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英语新课标执行的今天,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型阅读的这一教学理念逐渐盛行起来。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陈旧的理念认为思维和语言是没有关联的,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老师忽视了高中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侧重于对学生讲授语言知识,阅读只是停留于表层结构。为了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本文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相关理论基础下对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初探,旨在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增添一丝浅显色彩。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思维五步法;思维能力
一、前言
学习者的英语文学素养基础,与思维品质(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批判与创新)等要素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反映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与思维发展对英语学科教与学的重要意义。然而,现今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在许多英语教师眼里是很难教好和学好。一方面,从应试角度考虑,他们觉得文学教学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素质和理念的局限性看,教师只注重语言形式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只讲解语言点和简单的诗歌格式。因此,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模式由传统模式走向思维型阅读模式势在必行。
二、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与思维型阅读教学的接口
思维过程是个体内在的不能被直接看到的思维活动,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个体的外在行为来推断个体大脑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刘爱伦,2002)。在课堂教学中,思维过程主要指杜威根据其“从做中学”教学方式所推衍出的以目标指引为特点的五阶段教学过程,这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胡卫平,2010)。这五阶段思维过程包括: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能解决问题的假设;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约翰·杜威,1991)。英语文学作为思维型阅读的良好素材具有其天然的教学优势:1)文学文本的语言美容易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文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良好载体;3)文学的特殊语言特征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天然素材。因此,以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理论框架,建构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五步法”
(一)从情境中发现疑难
在这个阶段,学生阅读手头拥有的文学文本后,可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冲突,产生疑惑或怀疑。现以人教版选修六 Unit 2 reading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 里的五行诗Brother为例,教师可以提问“How many unusual words or words used in unusual ways can you find?”让学生思考诗歌里非凡化的词,发现词的不平凡使用,在疑难中体验作者表达之情,推测作者写作之意,极大拨动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从疑难中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思维过程中认知冲突的结果,渗透了区别、组织等的分析能力。教师针对诗歌主旨大意,文本脉络等理解层面提出问题,问题以4W和1H的形式呈现,如“Who is speaking in each case? What does he or she talk about? When does he or she talk? Why does he or she talk?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ir different ways of telling us?”通过5个问题使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本主题和基本脉络和思想感情。在疑难中穿插基于文本的问题甚至超越文本的深层问题。问题层层推进,既把握文章脉络大意,也对疑难做出自我思考,极大促进思维发展。
(三)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通过对文学文本的深层解读,将上述暗示与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以发起或引导其他思维活动搜集文本中事实材料,识别、搜寻、筛选支撑论断的阅读理解,并随着对问题的洞察和理解,逐步修正或扩展最初文本阅读发生的暗示,变成确定的推测,即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自我探索,对以上的疑难和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推断能解决问题的假设
对文学文本阅读中形成的一种观念或假设从含义上进行推演,形成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确定对特定文本内容所采取的立场和观点。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归纳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逐一论证。论证过程要以问题导学,把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逐步推演,以理服人。比如,对于问题How many unusual words or words used in unusual ways can you find?教师可以引导学生“Make a list. Then try to find more common equivalent words for each of them.”
(五)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在文学文本深层次解读的基础上对理据力度和论证合理性进行检查、质疑评判;在观念或假设要求的种种情境中审视这种观念的理论解释在实际上是否有效。简而言之,这一过程就是进行验证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前四步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产出,以此检验成果。如组织诗歌创作比赛,创作应该是在老师引导下,可以改写,续写,或者提炼关键词自我编写等方式,创作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感想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互相鉴赏彼此之间的作品,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力。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英语教育者,要根据课改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之路。本文通过对“思维五步法”的解读,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思维型阅读教学和教学设计有效结合,使思维型阅读真正走进、融入课堂,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思维力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胡卫平.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46-49
[2]刘爱伦.思维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约翰·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思维五步法;思维能力
一、前言
学习者的英语文学素养基础,与思维品质(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批判与创新)等要素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反映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与思维发展对英语学科教与学的重要意义。然而,现今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在许多英语教师眼里是很难教好和学好。一方面,从应试角度考虑,他们觉得文学教学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素质和理念的局限性看,教师只注重语言形式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只讲解语言点和简单的诗歌格式。因此,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模式由传统模式走向思维型阅读模式势在必行。
二、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与思维型阅读教学的接口
思维过程是个体内在的不能被直接看到的思维活动,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个体的外在行为来推断个体大脑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刘爱伦,2002)。在课堂教学中,思维过程主要指杜威根据其“从做中学”教学方式所推衍出的以目标指引为特点的五阶段教学过程,这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胡卫平,2010)。这五阶段思维过程包括: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能解决问题的假设;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约翰·杜威,1991)。英语文学作为思维型阅读的良好素材具有其天然的教学优势:1)文学文本的语言美容易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文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良好载体;3)文学的特殊语言特征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天然素材。因此,以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理论框架,建构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五步法”
(一)从情境中发现疑难
在这个阶段,学生阅读手头拥有的文学文本后,可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冲突,产生疑惑或怀疑。现以人教版选修六 Unit 2 reading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 里的五行诗Brother为例,教师可以提问“How many unusual words or words used in unusual ways can you find?”让学生思考诗歌里非凡化的词,发现词的不平凡使用,在疑难中体验作者表达之情,推测作者写作之意,极大拨动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从疑难中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思维过程中认知冲突的结果,渗透了区别、组织等的分析能力。教师针对诗歌主旨大意,文本脉络等理解层面提出问题,问题以4W和1H的形式呈现,如“Who is speaking in each case? What does he or she talk about? When does he or she talk? Why does he or she talk?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ir different ways of telling us?”通过5个问题使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本主题和基本脉络和思想感情。在疑难中穿插基于文本的问题甚至超越文本的深层问题。问题层层推进,既把握文章脉络大意,也对疑难做出自我思考,极大促进思维发展。
(三)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通过对文学文本的深层解读,将上述暗示与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以发起或引导其他思维活动搜集文本中事实材料,识别、搜寻、筛选支撑论断的阅读理解,并随着对问题的洞察和理解,逐步修正或扩展最初文本阅读发生的暗示,变成确定的推测,即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自我探索,对以上的疑难和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推断能解决问题的假设
对文学文本阅读中形成的一种观念或假设从含义上进行推演,形成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确定对特定文本内容所采取的立场和观点。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归纳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逐一论证。论证过程要以问题导学,把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逐步推演,以理服人。比如,对于问题How many unusual words or words used in unusual ways can you find?教师可以引导学生“Make a list. Then try to find more common equivalent words for each of them.”
(五)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在文学文本深层次解读的基础上对理据力度和论证合理性进行检查、质疑评判;在观念或假设要求的种种情境中审视这种观念的理论解释在实际上是否有效。简而言之,这一过程就是进行验证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前四步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产出,以此检验成果。如组织诗歌创作比赛,创作应该是在老师引导下,可以改写,续写,或者提炼关键词自我编写等方式,创作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感想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互相鉴赏彼此之间的作品,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力。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英语教育者,要根据课改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之路。本文通过对“思维五步法”的解读,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思维型阅读教学和教学设计有效结合,使思维型阅读真正走进、融入课堂,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思维力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胡卫平.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46-49
[2]刘爱伦.思维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约翰·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