发作期的治疗,难以改变其发作周期性,因此,于缓解期辨证防治十分重要。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病因,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何谓宿根?笔者认为内涵肺脾肾虚损,气机不畅,津液输布,血液运化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宿根内伏,每因外邪引起而诱发哮喘。痰饮、瘀血既为肺脾肾虚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病因,反作用于肺脾肾,虚者愈虚。外邪加痰饮瘀血留恋不去,也易肇致感冒,终成虚实挟杂证。因此,扶正与祛邪,应视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防
治大法,验之临床,确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