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民间故事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它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些美丽的故事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生动而活泼,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小学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就是民间故事,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这些课文简单浅显却引人入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故事为学生打开一扇民间文学宝库的窗户,让他们窥见其中的精彩。
  一、借助教材例子,初识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而形成的自然溪流,它从某一个侧面记载了当时的民风、民俗,反映了那个时候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富有文化内涵。所以,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词句的训练,而应该站得更远一些,要借助教材的这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如我在进行《猎人海力布》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初步领会民间故事有曲折的情节这一特点。接着,我重点以“人们为什么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为引子,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海力布这一人物形象。我带领学生品读赏析,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容易就从这些口语化很强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小白蛇知恩图报的肯定和对海力布热心助人的赞扬之情。最后,我又让学生找出故事中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学生找到了海力布得到宝石能听懂鸟语,海力布说出真相后变成石头这些情节。通过分析,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原来民间故事中处处有离奇的想象。而想象是民间文化的基因,是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
  二、渗透文学理论,赏析民间故事
  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民间文学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故事,我注重文学理论的普及。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种类和特征,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哪些。搞清楚了这些,学生对民间故事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就有了一种深深的认同感。
  另外,学习这些文学理论,能使学生更好地赏析民间故事。如《猎人海力布》中小白蛇反复叮嘱海力布不要把听到的内容告诉别人,是铺垫、伏笔手法在故事中的应用;《牛郎织女》中织女在天上的拘束、无趣和人间的自由、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田螺姑娘》中小伙子家里无人却天天出现做好的饭菜是布下的悬念;《孟姜女》中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是夸张的写法……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文学理论的火花渗透到教学的小细节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进而更加喜欢民间故事。
  三、紧扣故事脉络,讲述民间故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纵观教材中的民间故事,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要求:复述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归纳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如学习《牛郎织女》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了文章的脉络:名字由来—老牛指点—树林相会—幸福生活—王母强拆—鹊桥相会。我把这些小标题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结合板书来尝试复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复述故事,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经典人物的形象,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挥群文优势,理解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却是博大精深。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仅仅讲授一篇文章,可能受文本容量的限制,对于阅读技巧、阅读策略的教学就相对碎片化,很难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精髓。民间故事教学理应摒弃字斟句酌、咀来嚼去的精致细腻的教法,而应走向以一带全的群文阅读方式。如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内蒙古流传的民间故事,我们可以补充傣族的民间故事《泼水节的传说》,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美丽传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偶像。虽然故事中的主人公各有各的遭遇,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还如在学完《牛郎织女》后,我们可以补充另外的三大民间爱情故事《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通读这些故事,在阅读中思考,在对比中理解。从比较中,学生明白了,虽然老百姓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理想是基于现实的。虽然有魔幻,虽然有神话,但终究越不过时代的限制。
  五、适度拓展延伸,探索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它积淀着丰富、多样的精神财富。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當意识,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你还可以看到老百姓的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小学生天真烂漫,本身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就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民间故事,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如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让学生徜徉其间,从《花木兰从军》中认识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从《马兰花》中领悟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从《仓颉造字》中感受善于观察,勤于用脑思考的巨大作用……我们还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外国民间故事》,去看一看英雄勇士如何降妖伏魔;贫苦小伙子怎样寻找幸福;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小人物如何与之斗智斗勇。学生通过中外民间故事的阅读,就会发现很多相通的地方。原来,摈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无关国界。
  我们发现,对于一篇民间故事,学生也许早在课外,甚至幼儿时就听过,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不能仅限于了解故事本身,而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我们可以引入与这些故事相关的成语、戏曲、诗词歌赋等,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如学完《牛郎织女》,我们可以读读秦观的《鹊桥仙》,看看在词人的笔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多美,感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境界。听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我们可以欣赏一下小提琴名曲《梁祝》,感受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是怎样完美融合的。读了《沉香救母》的故事,再来看看动画片《宝莲灯》是怎样生动演绎沉香利用宝莲灯几番穿越,历尽磨难,最后一家团圆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就能感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文学的力量又有多么强大。
  总的来说,民间故事的产生、流传反映出人类精神成长的共性——放飞想象把生活故事化,因此民间故事的教学要尽可能循着故事的轨迹,让孩子的心灵受到美的感染。我希望我们的教学传递给孩子的是无穷的智慧,是奇丽的想象,是美好的情感,就让民间故事点亮孩子的童年。
  本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97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康盛小学
其他文献
提起太极拳,你会想到什么?是电影里的武功绝学,还是公园里缓缓打拳的大爷大妈?它的内涵和魅力,或许远比你想象的丰富.这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运动吸纳了传统儒道哲学,体现了阴
期刊
“阿姨,您这儿能打彩色图片吗?”我推开小区外打印店的玻璃门,朝老板问道.“可以啊,你要打印什么?”老板一边回答,一边招呼我进来.她指了指旁边的一把椅子,对我说:“先坐会儿
期刊
女儿的姿势有些笨拙,像一只刚长出两条后腿的青蛙,在水里欢快地扑腾着,溅起的水花和男人的笑声在阳光下快乐地打着滚,闪着粼粼的光.rn女人趴在岸边的草地上,长长的头发裹挟着
期刊
窗外的雨渐渐大起来.我坐在窗边,望着雨滴在风中斜飞,我的心里也在下雨.考试失利的忧伤难以排遣.rn这时,窗外的一幕引起我的注意.那顶深红色的、立在路边小摊上的帐篷,承受不
期刊
夏夜,微风轻拂,阳台上两个恩爱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在翻看老相册.rn几十年前,外婆还是车间的一名年轻女工,外公则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们看似不可能相交的
期刊
小学三年级是写作引领的第一年,对于学生而言,由写话向写作过渡,很多人感到无话可写,没有素材,不知道如何把握书面表达的逻辑顺序.即便是教师通过范文指导,为学生提供模仿写
期刊
在美学思想上,克罗齐反对把艺术、宗教和哲学理解为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否定“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心灵活动的初始阶段,不依赖理念,独立于逻辑
期刊
笛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深受人们喜爱,笛声也成为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由于诗人心境不同,笛声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趣:有的用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赞美大自然,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教学系统在教材上的基本建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学生在写作上的日常实践,都反映了我们对写作的本质、目标、作用与价值的认知和理解。”(邢晔《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年第6期)大多数学生对于写作的认知就是为考试而写作。写作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目的指向分数。学生作文的读者对象基本就是教师。这些现象表明,作为教授者,教师没有能够从读者意识的角度指导学生
期刊
傅雷曾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而直接与高考接轨的阅读教学则或多或少地存在速成嫌疑.当前的深入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与功利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