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河口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农村环境、产业发展、乡镇财源、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农村党建“六大任务”,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梅河口样板”。
打赢环境整治硬仗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01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梅河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梅河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方案》,开展了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农村柴草垛堆放革命等“五大革命”。
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设立垃圾箱2000个、配备户用垃圾桶7万个,农村垃圾实现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规划改造了1万户农村室内水冲厕所。投资81 54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由3.5万吨提高至5万吨,处理标准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建设柴草垛集中堆放点989处,6万户柴草垛全部实现整体搬迁、集中堆放。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新增星级户3万户,累计达到5.6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62%。开展精品村创建,打造特色精品村19个。新建农村水泥路150公里,在公路沿线、重要节点村屯打造了一批景观景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脏乱差”局面有效改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关键。因此,梅河口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稳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耕作机械化、数字化、科学化,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2018年,全市大力培育发展中草药材、棚膜经济、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食用菌栽培、绿优米种植、果仁加工七大产业基地,累计投资2.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42项,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 5亿斤,实现农业总产值6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5元。创建市级产业园9个,申报省级产业园4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引擎,开展财源建设的关键。引进建设了投资8.8亿元的康美梅河大米、投资4亿元的康美平地参、投资2亿元的康美有机肥、投资10亿元的建设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4.5亿元的中城银信“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启动了投资20亿元、占地890亩的北京龙之旅五奎山冰雪小镇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坚持精准脱贫,建立市乡村三级扶贫网络。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并轨。全年实现减贫424户806人,退出贫困村6个,贫困发生率由1. 37%下降到0.22%。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了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绿优水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有效使用42个,评定“中国驰名商标”4个、“吉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6个,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形象初步形成,并逐步焕发出市场竞争力。
开展了秸秆“零焚烧”活动,实施乡村清洁能源替代行动,建设3个秸秆颗粒加工厂,2400户农户使用上生物质取暖炉。2018年,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5%,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库长制、池渠长制,启动4次大规模河道整治集中会戰,清理垃圾6万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市委从市直部门选派48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组织开展了“党建项目创建”和“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普法教育和平安乡村建设,农村社会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工作,稳妥颁发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0%以上。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了资产清查、权属界定、价值确认、账目调整等工作,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基本完成。农村金融、水利、供销社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大棚房”得到有效治理。
打赢环境整治硬仗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01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梅河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梅河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方案》,开展了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农村柴草垛堆放革命等“五大革命”。
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设立垃圾箱2000个、配备户用垃圾桶7万个,农村垃圾实现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规划改造了1万户农村室内水冲厕所。投资81 54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由3.5万吨提高至5万吨,处理标准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建设柴草垛集中堆放点989处,6万户柴草垛全部实现整体搬迁、集中堆放。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新增星级户3万户,累计达到5.6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62%。开展精品村创建,打造特色精品村19个。新建农村水泥路150公里,在公路沿线、重要节点村屯打造了一批景观景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脏乱差”局面有效改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关键。因此,梅河口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稳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耕作机械化、数字化、科学化,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2018年,全市大力培育发展中草药材、棚膜经济、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食用菌栽培、绿优米种植、果仁加工七大产业基地,累计投资2.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42项,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 5亿斤,实现农业总产值6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5元。创建市级产业园9个,申报省级产业园4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引擎,开展财源建设的关键。引进建设了投资8.8亿元的康美梅河大米、投资4亿元的康美平地参、投资2亿元的康美有机肥、投资10亿元的建设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4.5亿元的中城银信“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启动了投资20亿元、占地890亩的北京龙之旅五奎山冰雪小镇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坚持精准脱贫,建立市乡村三级扶贫网络。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并轨。全年实现减贫424户806人,退出贫困村6个,贫困发生率由1. 37%下降到0.22%。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了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绿优水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有效使用42个,评定“中国驰名商标”4个、“吉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6个,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形象初步形成,并逐步焕发出市场竞争力。
开展了秸秆“零焚烧”活动,实施乡村清洁能源替代行动,建设3个秸秆颗粒加工厂,2400户农户使用上生物质取暖炉。2018年,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5%,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库长制、池渠长制,启动4次大规模河道整治集中会戰,清理垃圾6万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市委从市直部门选派48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组织开展了“党建项目创建”和“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普法教育和平安乡村建设,农村社会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工作,稳妥颁发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0%以上。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了资产清查、权属界定、价值确认、账目调整等工作,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基本完成。农村金融、水利、供销社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大棚房”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