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扬我”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时间线拉回到一周之前,先围观一个女孩别致的三八节礼物:女孩的男朋友花钱给她定制了“夸奖服务”,她被拉进一个莫名其妙的微信群,被群里一群陌生人天花乱坠地赞美了三分钟。三分钟一过,女孩被无情踢出群聊,服务结束。
   真是如梦幻泡影的三分钟。这名男朋友很顽皮,“代夸奖”的生意也很顽皮。要我说,偶尔来一下,也算给生活加点料。只是有些事,还是亲力亲为更有温度和诚意。赞美女朋友也要请人代劳,让人感觉挺膈应,你咋不雇人替你约会呢?
   这个无厘头的“爱情故事”广为传播之后,年轻人私下里的无聊小游戏突然就走红了。大学生们拉起一个个“夸夸群”,乐此不疲地展开夸奖与求夸奖活动。这些天看了不少高校聊天截图,四个字、四个字的褒义词如此密集地蹦出来,场面甚是壮观。最后我发现,这活脱脱是,一个个“接梗”大赛嘛,最夸张的时候,只需要几个问号、几个表情包,就能借题发挥,编出一串溢出屏幕之外的赞美之词,跟自动生成电脑病毒似的。
   也有不那么夸张的。比如,有个同学自行车丢了,在“夸夸群”里,他被赞“优雅”,因为丢了车都不急不躁,而且,为了找车四处奔波,一定锻炼了身体。好吧,还是挺夸张的。专家说,这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换成大白话,大概就是“想开点,挺好的”。专家分析得很科学,但请允许我再笑五秒钟。
   年轻人真会玩,傻气冲天的游戏,都能玩得波澜壮阔。
   浮夸归浮夸,但丝毫不惹人厌烦。大学生之间闹着玩就不说了,即便是付费服务,名副其实的“商业互吹”,也不过是图个乐嘛。说白了,大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利益瓜葛,虽然多半不走心,但和生意场、“塑料”朋友圈里各怀心事、各取所需的油腻互捧相比,那可纯洁多了。
   几乎一夜爆红的互夸游戏,在豆瓣上已经悄悄流行了好几年了。豆瓣有好几个互夸小组,规模最大的“相互表扬小组”,组员超过十万,“求表扬”的帖子,从2014年至今,满满排了将近一千页。别看微信群里如火如荼,玩儿法其实是别人剩下的。
   不瞒你说,这些小组重新定义了“表扬”。根据我的不完全观察,“求表扬”大致分两类。一类求的确实是表扬,都没啥感天动地的事迹,比如学生认真学习了一上午,比如“发现自已不自卑了”。搁到“世俗”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当然都是好事儿,但不值一提,拿出来“显摆”似乎显得很幼稚。还有一类,与其说是“求表扬”,不如说是“求安慰”“求鼓励”。和学生丢自行车这样不痛不痒的小烦恼相比,那些遭遇里,不乏实打实的悲伤。有人倾诉抑郁症的经历,有人吐槽职场失意、生活坎坷。成年人的那点不容易,多翻几页,几乎就能窥视个够。
   跟帖的网友们,有时候像《深夜食堂》的掌柜大叔一样,倾听只言片语的倾诉,不追问,只淡淡回应几句,表示安慰。更多时候不走深沉路线,直接耍起贫嘴。有个单身母亲吐槽前夫“消失到外太空去了”,自己要兼顾工作和孩子,压力很大。网友的安慰独树一帜,“好厉害,你是太空人的前妻”。看着特别不着调对吧?可是很奇怪,沉重感在戏谑的言语间,仿佛被轻盈地纾解了。
   三言两语讲述自己的糟心事,末了加一句“求表扬”,这样怪诞的语言逻辑结构,也算是面对生活磨难时,一种优雅体面的姿态吧。
   什么该被表扬、什么值得表扬,这些能有多重要呢?甚至寻求“表扬”者能不能真的得到安慰,也是次要的。“相互表扬”小组这样的存在,更隐秘、更关键的意义,是反思那些几乎被异化为道德枷锁的“美德”:凡事都要隐忍、要谦卑、要舍已奉献。
   这样的反思也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空间。比如前几天,浙江嘉兴海宁一个医院向发高烧仍坚持工作的医生周伟光下发了“强制休息通知单”。周医生自愿帶病工作?那也不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实回家歇着去。
   搁在以往某些情境里,带病忘我工作,或者坚守工作岗位、不顾病重老母之类,正是表扬稿里大书特书的“事迹”。奉献精神当然很伟大,可明明是辛酸,却被刻意拔高与讴歌,这样的“表扬”,缺乏对人的体恤,充满大而无当的谵妄。
   有违人道的“奉献精神’被纠偏,“互夸群”“互相表扬小组”火热,都指向同一种时代精神:关怀个人。互夸群组里那些言辞是很浑不吝,可换个思路,这不就是用夸张.的修辞,把一个人点亮再点亮嘛。
   当然,既然是赞美,就不可避免要纠结是否真心这个问题。还用问么?彼此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人,能有多深厚的真情呢?只有简短的描述,你对你要“表扬”的人,又能有多少了解呢?可即便“情”是虚的,“意”也是真的。陌生人之间相互取暖,充满善意又保持距离感,彼此鼓励、彼此治愈,这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避风港,虚拟却又珍贵。
   豆瓣有个互夸小组的介绍是:给我一杯清水,我就善良了起来。所谓“互夸”,大约也是守护善意吧。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3月17日
其他文献
看过《皇帝的新装》的人,都知道那两个老大臣在皇帝面前说了假话。可是,作者偏偏用“诚实”二字形容“老大臣”:“诚实的老大臣”,“另一个诚实的老大臣”。是安徒生误用了“诚实”?非也,他乃另有深意。  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是最主要的受骗者,也是作者最主要的嘲讽对象。但是,皇帝也不是愚蠢到极点,一下子就相信了骗子(如果这样写,故事就无趣了),而是对骗子半信半疑。因为有半信,他让两个骗子留在宫中织布。因
期刊
翻译家林少华在博客上谈到一件事,说某年参加一个会议,与会者多数是大学里的教书匠。林先生会上会下共收到九张名片,他一时兴起,就摆到桌子上“相面”,发现款式颜色各不相同,但有一点不约而同——九张名片无不堂而皇之地印有各种行政职务:副校长、校长助理、院长、副院长,最小也是个系副主任,还有一个“政协常委”,唯独把“教授”二字小小地印在了一串职务后面。林先生戏言,这“教授”二字“像刚进城的农民工,一副低眉垂
期刊
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却被砖头咬了手/有个老头才十九/喝着藕来就着酒/从没见过这种事/三轮拉着火车走/……  大白天的,说梦话呀?  谁说梦话啦?  你那儿嘟嘟囔囔的,一会儿什么“人咬狗”,一会儿什么“砖头咬手”,不是梦话是什么呀?  我那是在背诵《颠倒歌》。  啥……啥歌?  颠倒歌。  啥歌也得符合逻辑呀!你家砖头长着嘴,会咬手哇?你见过用三轮拉火车的吗?  这您老兄
期刊
原只知林黛玉“多愁善感”,现如今,多愁善感的,成批。大批量的,尤其在电视上。小小屏幕,时常挤着一大群抹泪的人。一则,电视特别擅长做泪腺的“引流”,特会打造“引泪”的由头;二来,把着摄像机的,特会适时地将镜头拉近到夺眶而出的晶莹泪花上去。在寻常的环境下,一个人的流泪未必有大面积的连锁反应,可这泪一进入“大特写”镜头,就特别具有感染力。一滴泪,可在亿万个电视终端,汇成一条河。  不能说这泪水是“矫情”
期刊
杂文是思想的结晶。思想性是杂文的特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批判性。杂文创作应该注重批判的思想美。  思想美是杂文之大美。按约定俗成的看法,杂文属“散文科”,属文学范畴,杂文作品就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追求美学价值,杂文亦不例外,也要讲究标题美、结构美、语言美,一句话,追求艺术美。但杂文应该更加注重思想美,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维护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公民的“爱国、敬业、
期刊
很多人不理解杂文动机,以为是刻簿之文章,非“正能量”,即使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至今还有人不理解甚至抵触。其实杂文是大善之文,最能代表大善的文章也是鲁迅的杂文,鲁迅的杂文就是奔着善来的,如果读懂了鲁迅的杂文,那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善的大门。  悲天悯人才能达到大善。给人灌蜜或什么“心灵鸡汤”,那是小善,或者根本不是善,是麻醉。习惯于歌功颂德与歌舞升平,掩盖矛盾,离善更远。鲁迅在自己的一篇序中谈到过
期刊
“很抱歉给您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您的问题我已经记录下来,会尽快向上级反馈。”咨询某一下载软件的售后使用问题时,“90后”小伙王斯得到了客服这样“礼貌又认真”的答复。然而,十几个工作日过去了,所谓的反馈却不了了之。不少消费者反映,本应是职业规范的“礼貌”客服,在部分企业却成为互联网消费维权路上的一道“关卡”。(3月26日新华网)   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而言,客服往往是消费者与商家在售后这一环节唯一的
期刊
学校小卖部要“退学”了!规定一出,没想到引发舆情沸腾,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满满的回忆将“学校小卖部”推向热搜。太多太多的人,都有学校购物的时光:课间十分钟,那舔也舔不完的冰棍在上课铃终止的最后一秒不得不投入垃圾桶;父母给的零花钱放学后偷偷在小卖部买了零嘴,放学路上和同学一边吃一边聊,回到家嘴边还挂着碎渣渣;和同桌闹了矛盾又不好意思直接道歉,悄悄在同桌桌斗里塞进自己从小卖部买来的零食以示歉意……学校小
期刊
这条视频让人看过初觉意外,随后百感交集:在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的广场上,一群大妈每天跳广场舞,但这里的广场舞却是“静悄悄”的。原来,她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接收器,音乐直接传到耳机里。3年多来,这群大妈一直通过这种方式跳广场舞,在观音桥商圈形成了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   广场舞没有节奏感强烈的伴奏,这还是广:场舞吗?看过重庆这群大妈的“无声广场舞”,多少有点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沉浸在舞蹈和韵律中的大妈
期刊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幕:去某个机关某个单位,或者去某个居民小区,“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哲学问题”,是门卫师傅的必问题。在门卫师傅眼里,你总是“来者不善”,得证明自己是个有善意的人。   这背后除了责任心,还有对善意的理解问题。也许是被人骗多了,我们遇人遇事总习惯性地先朝坏处想,选择怀疑,选择警惕,选择不相信。比如,老人倒地有人去扶,会怀疑是不是他撞的;買卖双方都认可无理由退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