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负载型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处理二氯喹啉酸农药废水的效能

来源 :功能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阻抗多孔陶瓷材料为基体、Sb掺杂SnO2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新型负载型粒子电极.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粒子电极的形貌及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三维电催化氧化降解二氯喹啉酸废水实验研究粒子电极的电催化反应效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粒子电极表面积增加,孔道增多,负载了Sb掺杂SnO2晶体,因而提高了电催化氧化反应的效率.当槽电压为15V,电极间距为7cm,电解质投加量为0.1mol/L,反应120min后,采用所建立的三维电极体系处理二氯喹啉酸废水,CO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烧结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锰化合物热控涂层。利用变温场稳态卡计法半球热辐射率测试设备研究了热控涂层的红外半球发射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化合物
摘 要: 《会真记》和《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各有所指,并非同一概念,《西厢记》是从《会真记》脱胎而来的,要想弄清《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必须追溯它的源头《会真记》。本文立求追本溯源,尝试解码传播过程中“玉人” 和“西厢”概念的演变。  关键词: 玉人 西厢 《会真记》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作家王实甫,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的杂剧,故事最早起源于唐
以二氧化锰(MnO2)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室温条件下制备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曲拉通(T—X100)掺杂的聚苯胺(PANI—SDBS、PANI—SDS、PANI—T—X100)。并采
实现针织物连续化平幅练漂染色工艺路线包括平幅连续化练漂线的应用、冷轧堆染色的应用、平幅连续化染色后处理线的应用。文中对冷轧堆染色工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新工艺对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具有巨大的力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其次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原则。
夜光纤维是一种经特种纺丝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功能性纤维。通过对夜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热学性能测试,包括热分解阶段测试、热转变温度测试、热处理后的强伸度变化测试、热收
1湿处理中轧车的主要工艺要求对湿轧轧车加工针织布必须要求两项指标.一是轧液效率:二是轧液均匀性.这是衡量轧车设计优劣和实际应用的主要工艺参数.
摘 要: 作者对我院2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信息素养水平上存在明显的“知识沟”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信息素养、缩小“知识沟”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信息素养 “知识沟”  1.引言  随着信息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信息素养已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的能力素质之一。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