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参数变化来判断RGP对于控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156眼)近视屈光联合光度大于7D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80眼)实验组采用配戴RGP进行矫正,另外38例(76眼)患者作对照组,用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正。分别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戴镜者的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4个方面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1.矫正视力: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正视力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屈光度变化上对比,6个月时屈光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屈光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眼轴变化上比较,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眼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时眼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对于延缓高度近视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临床数据显示配戴RGP的患者视力下降程度比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的患者视力在配戴半年后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屈光度变化情况在矫正初期这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但随着矫正视力的逐渐下降,配戴RGP患者的屈光度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屈光度变化;配戴RGP不会影响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的生理性增加,但随着矫正视力的下降,配戴RGP患者的眼轴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眼轴变化;对于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RGP对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的影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