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冠心病;辛伐他汀: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7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30
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1],内 皮损伤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一种 敏感但非特异性标志物。本文通过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72例,其中男45例 ,女27例,年龄65~75(69.07±2.16)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血脂检 查,近4周均未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降脂药物,同时剔除有明确细菌感染史,急性炎症和免 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5~75 (69.18±2.14)岁,予以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短期内饮食控制;辛伐他汀 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75(70.53±1.81)岁,除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 林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20mg/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于禁食12h后抽 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应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浓度,0~5.00mg/L为正常范围。采用CHOD_PAP法检测(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6 0)TC浓度,<5.17mmol/L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比较显示,C反应蛋白浓度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后变化不明显,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8周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均较常规 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是受白细胞介素6(IL_6)等因子调控,由肝细胞 合成的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随着人类冠状动脉的粥样病灶中被证实有C反应蛋白染 色阳性细胞[2],C反应蛋白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 增高不仅与CHD的发生明显相关,而且与CHD的发展也相关。大量病例对照组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中心CHD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研究发现,血清C反应蛋白增加4倍,CHD相对危险性增加2.8倍。Liuzzo等[3]研 究表明,在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且增高程度与随后发生的心 脏事件明显相关。
C反应蛋白不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重要炎性标记物,而且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对于预测易损斑块的破裂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4]。有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5]。如何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朱建华等[6]研究发现早期短程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北欧辛伐 他汀生存研究试验结果显示[7]:该药可以使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与甘 油三酯(TG)分别平均下降20%、30%与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上升18%,冠心病 死亡的危险性降低42%,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性降低35%,总死亡的危险性降低30%。辛伐他汀能明显有效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巨细胞的数量。本研究也发 现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辛伐他汀治疗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辛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C 反应蛋白和血脂的水平,达到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目的,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病 情和预后的一项指标。但是本文未对患者治疗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缺乏直观的评 价。
参考文献
[1]Venugopa L, Kumar S, Devara J, et al.Effect of C_reactive proteinon vascular cell: evidence for aproinflammatory, proath erogenic role[J].Ne phrolHy_pertens,2005,14(1):33-37.
[2]Bautista LE, Lopez_JP, Vera LM, et al. Is C_reactive protein an independent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_pertension[J]. Hypertens,2001,19(5):857-861.
[3]Liuzzo G, Biasucci LM, Gallimore JR,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 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n severe unstable angina[J]. N E ngl J Med,1994,331:417-424.
[4]Biasucci L. M. CDC/AHA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 lar diseas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clinical use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backgroundpaper[M].Circulation,2004,110:560-567.
[5]庄晓峰,许朝祥,杜心清.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_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150-153.
[6]朱建华,邱立红.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 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72-976.
[7]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04,1-27.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7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30
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1],内 皮损伤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一种 敏感但非特异性标志物。本文通过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72例,其中男45例 ,女27例,年龄65~75(69.07±2.16)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血脂检 查,近4周均未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降脂药物,同时剔除有明确细菌感染史,急性炎症和免 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5~75 (69.18±2.14)岁,予以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短期内饮食控制;辛伐他汀 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75(70.53±1.81)岁,除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 林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20mg/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于禁食12h后抽 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应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浓度,0~5.00mg/L为正常范围。采用CHOD_PAP法检测(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6 0)TC浓度,<5.17mmol/L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比较显示,C反应蛋白浓度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后变化不明显,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8周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均较常规 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是受白细胞介素6(IL_6)等因子调控,由肝细胞 合成的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随着人类冠状动脉的粥样病灶中被证实有C反应蛋白染 色阳性细胞[2],C反应蛋白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 增高不仅与CHD的发生明显相关,而且与CHD的发展也相关。大量病例对照组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中心CHD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研究发现,血清C反应蛋白增加4倍,CHD相对危险性增加2.8倍。Liuzzo等[3]研 究表明,在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且增高程度与随后发生的心 脏事件明显相关。
C反应蛋白不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重要炎性标记物,而且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对于预测易损斑块的破裂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4]。有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5]。如何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朱建华等[6]研究发现早期短程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北欧辛伐 他汀生存研究试验结果显示[7]:该药可以使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与甘 油三酯(TG)分别平均下降20%、30%与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上升18%,冠心病 死亡的危险性降低42%,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性降低35%,总死亡的危险性降低30%。辛伐他汀能明显有效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巨细胞的数量。本研究也发 现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辛伐他汀治疗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辛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C 反应蛋白和血脂的水平,达到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目的,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病 情和预后的一项指标。但是本文未对患者治疗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缺乏直观的评 价。
参考文献
[1]Venugopa L, Kumar S, Devara J, et al.Effect of C_reactive proteinon vascular cell: evidence for aproinflammatory, proath erogenic role[J].Ne phrolHy_pertens,2005,14(1):33-37.
[2]Bautista LE, Lopez_JP, Vera LM, et al. Is C_reactive protein an independent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_pertension[J]. Hypertens,2001,19(5):857-861.
[3]Liuzzo G, Biasucci LM, Gallimore JR,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 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n severe unstable angina[J]. N E ngl J Med,1994,331:417-424.
[4]Biasucci L. M. CDC/AHA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 lar diseas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clinical use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backgroundpaper[M].Circulation,2004,110:560-567.
[5]庄晓峰,许朝祥,杜心清.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_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150-153.
[6]朱建华,邱立红.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 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72-976.
[7]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