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引领;教学方式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的斗争。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要由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适应性强,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
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只有教师真的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过得愉快,学生才能安心学习,从而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标,才会为其伟大的理想而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
当代雷锋郭明义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很多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人都认为自己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不值得声张,因为他们已经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导学生做人比提高其学业成绩更重要。一个品德好的学生,他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进步会非常大,所以我们教师应教育学生这样去做,并将这种理念传递下去。
笔者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是这样努力的:
一、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学生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背诵,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若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那就是教师最大的失职。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微笑教育”,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一个生命总在不断生成新的生命,生命本身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历程,生命一直在产生新的意义。有人说,教育的真正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换心。课堂上,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为此受到鼓舞,进而协调好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历程。
2.实行“赏识教育”,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教师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体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失误,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学生,让成功和自信伴随学生一生,不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3.实行“平等教育”,呵护生命的自主性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是每位教师的职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徒关系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应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热情,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和谐、有序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便是品德教育,也不能将学生作为一个容器往里面硬塞,而要让学生将品德教育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应尽力营造“五动”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生求知主动”——教师要想营造出积极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依赖的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位同学,以父母般的情怀善待每一位同学,以合理而科学的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同学。教师应以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生动”——教师要努力营造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从而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其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情况,预想好下一步的指导方案。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自觉创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的教育环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不断地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渐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落实行动”——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日渐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引领;教学方式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的斗争。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要由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适应性强,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
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只有教师真的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过得愉快,学生才能安心学习,从而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标,才会为其伟大的理想而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
当代雷锋郭明义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很多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人都认为自己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不值得声张,因为他们已经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导学生做人比提高其学业成绩更重要。一个品德好的学生,他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进步会非常大,所以我们教师应教育学生这样去做,并将这种理念传递下去。
笔者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是这样努力的:
一、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学生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背诵,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若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那就是教师最大的失职。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微笑教育”,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一个生命总在不断生成新的生命,生命本身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历程,生命一直在产生新的意义。有人说,教育的真正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换心。课堂上,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为此受到鼓舞,进而协调好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历程。
2.实行“赏识教育”,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教师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体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失误,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学生,让成功和自信伴随学生一生,不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3.实行“平等教育”,呵护生命的自主性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是每位教师的职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徒关系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应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热情,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和谐、有序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便是品德教育,也不能将学生作为一个容器往里面硬塞,而要让学生将品德教育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应尽力营造“五动”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生求知主动”——教师要想营造出积极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依赖的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位同学,以父母般的情怀善待每一位同学,以合理而科学的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同学。教师应以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生动”——教师要努力营造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从而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其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情况,预想好下一步的指导方案。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自觉创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的教育环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不断地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渐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落实行动”——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日渐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