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莫扎特众多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无疑是他最为钟爱并且最能展现莫扎特自身才华的音乐体裁。D大调钢琴协奏曲又被称为“加冕”协奏曲,乐曲分为“快——慢——快”三个乐章,笔者选择其中的慢板乐章进行分析,阐述在演奏乐曲时应用的演奏技巧,进一步说明这首作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 演奏技巧 风格特点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时期早期的代表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的代表。他的名字作为一个奇迹般的存在被人熟知,是一位让人引以为豪的音乐天才,甚至有人称他是上帝给人民传送音乐的天使。虽然他也创作了一些悲伤的音乐作品,但清新、典雅、幽默、欢快、活泼乐观早已经成为他不可争议的特点。他的创作更多的是随性而为,只是因为心里有了这样的旋律,而不一定要为何事何物而做。所以,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却是一位不可置疑的多产音乐家,留下了数量庞大的传世之作。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齐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是在敏捷的艺术反映速度,还是在骤然产生明确的意境甚至是急剧转换的清晰形象等各种方面,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D大调钢琴协奏曲又被称为“加冕”协奏曲,编号KV537,从编号来看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晚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完成于1788年2月24日,但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来自于1784年的12月,这是他离开教会的束缚来到维也纳的第三年,热爱音乐的皇帝约瑟夫二世①欣赏了莫扎特的音乐决定加封他为“宫廷室内作曲家”,这让来维也纳不久的莫扎特找到了快乐,想借此机会让维也纳的听众去体会自己的喜悦,来举办一场音乐会。于是他卖掉了家中的贵重物品,换取了一些生活和创作的必需品后,开始了对这部作品的写作。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的很多作品创作是同时进行的,他不会因为某些想法而停下手上正在创作的乐曲,当然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在大约三年的时间里,KV537——D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其他多部作品一起完成了。然而,筹划好的音乐会却因为他脑海中另外一部作品而搁浅了,也许莫扎特认为,把全新的更完美的作品写出来比一场音乐会要更加重要吧。乐曲就放在那里,直到1790年在雷欧博二世②的加冕礼上,莫扎特才正式演奏了此曲,乐曲的名字才被定为《加冕》。
这部协奏曲展现了几乎所有的加冕仪式上的场景,完美地表达了庆典的喜庆气氛,华丽优美,同时又通俗易懂,因此在莫扎特的众多协奏曲中它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了演奏家最受欢迎的协奏曲。
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开始就由钢琴和管弦乐队共同演奏,华丽的音响效果直接把听众带到了庆典的现场。展开由钢琴主奏,欢快而有弹性,旋律丰富多彩非常有风趣,再现部分又添加了更多的打击乐器让节奏更加鲜明,像是在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庆典。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三部曲式。这个乐章典雅优美,是富有歌谣式的莫扎特独特的旋律风格。恬静的弦乐伴奏和透亮的钢琴协奏形成了最完美的契合,高贵雅致的形象油然而生。
第三乐章为快板乐章,回旋曲式。急速兴奋甚至有些紧张的音符不断通过钢琴出现,增加了庆典上热闹的气氛,强有力的结尾更是将最激动的心情爆发出来。
下面笔者选取了第二乐章——慢板乐章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力图阐述在实际演奏中所应用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为2/2拍,共110个小节,现有的乐谱上常标记为“Larghetto”,然而文献专家发现这个速度标记并不是莫扎特的笔迹,而是在一部分该乐章的草稿上发现的“Romance”的字样。这个乐章篇幅并不长,然而展示的形象却非常具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形象一定要明确正确的演奏技法。
一、断奏
断奏并不是莫扎特所特有的,但莫扎特的断奏一定是非常特别的,作品由钢琴和弦乐齐奏开始,出现的为钢琴和弦乐同时的断奏(谱例1)。
谱例1:
如图所示,二音连线紧接着出现了断奏。这里的断奏,笔者认为不需要以手腕、手指来进行急速的跳音式的演奏法,而是采用柔和的前臂断奏,这样在慢板乐章中断音不会显得特别的突出,反而更能增加此处富有灵性的喜悦感,这里需要演奏者把手臂的力量完全放松下来,贴键把胳膊的力量自然地推送到钢琴上。仿佛正在接受加冕的王子正迈着轻巧的步子,一步步登上台阶的情景。
另一种断奏的形式出现在第24-27小节(谱例2)。
谱例2:
这里正好是主题中第二段的结尾部分,是完全钢琴独奏的部分。音符通过级进式的断奏向上进行,又以连奏的方式逐渐拉回。在这里,独奏的钢琴让音色更加纯净,更加透亮,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断奏最好使用手指二关节的断奏,这样的断奏方式可以让声音更加具有颗粒感,与前后的连奏产生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已经完成加冕仪式的领袖,正自豪的聆听着对自己的评价,内心充满了得意之情。
这些断奏其实正反映了当时莫扎特的心境,来到维也纳却因为离开教会而少了支持的莫扎特一度陷入了没有听众的困境,而这次国王的封号让他重新找到了快乐,这些断奏正是表达了重获喜悦的那种激动和兴奋之情。
二、连奏
莫扎特在第二乐章中更多的采用了连奏的形式,有二音连线和一些短连线。笔者认为短连线是就非常能表现莫扎特音乐特点的素材(见谱例3)。
谱例3:
谱例3中有很多二音连线与三音连线,这里毫无疑问要用“落-滚”和“落-弹-起”的演奏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当第一个音扎实有力的落下后,力量随之传递给第二个音,需要稍加快速的将手腕向上提起,和传统轻柔圆润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这里要多一丝轻盈和弹性。指尖也可稍带拨弦的感觉,使这些短连线更轻快,更生动的展现出来,这也正是莫扎特作品生动跳跃有活力的体现。在本作品中,长连线也有很多,用来表现悠长的旋律,笔者认为该作品中的其他长连线的处理方式和其他作品采取一样的连贯流畅式的演奏即可。总体来讲连奏给莫扎特音乐带去的更多是一种语言式的呼吸,自然而又随意,为整个乐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半连奏
半连奏其实并不算莫扎特特有的,但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莫扎特在初期的音乐创作道路上深受J·S巴赫的影响,因此在他的慢板乐章中经常需要用半连奏的方式。比如作品的主旋律部分(谱例4)。
谱例4:
这里笔者认为半连奏的演奏方式是最恰当的,落键像似滴水,触键技巧上最好采用巴赫大部分作品的慢触键的特点,力量由肩膀传送至指尖,小臂随力量的传递起落,用手腕来控制,手指贴键弹奏。这样的演奏方式能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也更加容易在慢板乐章中找到音断意连的意境。
在以上提到的三种奏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这部协奏曲采用的乐队编制并不庞大,因此在整个协奏中钢琴的音色也会因为所占比重而相对更有穿透力,那么合理的控制好力度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力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声响的总体效果,要演奏出协奏曲中特定的声响效果,必须掌握好力度的控制。莫扎特时期的钢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音量比以前的琴增大,所以手指下键速度的快慢就成了影响声音轻重的关键,力度控制就成为弹出不同声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弹奏中要注意力度不要过于放纵,表现不能过于夸张,可使用由外而内的力度来控制推进弹奏,尽量做到轻而不虚,强而不硬。
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了丰富的乐曲,还为贝多芬及其以后的浪漫乐派作曲家创作钢琴协奏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钢琴协奏曲这一重要的器乐体裁,在从此至两百多年后的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各种体裁里占有不可企及的重要作用,焕发着夺目的光辉。不仅是他的钢琴协奏曲,他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也都为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莫扎特时刻给人们传递着幸福喜悦和乐观,正是这样的一种对音乐对生活的态度,让莫扎特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注释:
①约瑟夫二世(Joseph II, Holy Roman Emperor,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65-1790年在位),以开明专制著称。约瑟夫二世喜爱音乐,是一些艺术家的赞助人,他被称为“Musical King”,在他执政期间曾帮助莫扎特获得音乐职位。
②神圣罗马帝国的倒数第二位皇帝,继承了他的长兄约瑟夫二世的皇位。
参考文献:
[1][奥]莫扎特.莫扎特D大调钢琴协奏曲:“加冕”协奏曲 钢琴与管弦乐队KV537钢琴缩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高晓光.钢琴艺术大百科[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关键词:莫扎特 演奏技巧 风格特点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时期早期的代表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的代表。他的名字作为一个奇迹般的存在被人熟知,是一位让人引以为豪的音乐天才,甚至有人称他是上帝给人民传送音乐的天使。虽然他也创作了一些悲伤的音乐作品,但清新、典雅、幽默、欢快、活泼乐观早已经成为他不可争议的特点。他的创作更多的是随性而为,只是因为心里有了这样的旋律,而不一定要为何事何物而做。所以,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却是一位不可置疑的多产音乐家,留下了数量庞大的传世之作。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齐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是在敏捷的艺术反映速度,还是在骤然产生明确的意境甚至是急剧转换的清晰形象等各种方面,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D大调钢琴协奏曲又被称为“加冕”协奏曲,编号KV537,从编号来看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晚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完成于1788年2月24日,但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来自于1784年的12月,这是他离开教会的束缚来到维也纳的第三年,热爱音乐的皇帝约瑟夫二世①欣赏了莫扎特的音乐决定加封他为“宫廷室内作曲家”,这让来维也纳不久的莫扎特找到了快乐,想借此机会让维也纳的听众去体会自己的喜悦,来举办一场音乐会。于是他卖掉了家中的贵重物品,换取了一些生活和创作的必需品后,开始了对这部作品的写作。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的很多作品创作是同时进行的,他不会因为某些想法而停下手上正在创作的乐曲,当然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在大约三年的时间里,KV537——D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其他多部作品一起完成了。然而,筹划好的音乐会却因为他脑海中另外一部作品而搁浅了,也许莫扎特认为,把全新的更完美的作品写出来比一场音乐会要更加重要吧。乐曲就放在那里,直到1790年在雷欧博二世②的加冕礼上,莫扎特才正式演奏了此曲,乐曲的名字才被定为《加冕》。
这部协奏曲展现了几乎所有的加冕仪式上的场景,完美地表达了庆典的喜庆气氛,华丽优美,同时又通俗易懂,因此在莫扎特的众多协奏曲中它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了演奏家最受欢迎的协奏曲。
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开始就由钢琴和管弦乐队共同演奏,华丽的音响效果直接把听众带到了庆典的现场。展开由钢琴主奏,欢快而有弹性,旋律丰富多彩非常有风趣,再现部分又添加了更多的打击乐器让节奏更加鲜明,像是在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庆典。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三部曲式。这个乐章典雅优美,是富有歌谣式的莫扎特独特的旋律风格。恬静的弦乐伴奏和透亮的钢琴协奏形成了最完美的契合,高贵雅致的形象油然而生。
第三乐章为快板乐章,回旋曲式。急速兴奋甚至有些紧张的音符不断通过钢琴出现,增加了庆典上热闹的气氛,强有力的结尾更是将最激动的心情爆发出来。
下面笔者选取了第二乐章——慢板乐章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力图阐述在实际演奏中所应用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为2/2拍,共110个小节,现有的乐谱上常标记为“Larghetto”,然而文献专家发现这个速度标记并不是莫扎特的笔迹,而是在一部分该乐章的草稿上发现的“Romance”的字样。这个乐章篇幅并不长,然而展示的形象却非常具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形象一定要明确正确的演奏技法。
一、断奏
断奏并不是莫扎特所特有的,但莫扎特的断奏一定是非常特别的,作品由钢琴和弦乐齐奏开始,出现的为钢琴和弦乐同时的断奏(谱例1)。
谱例1:
如图所示,二音连线紧接着出现了断奏。这里的断奏,笔者认为不需要以手腕、手指来进行急速的跳音式的演奏法,而是采用柔和的前臂断奏,这样在慢板乐章中断音不会显得特别的突出,反而更能增加此处富有灵性的喜悦感,这里需要演奏者把手臂的力量完全放松下来,贴键把胳膊的力量自然地推送到钢琴上。仿佛正在接受加冕的王子正迈着轻巧的步子,一步步登上台阶的情景。
另一种断奏的形式出现在第24-27小节(谱例2)。
谱例2:
这里正好是主题中第二段的结尾部分,是完全钢琴独奏的部分。音符通过级进式的断奏向上进行,又以连奏的方式逐渐拉回。在这里,独奏的钢琴让音色更加纯净,更加透亮,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断奏最好使用手指二关节的断奏,这样的断奏方式可以让声音更加具有颗粒感,与前后的连奏产生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已经完成加冕仪式的领袖,正自豪的聆听着对自己的评价,内心充满了得意之情。
这些断奏其实正反映了当时莫扎特的心境,来到维也纳却因为离开教会而少了支持的莫扎特一度陷入了没有听众的困境,而这次国王的封号让他重新找到了快乐,这些断奏正是表达了重获喜悦的那种激动和兴奋之情。
二、连奏
莫扎特在第二乐章中更多的采用了连奏的形式,有二音连线和一些短连线。笔者认为短连线是就非常能表现莫扎特音乐特点的素材(见谱例3)。
谱例3:
谱例3中有很多二音连线与三音连线,这里毫无疑问要用“落-滚”和“落-弹-起”的演奏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当第一个音扎实有力的落下后,力量随之传递给第二个音,需要稍加快速的将手腕向上提起,和传统轻柔圆润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这里要多一丝轻盈和弹性。指尖也可稍带拨弦的感觉,使这些短连线更轻快,更生动的展现出来,这也正是莫扎特作品生动跳跃有活力的体现。在本作品中,长连线也有很多,用来表现悠长的旋律,笔者认为该作品中的其他长连线的处理方式和其他作品采取一样的连贯流畅式的演奏即可。总体来讲连奏给莫扎特音乐带去的更多是一种语言式的呼吸,自然而又随意,为整个乐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半连奏
半连奏其实并不算莫扎特特有的,但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莫扎特在初期的音乐创作道路上深受J·S巴赫的影响,因此在他的慢板乐章中经常需要用半连奏的方式。比如作品的主旋律部分(谱例4)。
谱例4:
这里笔者认为半连奏的演奏方式是最恰当的,落键像似滴水,触键技巧上最好采用巴赫大部分作品的慢触键的特点,力量由肩膀传送至指尖,小臂随力量的传递起落,用手腕来控制,手指贴键弹奏。这样的演奏方式能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也更加容易在慢板乐章中找到音断意连的意境。
在以上提到的三种奏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这部协奏曲采用的乐队编制并不庞大,因此在整个协奏中钢琴的音色也会因为所占比重而相对更有穿透力,那么合理的控制好力度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力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声响的总体效果,要演奏出协奏曲中特定的声响效果,必须掌握好力度的控制。莫扎特时期的钢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音量比以前的琴增大,所以手指下键速度的快慢就成了影响声音轻重的关键,力度控制就成为弹出不同声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弹奏中要注意力度不要过于放纵,表现不能过于夸张,可使用由外而内的力度来控制推进弹奏,尽量做到轻而不虚,强而不硬。
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了丰富的乐曲,还为贝多芬及其以后的浪漫乐派作曲家创作钢琴协奏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钢琴协奏曲这一重要的器乐体裁,在从此至两百多年后的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各种体裁里占有不可企及的重要作用,焕发着夺目的光辉。不仅是他的钢琴协奏曲,他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也都为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莫扎特时刻给人们传递着幸福喜悦和乐观,正是这样的一种对音乐对生活的态度,让莫扎特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注释:
①约瑟夫二世(Joseph II, Holy Roman Emperor,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65-1790年在位),以开明专制著称。约瑟夫二世喜爱音乐,是一些艺术家的赞助人,他被称为“Musical King”,在他执政期间曾帮助莫扎特获得音乐职位。
②神圣罗马帝国的倒数第二位皇帝,继承了他的长兄约瑟夫二世的皇位。
参考文献:
[1][奥]莫扎特.莫扎特D大调钢琴协奏曲:“加冕”协奏曲 钢琴与管弦乐队KV537钢琴缩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高晓光.钢琴艺术大百科[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