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四条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灵性的环境会给幼儿带来生机、挑战和乐趣。以前教育出现了诸多的不合理现象,特殊幼儿或被忽视或被冷落,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出:“教育要均衡化”,我想特殊幼儿也将成为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阳光雨露的孩子”,特殊的幼儿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能力的尝试、巩固形成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特殊儿童遗尿现象分析启示
一、特殊幼儿与遗尿现象
(1)特殊幼儿的定义
什么样的幼儿称特殊幼儿?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着眼点。例如,可以依医学的观点,从病因分析上来确定谁是特殊幼儿:也可以依机体上或心理上的特质来区分谁是特殊幼儿。但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幼儿皆可称作特殊幼儿。例如一个儿童,天生白发,在幼儿园里自然与其他幼儿不同,且这种机体上的特质十分显眼,但其在学习上的需要与一般幼儿并没有两样,自然不能把他算作特殊幼儿。特殊幼儿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个幼儿智能特别低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进度;他在学习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给予个别的考虑,那么,他就是教育上所谓的特殊幼儿。所以有的学者就把特殊幼儿视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
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幼儿作如下定义:特殊幼儿系指由于某些生里的、心里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于学习效果,而需籍着教育上的特殊性扶住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幼儿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幼儿,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幼儿。而这样偏离的情形,须达到幼儿得靠幼儿园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
从上面所引的中外学者对特殊儿童下的定义,显然所谓特殊幼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身心特质的过分突显,二是非得借助特殊协助,否则将无法满足教育需要。
(2)特殊幼儿的表现
有特殊需要幼儿往往和正常幼儿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眼神迟滞、动作笨拙、反应迟缓,常常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样子看着周围的人或物。语言严重落后说简单的句子,还说不全只能说出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在及严格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学会自己吃东西,大小便不会表示,在一天当中往往遗尿现象频频出现,天天如此......
二、特殊幼儿遗尿现象分析及原因
案列实录1梁建华(5岁男孩)
已经开学2—3星期了。快到了出操时间,老师提醒建华该去小便了,建华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也不说话,眼睛更没正视老师的意思,静得有点奇怪,老师推推建华示意他去小便,他还是一动不动,好像没有小便的意思。当老师照顾好上卫生间的孩子出来时,看到建华位置下一滩尿迹,椅子上还在滴......孩子依旧静坐脸上无表情。
带着娃娃腔哭的建华午睡时不停地手抓脚蹬拼命爬小床,老师用被子捂住他以阻止他翻身起来的动作,轻轻的拍着他,哭声渐渐低下去,终于睡着了,这次午睡又遗尿了,已经在同一天里第二次遗尿了,几乎天天都这样。
案列实录2董黄英(7岁女孩)
黄英是大班插班生,个子明显高于班里孩子,长得也漂亮,只会说“妈妈”后半学期才学会称呼“老师”,她早上来幼儿园整整哭了三个多月,老师提醒她上卫生间,态度强硬,一到床上不午睡还遗尿,也不事先讲给老是听,遗尿整整一学期才好转,如何让她生活自理能力快速跟上大家的脚步呢?
老师采取得措施:在观察黄英尿急没有异常行为,也不会讲给老师听,在以后几天日子渐渐掌握了她具体遗尿的时间,并提前几分钟提醒黄英,孩子还是不主动去卫生间,老师拉她去帮她脱下裤子,孩子马上紧张地提起裤子,一直持续了多次,老师安慰道:老师知道你要小便了,你不认识老师有点紧张,其实没关系的。如果你再小便到裤子上,湿的感觉会很不舒服。黄英抬头看我,我以微笑回应她,说完帮她脱下裤子按她蹲下小便,态度已不强硬了,很意外她居然开始小便了。我兴奋而过度夸张的表扬了她:妈妈知道你不再小便到裤子上了肯定会夸你的,并给了她一个甜美的微笑,黄英紧张的神情缓和下来,也对我报以久违的甜美的第一次微笑,仿佛自己和黄英心里的距离拉近了。
《保育员》在“婴幼儿泌尿系统特点”中提到:婴幼儿的排尿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婴幼儿膀胱肌层薄,弹性组织发育尚未健全,储尿机能差。还提到: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约束能力差,所以不易主动约束排尿,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学前儿童卫生学》讲到:尿量在个体差异很大并受气温、饮水量因素影响。在《儿童心理学》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写到: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幼儿发生遗尿现象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都存在这些现象,大班是极个别的一般占据1-2名幼儿,中班偶有2—3名幼儿,小班就多些3——4名幼儿甚至更多,尤其刚入园的孩子更是家常便饭。有一部分幼儿经老师提醒会有主动排尿意识,在我的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特殊幼儿遇到过三个,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说不全话,只能说出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最多三个,再多他们发音就会语音含糊不清,根本听不懂在说什么。动作发展跟不上,无规则多动,或不动,一个姿势可以保持20多分钟更长。 三、结果与分析
上小学时曾读过一篇《珍珠鸟》的文章,最后写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生命理想的奇迹。在两个案例中,我发现: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支持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叮咛、鼓励和信任更是举足轻重的。当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幼儿园教师的具有针对性的保育,幼儿进步明显遗尿现象基本消失,而且自己会主动去小便了,一改他平时一个动作进行很多时间的状态。在《儿童心理学》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写到: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梁建华是主体,幼儿园整体环境和教师针对性的教育是客体。幼儿园整体环境和教师的教育向梁建华提出的要求:不要遗尿。他与幼儿平时的经常遗尿的行为形成矛盾,也同时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正是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成为梁建华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不遗尿的动力。与此同时,梁建华家长这时候选择让梁建华回老家了,是不太明智的。因为幼儿园的环境一旦消失,教师针对性的教育就不存在了,梁建华发展成不遗尿的动力同时也消失了,梁建华遗尿现象又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老师在观察黄英尿急没有异常行为,也不会讲给老师听,说明她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不认识教师,所以她很害怕,甚至具有恐惧的心理,同时又很敏感抬头看教师观察教师的反应,教师以微笑回应她,此时她心理就觉得安全多了,接着教师帮她脱下裤子按她蹲下小便,她就配合多了。后来教师不断鼓励肯定,告诉家长是为了让黄英觉得自己很棒,激励她下次去主动小便的愿望,就算再次不成功也不要太埋怨黄英,以减少黄英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与鼓励中黄英终于学会了自己去小便。梁建华、黄英都是特殊幼儿他们各方面的进步比正常的幼儿要慢的多,简直就是一只现代版的“蜗牛”。他们在班级里对教师工作挑战很大,大家都知道,作为幼儿园教师对待孩子孩子要付出无私的爱。可是,什么样子的爱才真正适合我们的孩子,许,许多人却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是一味的宠爱,还是有所保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去摸索,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明白,爱孩子,就要学会用心聆听孩子的无语,体会孩子行为背后的内涵,经过漫长、耐心的等待,欣赏破茧成蝶的美丽,学会温婉、真挚的祝福。
参考文献
[1]周梅林《保育员(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35——36.
[2]朱杰人《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2.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8.
【关键词】特殊儿童遗尿现象分析启示
一、特殊幼儿与遗尿现象
(1)特殊幼儿的定义
什么样的幼儿称特殊幼儿?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着眼点。例如,可以依医学的观点,从病因分析上来确定谁是特殊幼儿:也可以依机体上或心理上的特质来区分谁是特殊幼儿。但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幼儿皆可称作特殊幼儿。例如一个儿童,天生白发,在幼儿园里自然与其他幼儿不同,且这种机体上的特质十分显眼,但其在学习上的需要与一般幼儿并没有两样,自然不能把他算作特殊幼儿。特殊幼儿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个幼儿智能特别低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进度;他在学习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给予个别的考虑,那么,他就是教育上所谓的特殊幼儿。所以有的学者就把特殊幼儿视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
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幼儿作如下定义:特殊幼儿系指由于某些生里的、心里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于学习效果,而需籍着教育上的特殊性扶住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幼儿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幼儿,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幼儿。而这样偏离的情形,须达到幼儿得靠幼儿园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
从上面所引的中外学者对特殊儿童下的定义,显然所谓特殊幼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身心特质的过分突显,二是非得借助特殊协助,否则将无法满足教育需要。
(2)特殊幼儿的表现
有特殊需要幼儿往往和正常幼儿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眼神迟滞、动作笨拙、反应迟缓,常常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样子看着周围的人或物。语言严重落后说简单的句子,还说不全只能说出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在及严格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学会自己吃东西,大小便不会表示,在一天当中往往遗尿现象频频出现,天天如此......
二、特殊幼儿遗尿现象分析及原因
案列实录1梁建华(5岁男孩)
已经开学2—3星期了。快到了出操时间,老师提醒建华该去小便了,建华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也不说话,眼睛更没正视老师的意思,静得有点奇怪,老师推推建华示意他去小便,他还是一动不动,好像没有小便的意思。当老师照顾好上卫生间的孩子出来时,看到建华位置下一滩尿迹,椅子上还在滴......孩子依旧静坐脸上无表情。
带着娃娃腔哭的建华午睡时不停地手抓脚蹬拼命爬小床,老师用被子捂住他以阻止他翻身起来的动作,轻轻的拍着他,哭声渐渐低下去,终于睡着了,这次午睡又遗尿了,已经在同一天里第二次遗尿了,几乎天天都这样。
案列实录2董黄英(7岁女孩)
黄英是大班插班生,个子明显高于班里孩子,长得也漂亮,只会说“妈妈”后半学期才学会称呼“老师”,她早上来幼儿园整整哭了三个多月,老师提醒她上卫生间,态度强硬,一到床上不午睡还遗尿,也不事先讲给老是听,遗尿整整一学期才好转,如何让她生活自理能力快速跟上大家的脚步呢?
老师采取得措施:在观察黄英尿急没有异常行为,也不会讲给老师听,在以后几天日子渐渐掌握了她具体遗尿的时间,并提前几分钟提醒黄英,孩子还是不主动去卫生间,老师拉她去帮她脱下裤子,孩子马上紧张地提起裤子,一直持续了多次,老师安慰道:老师知道你要小便了,你不认识老师有点紧张,其实没关系的。如果你再小便到裤子上,湿的感觉会很不舒服。黄英抬头看我,我以微笑回应她,说完帮她脱下裤子按她蹲下小便,态度已不强硬了,很意外她居然开始小便了。我兴奋而过度夸张的表扬了她:妈妈知道你不再小便到裤子上了肯定会夸你的,并给了她一个甜美的微笑,黄英紧张的神情缓和下来,也对我报以久违的甜美的第一次微笑,仿佛自己和黄英心里的距离拉近了。
《保育员》在“婴幼儿泌尿系统特点”中提到:婴幼儿的排尿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婴幼儿膀胱肌层薄,弹性组织发育尚未健全,储尿机能差。还提到: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约束能力差,所以不易主动约束排尿,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学前儿童卫生学》讲到:尿量在个体差异很大并受气温、饮水量因素影响。在《儿童心理学》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写到: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幼儿发生遗尿现象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都存在这些现象,大班是极个别的一般占据1-2名幼儿,中班偶有2—3名幼儿,小班就多些3——4名幼儿甚至更多,尤其刚入园的孩子更是家常便饭。有一部分幼儿经老师提醒会有主动排尿意识,在我的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特殊幼儿遇到过三个,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说不全话,只能说出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最多三个,再多他们发音就会语音含糊不清,根本听不懂在说什么。动作发展跟不上,无规则多动,或不动,一个姿势可以保持20多分钟更长。 三、结果与分析
上小学时曾读过一篇《珍珠鸟》的文章,最后写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生命理想的奇迹。在两个案例中,我发现: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支持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叮咛、鼓励和信任更是举足轻重的。当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幼儿园教师的具有针对性的保育,幼儿进步明显遗尿现象基本消失,而且自己会主动去小便了,一改他平时一个动作进行很多时间的状态。在《儿童心理学》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写到: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梁建华是主体,幼儿园整体环境和教师针对性的教育是客体。幼儿园整体环境和教师的教育向梁建华提出的要求:不要遗尿。他与幼儿平时的经常遗尿的行为形成矛盾,也同时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正是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成为梁建华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不遗尿的动力。与此同时,梁建华家长这时候选择让梁建华回老家了,是不太明智的。因为幼儿园的环境一旦消失,教师针对性的教育就不存在了,梁建华发展成不遗尿的动力同时也消失了,梁建华遗尿现象又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老师在观察黄英尿急没有异常行为,也不会讲给老师听,说明她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不认识教师,所以她很害怕,甚至具有恐惧的心理,同时又很敏感抬头看教师观察教师的反应,教师以微笑回应她,此时她心理就觉得安全多了,接着教师帮她脱下裤子按她蹲下小便,她就配合多了。后来教师不断鼓励肯定,告诉家长是为了让黄英觉得自己很棒,激励她下次去主动小便的愿望,就算再次不成功也不要太埋怨黄英,以减少黄英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与鼓励中黄英终于学会了自己去小便。梁建华、黄英都是特殊幼儿他们各方面的进步比正常的幼儿要慢的多,简直就是一只现代版的“蜗牛”。他们在班级里对教师工作挑战很大,大家都知道,作为幼儿园教师对待孩子孩子要付出无私的爱。可是,什么样子的爱才真正适合我们的孩子,许,许多人却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是一味的宠爱,还是有所保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去摸索,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明白,爱孩子,就要学会用心聆听孩子的无语,体会孩子行为背后的内涵,经过漫长、耐心的等待,欣赏破茧成蝶的美丽,学会温婉、真挚的祝福。
参考文献
[1]周梅林《保育员(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35——36.
[2]朱杰人《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2.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