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下的大学生,对待毕业后如何择业的问题上,总和社会现实有着一些矛盾。如何使他们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体会该如何择业,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是高职院校该考虑的问题,针对高职这个群体,选择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端正就业观念,让我们的企业用人单位可以更好的接纳我们的毕业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社会的承认。
【关键词】高职;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职业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环境、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家庭影响等外在客观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等内在主观因素对职业的选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的队伍中,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很多岗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对学生灌输的择业就业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去适应岗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从高职学生的角度出发,高职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想法,虽然现阶段就业难,但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还是有很大的需求量的,在一些发达地区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态度,调整心理。首先来看看,毕业生的心理存在哪些偏差。
1.1择业目标与现实有偏差
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上,首先,部分学生忽视当前严峻的就业现实,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在择业中,常常自视甚高,不甘从事基层、常规的工作。在就业之前设立预期的底线,在就业过程中在很多时候体现出过于理想化、依赖性、盲目性等特点,期望“终身一次就业”。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从而不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还跟不上现实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择业心理预期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错位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择业心态方面,高职生奔着就业目标放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国企、外企和政府机关,他们向往着办公室,追求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这种心态和实际环境形成的偏差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1.2自卑自负、怕吃苦的心理
现在的家庭模式是“2+2+2+1”,即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到了大学这种环境下,不再是所有人宠着,所有人为中心,大学生的心理总会有种失落。渗透到就业心理中也是,觉得自己总也不能上大学三年,出来干脏、苦、累的活。但是从来不结合自身条件来看待就业,有的大学生,刚就业,就不堪客户的刁难和刻薄,受不了委屈,怕吃苦,放弃基层工作,不断跳槽。
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默默无闻,很少参加课外活动,与陌生人交往存在障碍,出来工作就会遇到交流上的问题,又不和他人诉说,久而久之自卑心理严重,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1.3浮躁依靠依赖托关系的心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的双向选择。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转变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并敢于大胆推销自己。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挖门子找关系上,有些学生甚至依赖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
针对以上就业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我们高职教育要把握时机,在学生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开始就业知识教育,调整就业心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基础工作。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良好就业观的途径
2.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且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因此,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仅要求专业才能,而且更注重考核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访谈得知,在当今以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不做作、踏实、良好的工作态度与道德素质已经能够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重要条件。 用人单位认为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贯彻职业教育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充分认识道德教育对学生成才、成长的作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2.2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的调控
2.2.1要读懂自我
自我, 也称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身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 有了这种认知, 就会在求职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潜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 首先要对自我进行评估。自我评估主要内容有: 所学专业、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职业兴趣、职业内容、个体气质类型、个体爱好、个体的价值取向、就业区域、人际关系能力等。
2.2.2职业选择要避免自负心理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 可能有得有失。社会绝不是一个人的, 也不是你认为“应该”如何,结果就“必须”如何。高职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选择”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没有必要因一两次选择失败而自我指责, 或者由暂时没有工作而感到空虚、压抑, 继而导致抑郁情绪的形成。对于因求职失败而有抑郁情绪时, 不妨再学习、再谦虚一点。因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缺少谦虚的人就是缺少见识”。当今社会, 竞争日趋激烈, 需要不断地学习, 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用真诚去感化他人,善待他人, 只有远离自负, 求职才有成功的可能。
2.3培养积极全面素质,加强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教育,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能力培训或创业实训,并辅之以创业项目推荐和专家指导,树立毕业生“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和创业观。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或者30%,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 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中,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大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仍不是很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创业教育》等课程,其次,可以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科]
【参考文献】
[1]刘涛.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8(36):9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J].国外高等教育快讯,1999(2):16.
[3]杨军成.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J].学习月刊.2006(12):112.
[4]唐爱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研究.科技信息,2012(1):26.
【关键词】高职;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职业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环境、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家庭影响等外在客观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等内在主观因素对职业的选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的队伍中,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很多岗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对学生灌输的择业就业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去适应岗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从高职学生的角度出发,高职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想法,虽然现阶段就业难,但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还是有很大的需求量的,在一些发达地区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态度,调整心理。首先来看看,毕业生的心理存在哪些偏差。
1.1择业目标与现实有偏差
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上,首先,部分学生忽视当前严峻的就业现实,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在择业中,常常自视甚高,不甘从事基层、常规的工作。在就业之前设立预期的底线,在就业过程中在很多时候体现出过于理想化、依赖性、盲目性等特点,期望“终身一次就业”。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从而不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还跟不上现实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择业心理预期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错位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择业心态方面,高职生奔着就业目标放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国企、外企和政府机关,他们向往着办公室,追求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这种心态和实际环境形成的偏差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1.2自卑自负、怕吃苦的心理
现在的家庭模式是“2+2+2+1”,即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到了大学这种环境下,不再是所有人宠着,所有人为中心,大学生的心理总会有种失落。渗透到就业心理中也是,觉得自己总也不能上大学三年,出来干脏、苦、累的活。但是从来不结合自身条件来看待就业,有的大学生,刚就业,就不堪客户的刁难和刻薄,受不了委屈,怕吃苦,放弃基层工作,不断跳槽。
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默默无闻,很少参加课外活动,与陌生人交往存在障碍,出来工作就会遇到交流上的问题,又不和他人诉说,久而久之自卑心理严重,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1.3浮躁依靠依赖托关系的心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的双向选择。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转变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并敢于大胆推销自己。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挖门子找关系上,有些学生甚至依赖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
针对以上就业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我们高职教育要把握时机,在学生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开始就业知识教育,调整就业心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基础工作。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良好就业观的途径
2.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且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因此,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仅要求专业才能,而且更注重考核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访谈得知,在当今以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不做作、踏实、良好的工作态度与道德素质已经能够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重要条件。 用人单位认为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贯彻职业教育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充分认识道德教育对学生成才、成长的作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2.2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的调控
2.2.1要读懂自我
自我, 也称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身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 有了这种认知, 就会在求职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潜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 首先要对自我进行评估。自我评估主要内容有: 所学专业、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职业兴趣、职业内容、个体气质类型、个体爱好、个体的价值取向、就业区域、人际关系能力等。
2.2.2职业选择要避免自负心理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 可能有得有失。社会绝不是一个人的, 也不是你认为“应该”如何,结果就“必须”如何。高职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选择”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没有必要因一两次选择失败而自我指责, 或者由暂时没有工作而感到空虚、压抑, 继而导致抑郁情绪的形成。对于因求职失败而有抑郁情绪时, 不妨再学习、再谦虚一点。因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缺少谦虚的人就是缺少见识”。当今社会, 竞争日趋激烈, 需要不断地学习, 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用真诚去感化他人,善待他人, 只有远离自负, 求职才有成功的可能。
2.3培养积极全面素质,加强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教育,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能力培训或创业实训,并辅之以创业项目推荐和专家指导,树立毕业生“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和创业观。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或者30%,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 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中,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大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仍不是很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创业教育》等课程,其次,可以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科]
【参考文献】
[1]刘涛.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8(36):9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J].国外高等教育快讯,1999(2):16.
[3]杨军成.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J].学习月刊.2006(12):112.
[4]唐爱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研究.科技信息,20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