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来源 :中国内部审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主要瓶颈,创新构建“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动态监督,探索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以帮助企业及早防范风险,促进效益提升。
  [关键词]审计 动态 健康 档案
  一、理论基础
  作为对领导人员实行监督的有力手段和重要环节,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和法律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来监督和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的行为。
  2006年修订后的审计法新增了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2010年《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从不同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作出更加全面、系统和具体的规定,意味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更加规范和成熟;2014年通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评价、报告、结果运用以及组织领导和审计实施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预示着经济责任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韦小泉、王立彦,2015)。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发展瓶颈
  自审计署1986年制定并发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作为专门对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审计,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波,2005)。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将反腐倡廉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以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监督主线的经济责任审计(戚振东、尹平,2013)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的职能部门,更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确保领导干部权力的规范行使,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审计监督滞后、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发展瓶颈。
  审计监督滞后,难以及时防范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先离任后审计”,审计评价结果不能被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用人与审计脱节(李建华,2011)。审计监督滞后同时会产生问责机制不健全、审计问题屡查屡犯、难以推动整改等问题,使得审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意义。
  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对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研究较为广泛、笼统和不统一,不能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覆盖,这些都影响审计的规范性和评价的客观性。谭雅妃(2015)指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一套统一的风险评价标准。
  同时,由于离任后现场审计时间有限,一次性审计难以保证审计质量。许多内部审计部门面临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如何改善内部审计评价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
  “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评价体系,参考了医学上的健康体检模式。例如,范爱玲(2012)认为,通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能对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并及时治疗,对控制慢性疾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赖志杰(2013)也指出,健康管理是应对慢性病等问题的有效之策。通过“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对领导干部和所在单位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单位已经出现的风险点甚至问题,防止风险扩大或问题日积月累更加严重。同时,“体检结果”可以及时被运用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检查,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也可以及时成为干部人事任用的依据。另外,还实现了评价标准的规范化,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减少主观推理和判断,从而有利于规范审计评价行为。
  二、设计思路
  构建“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评价系统,需要实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模式的创新性。
  (一)评价方法
  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任中审计的比重,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李晓慧、金彪,2013),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预防作用。
  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审计评价要以审计内容为基础,做到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审计评价出现偏颇、虚假等问题,使审计评价有理有据(王成浩,2015)。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设置应当简明实用,并易于操作。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客观公正地综合评价组织领导干部的履职水平。
  (二)评价内容
  2014年7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发布,第十六条规定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审计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主要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当前国家层面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最为具体的指导标准。以此内容为基础进行审计评价,有利于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符合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的要求。
  (三)评价模式
  根据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原则,转变审计评价模式,从而前移审计监督服务关口,实现对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及时、全面、客观、公正的履职评价,促进组织健康有效发展。
  三、体系构建
  全程动态健康档案管理是指被审计领导人员履职(日常经营状况、“亚健康”的风险预警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问题纠正改善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主要是以問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贯穿了整个任职周期,涵盖了各业务重要风险,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动态收集。该体系主要由“健康档案表”和“健康报告”组成。   (一)健康档案表
  健康档案表由8类37个指标组成,基于《细则》所整合的8类审计内容,涵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分别为:法规政策执行、能力构建,推动可持续发展情况;履行重大事项决策情况;项目投资管理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会计信息真实合法情况;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以往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将8类审计内容细分为37项评价指标,最后将各个指标分数加总,得出被审计单位的总得分,形成一份被审计单位健康档案表。健康档案表总分设为1000分,根据各利益相关方对每类审计内容重视程度的不同,综合企业各部门意见,对8类37个指标设以不同权重,每类审计内容的占比如图1所示。
  根据总评分,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总得分901-1000分为优,751-900分为良,601-750分为中,低于600分为差。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廉洁表率作用,若廉洁自律情况中有一项被评为“差”,或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会计信息造假、私设小金库”等一票否决事项,则综合评定不能为“优”或“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表(健康档案表)如表1所示。对“法规政策执行、能力构建,推动可持续发展情况”共细分为3个定性指标,其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律方面,分为全面执行、基本执行、执行一般、执行差4个等次,对每一等次设置分数段。对“主要经营业绩情况”细分为12个定量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减少审计人员的主观意见,客观并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使审计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和客观。
  (二)健康报告
  在对被审计单位评价打分之后,形成“xx公司经济责任履职健康报告”,健康报告由4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首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得分和评价等次。其次,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在给出8个模块的健康评价表之后,对每个模块给出具体得分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该模块扣分的主要风险点。再次,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主要经营业绩、经营效率方面的问题,需立即整改的重大经营风险。最后,给出整改建议。
  (三)“健康档案”动态监督
  “健康档案”动态监督评价模式包括任期内定期、不定期评价和离任审计评价,如图3所示。
  其中,定期健康评估工作由被审计单位自评、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复评、审计部综合评价三个阶段组成。被审计单位根据当前管理现状自评,主动揭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作为各业务线条主管部门进行复评,分析原因,提出管理建议。审计部在上述结果基础上,结合以往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在线系统远程监控数据等资料,完成综合评估,并出具健康履职评估报告。
  四、案例分析
  广东联通下辖21个地市分公司,其审计部门通过建立并推动实施“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实现了对地市分公司总经理履职情况更加及时、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评价信息来源
  日常经营状况:包括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将重点业务发展情况、主要财务指标趋势情况、绩效考核改进情况纳入任期内健康档案进行持续跟踪。
  “亚健康”风险预警信息:包括各业务口监控所获取的风险预警信息、审计系统在线监控风险预警信息等。
  “非健康”问题:各业务口的内外部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并重点关注4类问题:红线问题;红线之外,影响广度(覆盖地市)≧7个地市;红线之外,影响年会计信息年度累计,或造成资金资产流失≧5000万元;红线之外,影响利润金额或造成项目亏损金额/当期总金额≧5%。
  为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审计部联合同级各部门成立经济责任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及时采集信息,通过定期健康评估及各类检查结果,不断完善丰富领导干部履职健康档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提醒、预警、纠正。
  (二)动态管理流程
  “动态健康档案管理”全流程包括事前(总经理任职初)、事中(总经理任职内)和事后(总经理离任时)三个环节。管理模式全流程如表2所示。
  事前(上任时和任内):事前告知评价标准和规则,尤其是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在评价得分表中占5%权重,对未整改的重要问题启动问责,使领导上任时心中有数,主动关注和重视审计问题整改,促进风险及早防范。
  事中(任期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日常管理机制,及时提示风险、挖掘短板,不仅督促问题得到整改、风险及早解决,同时促进经营短板和业绩的对标提升。
  事后(离任审计):在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基础上,将审计成果纳入考核和问责,加强审计成果运用。
  (三)项目进展情况
  伴随地市分公司离任审计项目的开展,广东联通将经济责任健康档案管理新模式向全省21个地市分公司总经理进行宣讲和测评,引导“一把手”对经营风险问题和制约公司经营短板问题提早关注并重视整改。截至2017年4月,广东联通审计部已先后完成14个地市分公司离任健康评价工作,以及2016年度全省21个地市分公司任中健康评估工作。
  “动态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得到被审计领导人员的高度重视。新模式使之全面了解公司面临的主要经营短板,并推动短板补强;通过清楚了解離任审计评价内容,提前梳理问题并整改,改善了企业健康度并提升了治理能力。
  风险意识强化,形成大监督合力。地市分公司结合内控评审工作定期(年度)开展健康(控制)自我评估,省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发挥业务监督管理职能,定期评价管控效果和不足,通过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审计问题得到重视和整改,经营风险得到及时解决。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在评价得分表中占5%的权重,且领导离任时仍未整改的重大问题,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机制界定责任、启动问责。截至2017年4月,平均审计整改率从实施新模式前的57.36%提高到85.49%。
  经营短板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有力促进了效益提高。健康评价体系包括对经营短板的评价,如某地市分公司健康评价报告中指出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主要套餐叠加本地佣金,存在被代理商利用套取佣金风险,实际上套餐用户质量不高,营销投入效益有待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邮政编码:510630,电子邮箱:kemeihui@chinaunicom.cn,课题组成员:陈小梅 刘伟琼 姜婧 骆期宏 郭堂枝 黄刘郁 冯晓娟 林岸芬 唐芳 郑棋元 王怀成)
其他文献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是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本文以征信信息安全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为例,研究构建基于概率树模型的审计质量评价方法,选取审计特征指标,制定指标赋值标准,模拟审计人员决策过程,计算审计质量度量值,评估筛选影响审计质量的特征指标,以此评价项目审计质量,以期对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 概率树模型 征信信
期刊
[摘要]搭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内审绩效量化评估体系,可有效评估内审人员工作,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本文在平衡记分卡基础上引入绩效合约书理念,结合考核对象职位、职务及个人特点,建立内审绩效量化评估体系,以评促优,提升内审人员工作质量,实现企业效益增长。  [关键词] 内审 绩效 量化评估 平衡记分卡 评价体系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交投资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华中三省8市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揭示了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和执行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及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法  定职责,关乎国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了解基层央行辖内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揭示货币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校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发,借鉴流程管理方法,对传统竣工结算审计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并通过创建和运用建设工程审计管理软件平台,高质高效地完成高校建设工程审计工作。  [关键词]流程管理 高校 建设工程 竣工结算审计 管理平台  一、高校竣工结算审计的特点和难点  (一)送审项目类别多样、数量繁多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高校的新建和修缮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河北省在精准扶贫资金领域存在资金使用针对性差、监管不到位、使用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提出采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对查出的问题持续追踪以及在精准扶贫资金相关的“攻防”两端发力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财政资金 审计  党本文系河北省会计学会2018年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财政资金审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河北省会计领军人才项目资助的十九
期刊
[摘要]本文以扭亏脱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为例,探索“以立项意图为指引厘清调查思路、以审计目标为导向构思报告框架、以审计报告为导向设计调查表格、以质量控制为前提夯实报告基础、以成果运用为保证提升报告质效”等环节控制法,从而提升审计调查报告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关键词]审计调查 报告质量 环节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产品,是反映审计成果的载体,也是审计部门打造精品、提质增效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8年4月至11月组织开展了“审计报告质量提升”优秀成果展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典型性高质量审计报告。协会会长鲍国明总结了此次审计报告质量提升活动成果的五大宝贵经验:一是科学选取审计项目、周密做好审前准备是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基本前提;二是明確审计质量标准、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关键举措;三是做到报告形式规范、确保内容真实客观是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核心要求
期刊
鞍钢集团审计部投资审计处目前编制共5人,  2014至2016年共完成重大审计类项目35项,发现问题金额38.38亿元,其中审减工程结算款7.1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5205.87万元、揭示损失浪费金额11.21亿元、违规金额4.55亿元、其他金额11.93亿元;发现问题515条,提出建议245条,移交案件线索14项,并通过审计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和整改要求,跟踪问题整改成效显著,为企业增加效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介机构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全方位多角度提出提升审计质量的措施,探讨构建创新型“四规范一平台”审计中介机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效能。  [关键词]投资审计 中介机构 质量创新 管理体系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依法治企的不断深化以  及中央对审计工作的不断重视,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投资审计任务的增加,使中介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到
期刊
[摘要]利用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手段辅助审计工作开展,可以灵活定制信息化审计模式,支持日常审计业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实现审计结果自动评价,进而完成审计数据的挖掘分析,为相关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内部审计 用户画像 信息化 审计模式  一、“用户画像”原理与洞悉审计需求  信息化审计是在审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深入应用信息系统。信息化审计具有客观性、重在应用、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