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选育出耐热黄瓜新品种中厦16号,经在福建闽南地区多年多点区域试验,总结出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适宜本地區夏季种植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黄瓜;中厦16号;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为解决我国南方地区黄瓜无法越夏种植的问题,2003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耐热黄瓜新品种项目研究,经几年努力,2006年选育出耐热黄瓜新品种丰田16号。经多年示范推广,目前该品种已在福建闽南等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号:闽认菜2013006号),将丰田16号黄瓜正式改名为“中厦16号”。现将中厦16号黄瓜品种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育过程
为解决福建闽南地区黄瓜无法越夏种植问题,2003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成立课题组开展耐热黄瓜新品种选育研究。2003年以来,该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耐热黄瓜品种资源,并在厦门试验农场进行试种观察;2005年,以津优一号自交纯化选育出单株08484为母本,以夏丰黄瓜自交纯化单株选育出单株08466为父本,并配制杂交组合;2006年,经在露地栽培进行田间组合优势鉴定,其中16号组合表现较突出;2007~2008年,对新选育组合进行优势鉴定和品种对比试验,并将16号组合定名为“丰田16号”。
2 区域试验
2010年~2012年夏季,在厦门、泉州、漳州及莆田等市进行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早熟,播种至采收35~45天,采收期25~30天,夏初采收期较长;耐热,夏秋季4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种植,气温33~35℃能正常生长;高产,夏初季节亩产量达5000kg以上,5~7月产量达4000~5000kg,而且质优、抗病。
3 特征特性
3.1 特征
株高220㎝以上,蔓生,主蔓五棱形,有白色刺毛,直径0.9~1.1㎝,叶片掌状五角形,叶片深绿,叶缘浅裂,叶长24-48㎝,叶宽19~25㎝,叶柄长12~28㎝,瓜长棒形,瓜表皮深绿色,瓜肉浅绿色,肉质甜脆、质优,白刺,刺密、刺瘤小。瓜长32~38㎝、直径4.2~5.0㎝,单瓜重350~450g。
3.2 特性
耐热性强,适宜生长温度22-35℃,植株长势强、分枝性强。霜霉病、角斑病比对照品种“丰田1号”轻。播种期4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收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种至始收35~45天,亩产3000㎏以上,高产、优质。缺点是不耐寒,不耐涝,轻感角斑病、霜霉病。
4 主要栽培技术
4.1整地
黄瓜忌连作,应选择前茬非瓜类或茄果类,最好是水旱轮作田块。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翻耕时结合施入基肥,每667㎡施500~800kg腐熟的鸡鸭粪肥,50~100kg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整畦规格为畦宽1~1.2m,畦高30~35cm。
4.2播种
厦门地区夏秋栽培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他地区播种可视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播种方式可直播,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将种子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沥干即可播种。采用塑料营养杯或育苗盘育苗,应采用新土未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或泥炭土,作营养土,播种时每穴播1粒种子。幼苗2片子叶时展开时去除遮阳网增加光照炼苗,苗期15d左右。
4.3 密植
当黄瓜苗长至2叶1心时进行移栽,气温较高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每畦种2行,株行距45cm×40cm,每亩种2500~3000株,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
4.4 田间管理
4.4.1 水肥管理
前期中期需水量大,注意浇灌水,遇雨天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果期可在上午或傍晚喷水,降低田间温度。出苗或移栽成活后追1次返苗肥,间隔10~15d因苗长势适当追肥,第一次采摘后追肥一次,后间隔10~12d苗追肥,提高产量、防早衰。在高温季节种植,因土壤易干燥,影响黄瓜对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用微量元素肥料进行根外追肥,可减少黄瓜“黄头”,提高品质。
4.4.2 引蔓剪枝
当植株开始抽蔓、长出卷须、株高0.3~0.4m时,及时搭支架和引蔓。因该品种长势旺、分枝强,早期低节位分枝长出要及时抹芽,中期应及时剪除分枝。株高200~220cm时,打顶摘除顶芽。
4.5 病虫防治
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实行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源,可覆盖地膜防除杂草为害。
4.5.1病害防治
黄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一般在开花结果初期发生,主要为害瓜蔓和根茎部。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1h。②加强田间管理:深埋病株,病穴撒施石灰。③采用嫁接防病。④药剂防治: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农抗120),150倍液灌根,或用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800~1000 倍液灌穴。
霜霉病:黄瓜发病时,用58%甲霜灵(瑞毒霉)600倍液、72%霜脲氰·铛锌(克露)7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
白粉病:用20%三唑酮(粉锈宁)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2000~3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喷雾防治。
4.5.2 虫害防治
黄瓜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黄守瓜:幼虫在土内为害瓜根,将根咬成条纹状,可蛀入根中,致使整株枯死;成虫取食瓜苗的叶和嫩茎,常食尽皮层呈网状。防治方法:瓜类对药剂敏感易发生药害,用药应十分慎重。防治幼虫用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灌根;防治成虫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 倍液喷雾。
瓜实蝇:该虫以幼虫在瓜内为害,不易防治,故应抓紧在成虫期防治,把成虫消灭在产卵期前。防治方法:①诱杀成虫:老南瓜或甘薯煮熟并熬成糊状,每500g水加敌百虫4~5滴制成毒饵挂在瓜架上。②保护幼瓜:将幼瓜套袋避免成虫产卵。③药剂防治: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治2~3次。
4.6 适时采收
过早采收降低产量,过迟采收影响质量,一般在着瓜后10d左右采收。采收时注意病虫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期限,达到安全采收期限后才能采收上市。采收期25~30d,每667㎡产量达3500~5000kg。
5 应用前景
该品种最大优势是耐热性强,适宜生长温度22~35℃,闽南地区一般4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种植,可填补闽南夏季黄瓜种植品种少的空白,有效延长黄瓜夏季上市周期,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面积逐年不断扩大。如早春辅助简易大棚种植,该品种可实现周年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比当地常年种植黄瓜品种亩增产量500~1000kg,产值增加800~1000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黄瓜;中厦16号;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为解决我国南方地区黄瓜无法越夏种植的问题,2003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耐热黄瓜新品种项目研究,经几年努力,2006年选育出耐热黄瓜新品种丰田16号。经多年示范推广,目前该品种已在福建闽南等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号:闽认菜2013006号),将丰田16号黄瓜正式改名为“中厦16号”。现将中厦16号黄瓜品种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育过程
为解决福建闽南地区黄瓜无法越夏种植问题,2003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成立课题组开展耐热黄瓜新品种选育研究。2003年以来,该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耐热黄瓜品种资源,并在厦门试验农场进行试种观察;2005年,以津优一号自交纯化选育出单株08484为母本,以夏丰黄瓜自交纯化单株选育出单株08466为父本,并配制杂交组合;2006年,经在露地栽培进行田间组合优势鉴定,其中16号组合表现较突出;2007~2008年,对新选育组合进行优势鉴定和品种对比试验,并将16号组合定名为“丰田16号”。
2 区域试验
2010年~2012年夏季,在厦门、泉州、漳州及莆田等市进行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早熟,播种至采收35~45天,采收期25~30天,夏初采收期较长;耐热,夏秋季4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种植,气温33~35℃能正常生长;高产,夏初季节亩产量达5000kg以上,5~7月产量达4000~5000kg,而且质优、抗病。
3 特征特性
3.1 特征
株高220㎝以上,蔓生,主蔓五棱形,有白色刺毛,直径0.9~1.1㎝,叶片掌状五角形,叶片深绿,叶缘浅裂,叶长24-48㎝,叶宽19~25㎝,叶柄长12~28㎝,瓜长棒形,瓜表皮深绿色,瓜肉浅绿色,肉质甜脆、质优,白刺,刺密、刺瘤小。瓜长32~38㎝、直径4.2~5.0㎝,单瓜重350~450g。
3.2 特性
耐热性强,适宜生长温度22-35℃,植株长势强、分枝性强。霜霉病、角斑病比对照品种“丰田1号”轻。播种期4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收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种至始收35~45天,亩产3000㎏以上,高产、优质。缺点是不耐寒,不耐涝,轻感角斑病、霜霉病。
4 主要栽培技术
4.1整地
黄瓜忌连作,应选择前茬非瓜类或茄果类,最好是水旱轮作田块。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翻耕时结合施入基肥,每667㎡施500~800kg腐熟的鸡鸭粪肥,50~100kg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整畦规格为畦宽1~1.2m,畦高30~35cm。
4.2播种
厦门地区夏秋栽培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他地区播种可视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播种方式可直播,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将种子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沥干即可播种。采用塑料营养杯或育苗盘育苗,应采用新土未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或泥炭土,作营养土,播种时每穴播1粒种子。幼苗2片子叶时展开时去除遮阳网增加光照炼苗,苗期15d左右。
4.3 密植
当黄瓜苗长至2叶1心时进行移栽,气温较高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每畦种2行,株行距45cm×40cm,每亩种2500~3000株,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
4.4 田间管理
4.4.1 水肥管理
前期中期需水量大,注意浇灌水,遇雨天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果期可在上午或傍晚喷水,降低田间温度。出苗或移栽成活后追1次返苗肥,间隔10~15d因苗长势适当追肥,第一次采摘后追肥一次,后间隔10~12d苗追肥,提高产量、防早衰。在高温季节种植,因土壤易干燥,影响黄瓜对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用微量元素肥料进行根外追肥,可减少黄瓜“黄头”,提高品质。
4.4.2 引蔓剪枝
当植株开始抽蔓、长出卷须、株高0.3~0.4m时,及时搭支架和引蔓。因该品种长势旺、分枝强,早期低节位分枝长出要及时抹芽,中期应及时剪除分枝。株高200~220cm时,打顶摘除顶芽。
4.5 病虫防治
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实行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源,可覆盖地膜防除杂草为害。
4.5.1病害防治
黄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一般在开花结果初期发生,主要为害瓜蔓和根茎部。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1h。②加强田间管理:深埋病株,病穴撒施石灰。③采用嫁接防病。④药剂防治: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农抗120),150倍液灌根,或用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800~1000 倍液灌穴。
霜霉病:黄瓜发病时,用58%甲霜灵(瑞毒霉)600倍液、72%霜脲氰·铛锌(克露)7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
白粉病:用20%三唑酮(粉锈宁)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2000~3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喷雾防治。
4.5.2 虫害防治
黄瓜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黄守瓜:幼虫在土内为害瓜根,将根咬成条纹状,可蛀入根中,致使整株枯死;成虫取食瓜苗的叶和嫩茎,常食尽皮层呈网状。防治方法:瓜类对药剂敏感易发生药害,用药应十分慎重。防治幼虫用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灌根;防治成虫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 倍液喷雾。
瓜实蝇:该虫以幼虫在瓜内为害,不易防治,故应抓紧在成虫期防治,把成虫消灭在产卵期前。防治方法:①诱杀成虫:老南瓜或甘薯煮熟并熬成糊状,每500g水加敌百虫4~5滴制成毒饵挂在瓜架上。②保护幼瓜:将幼瓜套袋避免成虫产卵。③药剂防治: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治2~3次。
4.6 适时采收
过早采收降低产量,过迟采收影响质量,一般在着瓜后10d左右采收。采收时注意病虫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期限,达到安全采收期限后才能采收上市。采收期25~30d,每667㎡产量达3500~5000kg。
5 应用前景
该品种最大优势是耐热性强,适宜生长温度22~35℃,闽南地区一般4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种植,可填补闽南夏季黄瓜种植品种少的空白,有效延长黄瓜夏季上市周期,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面积逐年不断扩大。如早春辅助简易大棚种植,该品种可实现周年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比当地常年种植黄瓜品种亩增产量500~1000kg,产值增加800~1000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