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谈读书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主要作品: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拯救男孩》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等大奖。
  
  谈到读书,我最强烈的反应就是感恩,因为读书把我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读书使我抵御了魔鬼的诱惑,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66年,我11岁,把中国拖进文化沙漠的文化大革命发生。我哥哥15岁,在某工厂的技校学习。当时,工厂里闹文化大革命,图书馆把文学名著扔了一地准备烧毁。我哥哥觉得把书烧了可惜,趁着没人的时候,偷了一书包书回家。万万没想到,这一书包的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父母都是工人,近乎文盲。由于物质和精神都贫困,他们从来不给孩子买书订报,觉得孩子将来是靠出力气挣饭吃的。出乎意料的是,我读了《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文学名著,痴痴地做起文学梦,立志当一个作家。
  虽然,我也当过红小兵和红卫兵,但我从不打人,因为在那段是非颠倒人性疯狂的日子里,我到处寻找各种图书,居然读了鲁迅的书和《红楼梦》,还迷上了唐诗宋词。因为文学梦,我自15岁写日记至今达40年之久;因为文学梦,我选择了浪迹天涯的记者生活;因为文学梦,我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如今,我已经出版《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和《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这一切成果都起因于11岁养成的读书习惯和文学梦。
  在我看来,成年人读书如同品茶,而童年时代的读书犹如吃奶一般重要,因为它会长成人的血肉和骨骼。在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作的课题研究发现,少年儿童最适合阅读儿童文学和知识类图书;如果接触印刷媒介多于电子媒介,一般来说,智力发展和道德水平都会显著提高。我甚至认为,一个孩子如果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心里头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一辈子不会寂寞;养不成读书习惯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
  我赞成这样的说法,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需要提醒读者朋友的是,好读书也要读好书。图书浩如烟海,如果不善于选择,如同不会游泳者而去搏击海浪,吉凶难卜。因此,学会选择好书是读书人的基本功。
  我的阅读经验是智者应当独具慧眼,因为书是作者写的,作者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书的价值,所以选择书要从选择作者开始。我买书首先要研究作者,看其是否具备写此书的条件和能力,还要看其是否下了足够的功夫。当然,首先要看此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是否是同一时代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