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历史史料是认识历史、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阐明史料及其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阐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史料的策略。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历史 史料运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28-02
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资料和重要来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近距离感知历史,在佐证面前还原历史真相的必备资料。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拓宽教材所讲述内容的内涵,积极地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史料及其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什么是史料,学术界和理论界且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总括起来,史料是以往人类所留下的痕迹,并且这种痕迹能够为我们研究各种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根据史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根据外在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等。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中,这些史料大多数以知识链接和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如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的《胶澳租界条约》,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古人使用的器具和物品,讲述抗日战争中中日实力的悬殊所使用的《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等。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史料教学的关注和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也缺少了基石,泛泛而谈,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史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标要求的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三个具体要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对基本史实的学习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也就是根据有关史料进行研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要依据相关史料进行培养。总之,史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大量的史料,才能使学生达到新课标中所要达到的要求,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历史学科性质的需要。历史学具有过去性、客观不变性、无限丰富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人类在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所研究的是以往人类所留下来的器物、史书等史料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史料是人们揭示历史本质、重构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同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大量的史料作为依据,将一个真实的历史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凭空想象、照本宣科,仅凭教师个人的喜好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三)教科书内容的补充。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应最大限度地找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史料,结合文章的重点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史料补充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达到扩展、补充相关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子目西周分封制时,教课书在资料卡片中列出了两则史料,这些史料的补充扩展了当时分封的对象、目的、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等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使授课内容更有说服力。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史料的策略
史料的运用的确会提高历史的可信度,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并不是那么简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科学运用史料。
(一)史料的选择。史料的选择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在选择时,应选择那些可靠性、典型性、针对性强的史料,例如,国家权威性的观点结论。否则,就难以确保“论从史出”的科学性。
1.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
教课书中的史料是编写者根据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所选取的,是为解释说明正文部分而设计的,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具有启发、补充、加深理解的作用,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这些史料,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它。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史料,让学生充分发掘史料中所隐含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以史实为主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史实”与“证据”之间的逻辑意识。
2.从历史专业著作中查找史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大部分文字史料来自于历史专业著作,例如,讲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整治时,在教科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汉书》《史记》中的文字。然而,纵观我国的历史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如何能从浩瀚的史海中寻找到所需的史料素材呢,教师应该多读书、多积累,从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历史专业著作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史料。例如,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
3.从历年高考试题中查找史料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命题专家都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能力,高考试题中每年涌现的新史料,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将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的史料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以2016年全国卷 I 高考文综试题第26题为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应及时加以引用。
4.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史料
史料源于生活,影视频道、民俗传说、期刊中的史料都可以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师应处处搜集、留意身边的史料,做一个有心人。这种从生活中选取史料的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播放大型纪录片《毛泽东》,让学生学习。
(二)史料的鉴别和精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部分教师嗜好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史料,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不稳定性,网站上所提供的史料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常常会选择一些未被史学家论证或者比较生僻的史料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所有搜集到的史料中,应对这些史料进行真伪和准确性鉴别。
在史料鉴别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那些“大众化”的史料,因为这种“大众化”的史料是经过专家反复验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高。不能见到新奇的或者与众不同的“史料”就用,例如,在讲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的教师用网上的一些未经认证的图片,这些图片显然不是真实的“史料”,它是某些人制作出来的图片。这样的“史料”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可能歪曲事实,甚至美化日本侵略者,极大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史料浩渺,难以穷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太过频繁地引用史料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使学生思维混乱,思路不清,使重点知识不突出,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因此,精选史料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所要选取的史料一定以辅助教学为中心,选择那些针对性、典型性强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史料的讲授。提供图文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是高中历史老师常用的授课形式,但是教师不应局限于这一种形式,史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也使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史料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个性需要有所不同。“史论不结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要通过史料论证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史料来说明结论。在正式得出结论之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揭示出其内隐的理论,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需要在鉴别真实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大众化”、典型性和针对性强的史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才能让史料真正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帮手。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历史 史料运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28-02
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资料和重要来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近距离感知历史,在佐证面前还原历史真相的必备资料。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拓宽教材所讲述内容的内涵,积极地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史料及其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什么是史料,学术界和理论界且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总括起来,史料是以往人类所留下的痕迹,并且这种痕迹能够为我们研究各种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根据史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根据外在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等。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中,这些史料大多数以知识链接和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如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的《胶澳租界条约》,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古人使用的器具和物品,讲述抗日战争中中日实力的悬殊所使用的《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等。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史料教学的关注和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也缺少了基石,泛泛而谈,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史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标要求的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三个具体要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对基本史实的学习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也就是根据有关史料进行研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要依据相关史料进行培养。总之,史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大量的史料,才能使学生达到新课标中所要达到的要求,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历史学科性质的需要。历史学具有过去性、客观不变性、无限丰富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人类在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所研究的是以往人类所留下来的器物、史书等史料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史料是人们揭示历史本质、重构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同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大量的史料作为依据,将一个真实的历史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凭空想象、照本宣科,仅凭教师个人的喜好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三)教科书内容的补充。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应最大限度地找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史料,结合文章的重点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史料补充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达到扩展、补充相关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子目西周分封制时,教课书在资料卡片中列出了两则史料,这些史料的补充扩展了当时分封的对象、目的、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等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使授课内容更有说服力。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史料的策略
史料的运用的确会提高历史的可信度,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并不是那么简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科学运用史料。
(一)史料的选择。史料的选择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在选择时,应选择那些可靠性、典型性、针对性强的史料,例如,国家权威性的观点结论。否则,就难以确保“论从史出”的科学性。
1.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
教课书中的史料是编写者根据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所选取的,是为解释说明正文部分而设计的,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具有启发、补充、加深理解的作用,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这些史料,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它。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史料,让学生充分发掘史料中所隐含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以史实为主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史实”与“证据”之间的逻辑意识。
2.从历史专业著作中查找史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大部分文字史料来自于历史专业著作,例如,讲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整治时,在教科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汉书》《史记》中的文字。然而,纵观我国的历史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如何能从浩瀚的史海中寻找到所需的史料素材呢,教师应该多读书、多积累,从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历史专业著作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史料。例如,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
3.从历年高考试题中查找史料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命题专家都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能力,高考试题中每年涌现的新史料,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将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的史料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以2016年全国卷 I 高考文综试题第26题为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应及时加以引用。
4.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史料
史料源于生活,影视频道、民俗传说、期刊中的史料都可以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师应处处搜集、留意身边的史料,做一个有心人。这种从生活中选取史料的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播放大型纪录片《毛泽东》,让学生学习。
(二)史料的鉴别和精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部分教师嗜好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史料,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不稳定性,网站上所提供的史料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常常会选择一些未被史学家论证或者比较生僻的史料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所有搜集到的史料中,应对这些史料进行真伪和准确性鉴别。
在史料鉴别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那些“大众化”的史料,因为这种“大众化”的史料是经过专家反复验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高。不能见到新奇的或者与众不同的“史料”就用,例如,在讲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的教师用网上的一些未经认证的图片,这些图片显然不是真实的“史料”,它是某些人制作出来的图片。这样的“史料”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可能歪曲事实,甚至美化日本侵略者,极大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史料浩渺,难以穷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太过频繁地引用史料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使学生思维混乱,思路不清,使重点知识不突出,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因此,精选史料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所要选取的史料一定以辅助教学为中心,选择那些针对性、典型性强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史料的讲授。提供图文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是高中历史老师常用的授课形式,但是教师不应局限于这一种形式,史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也使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史料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个性需要有所不同。“史论不结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要通过史料论证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史料来说明结论。在正式得出结论之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揭示出其内隐的理论,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需要在鉴别真实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大众化”、典型性和针对性强的史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才能让史料真正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帮手。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