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的情感生活,偏重于知识方面,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且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学习只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内部动力,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以致于厌学、逃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乐意参加学习活动,用“乐学”逐渐代替苦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心理学家认为,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的关键在于“期望”,在于期望者对被期望者的信任、热爱、关心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困难者,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办成了选择教育,即教育的主要职能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致使许多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缺陷越积越多,最后掉了队。这就是说,出现大量差生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的失误。如果教师能帮助“笨”学生像“聪明”的学生那样,能帮助“学习慢”的学生像“学得快”的学生那样,不但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智力的、体力的和感情上的充分发展,而且能使大多数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感功能的作用。
1.巧妙地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时,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是首要环节。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奇异情景,努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导入新课可采取故事导入法、悬念牵入法、情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借题发挥法和身临其境法等。
2.加强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就是使用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微机等现代化设备所进行的教学。电化教学使语言、人、环境等更紧密的结合,使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更紧密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学生迅速地、准确地掌握英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促进作用。尽管电化教学媒体有很多种类,但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
3.注意学生的成功,使之从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动力
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学完某个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产生积极的动力,因而想继续学习下一个学习任务;而如果学生对某个学习任务没有把握,成绩不好,就会对下一个学习任务感到害怕,产生消极情绪;长期下来,情感与学习结果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想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让这部分学生不掉队,对他们要进行更多的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强求一律,要量力而行,要因材施教。不管哪一类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的鼓励和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最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都有充实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处于互相交融状态,在知识的传授上“同频共振”,在情感交流上“情绪共鸣”。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和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切不可认为自己是成人是教师,是高明者,而学生是小孩子,是无知的,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会影响师生情感的。二是精心备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
5.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现行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教育。例如学习Travelling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学习Good Manners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学生等。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实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咀嚼词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感情王国中去感受和体验,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
6.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适合交际情景,选择最佳语言形式和对方互通信息。就农村中学而言,由于缺乏理想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大量的课外活动作为辅助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交际能力,使学生们在乐中受益。通过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三、情感的反馈和矫正。
情感领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反馈和矫正。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矫正,矫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情感,并使之升华。
1.了解学生的情感类型,捕捉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反映
中小学生的情感情绪类型,一般表现为激情型、自卑型和心境型。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抽象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反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适时地进行思想工作,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关心、理解、相信他们。
2.英语学科情感积累性记录卡
每单元课程学完后,进行情感测试,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以便今后及时改进,有的放矢。
3.课后调查也是情感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具體做法是:学生做完作业后,抽一点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回顾,并回答问题,问题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例如:你喜欢今天这节课吗?你认为老师这节课哪点讲得透彻?哪些需要改进?建议是什么?等等。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建议填写后放在作业本里,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也同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
这样通过情感的反馈矫正,原来成绩好的学生情绪更高涨了,厌学、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循循善诱,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情感教学寓于全部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之中,渗透于每个知识点的传授之内,传于言辞,溢于情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很高的技巧性。充分认识和利用情感的功能,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效果,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综合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心理学家认为,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的关键在于“期望”,在于期望者对被期望者的信任、热爱、关心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困难者,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办成了选择教育,即教育的主要职能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致使许多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缺陷越积越多,最后掉了队。这就是说,出现大量差生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的失误。如果教师能帮助“笨”学生像“聪明”的学生那样,能帮助“学习慢”的学生像“学得快”的学生那样,不但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智力的、体力的和感情上的充分发展,而且能使大多数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感功能的作用。
1.巧妙地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时,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是首要环节。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奇异情景,努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导入新课可采取故事导入法、悬念牵入法、情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借题发挥法和身临其境法等。
2.加强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就是使用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微机等现代化设备所进行的教学。电化教学使语言、人、环境等更紧密的结合,使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更紧密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学生迅速地、准确地掌握英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促进作用。尽管电化教学媒体有很多种类,但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
3.注意学生的成功,使之从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动力
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学完某个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产生积极的动力,因而想继续学习下一个学习任务;而如果学生对某个学习任务没有把握,成绩不好,就会对下一个学习任务感到害怕,产生消极情绪;长期下来,情感与学习结果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想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让这部分学生不掉队,对他们要进行更多的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强求一律,要量力而行,要因材施教。不管哪一类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的鼓励和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最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都有充实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处于互相交融状态,在知识的传授上“同频共振”,在情感交流上“情绪共鸣”。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和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切不可认为自己是成人是教师,是高明者,而学生是小孩子,是无知的,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会影响师生情感的。二是精心备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
5.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现行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教育。例如学习Travelling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学习Good Manners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学生等。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实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咀嚼词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感情王国中去感受和体验,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
6.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适合交际情景,选择最佳语言形式和对方互通信息。就农村中学而言,由于缺乏理想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大量的课外活动作为辅助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交际能力,使学生们在乐中受益。通过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三、情感的反馈和矫正。
情感领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反馈和矫正。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矫正,矫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情感,并使之升华。
1.了解学生的情感类型,捕捉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反映
中小学生的情感情绪类型,一般表现为激情型、自卑型和心境型。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抽象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反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适时地进行思想工作,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关心、理解、相信他们。
2.英语学科情感积累性记录卡
每单元课程学完后,进行情感测试,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以便今后及时改进,有的放矢。
3.课后调查也是情感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具體做法是:学生做完作业后,抽一点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回顾,并回答问题,问题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例如:你喜欢今天这节课吗?你认为老师这节课哪点讲得透彻?哪些需要改进?建议是什么?等等。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建议填写后放在作业本里,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也同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
这样通过情感的反馈矫正,原来成绩好的学生情绪更高涨了,厌学、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循循善诱,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情感教学寓于全部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之中,渗透于每个知识点的传授之内,传于言辞,溢于情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很高的技巧性。充分认识和利用情感的功能,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效果,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综合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