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三都水族的村村寨寨,有着蕴含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与沧桑,洋溢着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被誉为中国刺绣“活化石”——马尾绣。马尾绣独树一帜,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丝裹在马尾上,然后再在土布上进行刺绣。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与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尾本身质地较硬,所绣的图案稳固而不易变形;贵州常年空气湿度较大,马尾材质不易腐烂和变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马尾也不容易因灼晒而破损。水族人经常需要上山砍柴或下地干活,而马尾非常耐磨且不易被刮破,因为马尾毛中含有油脂,便于保持外围丝线的光泽。
马尾绣的工艺十分繁杂。首先要把马尾线制作出来,用丝线(多以白色为主)将两至三根马尾裹起来,做成马尾线,状似小提琴琴弦;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根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根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第五步,钉“金线”,在绣品上钉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把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用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人们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第六步,上装钉,由于马尾绣制所用工序繁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将它们按次序钉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出现了,完工的绣品就像一幅彩色的浮雕,精美绝伦。
每年水族端节和卯节时分,水族青年男女身穿以青蓝色为主色调的节日盛装,男子穿大襟布衫,青布裹头,穿长裤;姑娘们穿大襟圆领衫,青布包头,系围腰,穿长裤,佩戴项圈等银饰。其中,领襟、衣袖都有马尾绣装饰,古朴典雅的马尾绣服饰成为在场众人的视觉焦点,也成为节日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选自《神州民俗·上半月》2015年第7期)
心湖涟漪
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查及相关资料并无任何记载,全靠聪明贤惠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但现在,马尾绣的工艺传承出现了断层。对此,我们呼吁喜欢民间艺术的人对这一工艺进行及时的抢救与保护。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丝裹在马尾上,然后再在土布上进行刺绣。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与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尾本身质地较硬,所绣的图案稳固而不易变形;贵州常年空气湿度较大,马尾材质不易腐烂和变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马尾也不容易因灼晒而破损。水族人经常需要上山砍柴或下地干活,而马尾非常耐磨且不易被刮破,因为马尾毛中含有油脂,便于保持外围丝线的光泽。
马尾绣的工艺十分繁杂。首先要把马尾线制作出来,用丝线(多以白色为主)将两至三根马尾裹起来,做成马尾线,状似小提琴琴弦;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根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根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第五步,钉“金线”,在绣品上钉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把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用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人们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第六步,上装钉,由于马尾绣制所用工序繁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将它们按次序钉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出现了,完工的绣品就像一幅彩色的浮雕,精美绝伦。
每年水族端节和卯节时分,水族青年男女身穿以青蓝色为主色调的节日盛装,男子穿大襟布衫,青布裹头,穿长裤;姑娘们穿大襟圆领衫,青布包头,系围腰,穿长裤,佩戴项圈等银饰。其中,领襟、衣袖都有马尾绣装饰,古朴典雅的马尾绣服饰成为在场众人的视觉焦点,也成为节日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选自《神州民俗·上半月》2015年第7期)
心湖涟漪
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查及相关资料并无任何记载,全靠聪明贤惠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但现在,马尾绣的工艺传承出现了断层。对此,我们呼吁喜欢民间艺术的人对这一工艺进行及时的抢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