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模”翻转课堂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从使用IE浏览器上网到使用QQ、微信、APP等多种信息技术产物,大学生们联通世界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文章探讨研究了整合联通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构建“多模”翻转课堂模式,实施“多模”教与学的方式来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98
  [中圖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5- 0224- 02
  0 引 言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也强烈冲击着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起源于这个背景并迅速推广发展起来。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体现“混合学习”优势、符合人类认知规律、有助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资源研发与有效利用的良好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通常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设,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常用应用软件等内容,是大学生系统认知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以后高级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发做好准备。
  1 翻转课堂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可译作“颠倒课堂”,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位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并进行了教学应用,迅速成为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对于传统授课模式,翻转课堂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它不仅仅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简单融合,而是信息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混合应用。翻转课堂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摆脱了传统固化的“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下复习”模式,而是将二者实施顺序颠倒过来,采用课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线上学习,课上教师引导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知识内化的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而教师更多时候是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这既符合了元认知理论、支架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等多种教育学理论,也符合了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1.2 “多模”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信息产物不断涌现,“翻转课堂”的内容“承载物”和“媒介”也越加丰富起来。从最初的网络教学视频,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再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等;从最初单纯的计算机IE浏览器,到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再到微信、QQ、手机教育APP、直播软件等,“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入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发展阶段按照“媒介”形式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单向视频教学阶段。教师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学生通过IE浏览器打开网址观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单向的;②双向教学系统阶段。以基于学习管理系统构建的MOOCs和SPOC为代表,通过Moodle、eFront、Sakai等学习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双向教学活动和双向师生交流;③多模阶段。将学习管理系统、微信、微信公众平台、QQ、教学APP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将传统计算机互联网与手机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多种教学模式、多种交流模式、多种信息传导模式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未来随着VR、AR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软硬件的开发,多模翻转课堂的媒介和形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翻转课堂的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 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模”教学设计
  “多模”教学设计必须有针对性,面向不同课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特点是授课对象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优先考虑这一点。
  2.1.1 多模线上教学设计
  Moodle、eFront、Sakai等优秀的学习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经过较长时间的世界范围的教学应用,且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仍然是翻转课堂的首选“媒介”,但其提供的所有功能脱不开系统支撑,对移动端的支持不够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模线上教学可以依托学习管理系统为教学资源主体;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和学习管理系统二次开发接口的连接,作为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的发布平台;辅以微信群和微信作为即时信息交流手段。这样一个教学资源承载→教学信息发布→教学信息交流的单向教学流程就构建好了。
  例如影音处理软件Premiere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的视频编辑操作”,教师可以将整个小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按照章节结构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发布,再将视频按照知识点“选择工具”、“波纹编辑工具”、“轨道选择工具”、“滚动编辑工具”、“剃刀工具”等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视频,将相关知识点的链接发布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公众平台和微信教学群中。学生接收到微信平台的推送或者QQ群通知后,就可以通过手机、平板、计算机打开相关链接,按照需求进行学习,还可以登录学习管理系统完成课后测试题,通过微信平台、微信群或者学习管理系统功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1.2 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中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解决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发布活动主题内容或强化性练习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来完成主题要求,在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或者微信群等交流方式发出帮助请求,情况类似的同学可以组成动态学习小组,互相探讨交流来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加入该小组提出建议或做出指导。
  2.2 “多模”评估、反馈设计
  “多模”翻转课堂不仅需要实现多种方式的教学行为,也需要多种途径的评估和反馈功能,学习管理系统的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大部分评估反馈要求。比如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图表功能可以快速直观的了解学生总体和个体的测试成绩、考试成绩,通过投票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近期的教学反馈,此外,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投票和问卷调查,以及通过微信群的即时消息进行交流,也能够完成一部分评估和反馈功能。
  3 结 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多模”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在发生“多模”变化,从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学习引导者与探索者、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多模”翻转课堂模式,也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VR、AR等新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新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出,“多模”翻转课堂的形式也将变得愈加多元化、教学功能也会愈加强大。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14(7):5-16.
  [2]何文涛. 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4.
其他文献
<正> 名字的由来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生于湖南邵阳。18岁时,随唐才常到武汉,准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事泄,失败,唐等20余人遇难。蔡未直接参与,得幸免,但给蔡以深刻
<正> 一、英国经济史观学派的产生 英国经济史观学派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学派,它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其繁荣兴盛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
为解决液晶电视图像在快速运动中的残影以及图像模糊闪烁等技术问题,提出采用双向预测算法来提升帧率。文章提出将基于经验阈值双向运动估计运动补偿算法应用在帧率倍频中,解
结合炼油过程生产实际,分析了全局能量集成的策略及设计步骤,探讨了热回收量、联产功量与新蒸汽等级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全局能量集成夹点分析方法,应用列表明全局能量集成方法用
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在风机中的应用,给出了其调速特性、节电原理及节能情况,指出了变频调速器安装及运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通过计算说明在节能上的效果.
介绍了钢结构在高温状态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论述了其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及防火涂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提高氧化脱氢装置运行水平刘训书(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1概述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自1986年起采用两段绝热轴向固定床反应器和B—02无铬铁系催化剂新工艺。八年来
本文从高校档案工作者面临市场经济挑战,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正确处理丰富馆藏与优化馆藏的关系,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档案服务领域,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等方面做了论
简述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的技术进展,并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工艺、性能与用途,探讨了国内原料的需求现状及发展前景.
<正> 一个城市的诞生、巩固、发展,或停滞、败落以至消亡,都同社会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清代初年,作为加强我国北部边防军事需要而诞生的齐齐哈尔城,三百年来,伴随社会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