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新形势下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坚持用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坚持用外语教学,可使学生有一个语言环境,造成一种学习语言的氛围,同时,对知识的复现巩固、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教育对象的母语习惯已根深蒂固,故要想在外语教学中绝对排除母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适当利用母语,并通过母语与外语的比较,则有利于学好外语,当然,不能过多地使用母语,否则对外语教学和学习也会起一定的干扰作用。
一、新课程评价方式(关注与促进)
新课程要求下的评价方式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它把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运用。其中特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从差异中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的才是对的”、“这种解法似乎太离谱了”…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教师可能是不经意的,可是它也许会给学生带来莫大“伤害”,学生可能再也不愿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了。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先别忙下结论,谁是谁非,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感受,他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学生的作业,亦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他的杰作(也许是得意精彩之处,也许是有错误的地方),让大家来鉴赏、评论。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所提问题中的合理、有效和可挖掘的成份,引导这些学生学会提问题、想问题。
各种各样的阶段评估测试,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对学生来说也许是“痛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大胆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现评价法与传统的阶段测试评价法相结合。把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热情,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辨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者宣布某仪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因而,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区别与内在联系,也要理智地预测教育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拓。正视新课程、新课标,正真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在课改新浪潮中纵横驰骋。
二、新课程的激发模式(放与收)
新《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要做到如何“放 ”如何“收”,新型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那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多媒体应用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蜕变的过程,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象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新课程评价方式(关注与促进)
新课程要求下的评价方式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它把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运用。其中特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从差异中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的才是对的”、“这种解法似乎太离谱了”…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教师可能是不经意的,可是它也许会给学生带来莫大“伤害”,学生可能再也不愿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了。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先别忙下结论,谁是谁非,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感受,他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学生的作业,亦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他的杰作(也许是得意精彩之处,也许是有错误的地方),让大家来鉴赏、评论。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所提问题中的合理、有效和可挖掘的成份,引导这些学生学会提问题、想问题。
各种各样的阶段评估测试,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对学生来说也许是“痛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大胆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现评价法与传统的阶段测试评价法相结合。把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热情,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辨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者宣布某仪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因而,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区别与内在联系,也要理智地预测教育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拓。正视新课程、新课标,正真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在课改新浪潮中纵横驰骋。
二、新课程的激发模式(放与收)
新《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要做到如何“放 ”如何“收”,新型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那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多媒体应用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蜕变的过程,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象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