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培养是概论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体现。概论课教材内容体系的总体框架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谋篇布局的,相应的在教学中也应体现出整体性、重点性、关联性的特点。在概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具体途径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章思考题、运用案例教学、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阐释和运用。
[关键词] 概论课教学;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100-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思考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概论课教学要求把握好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考习惯。”[2]这一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相一致,是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重视对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全面理解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概论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概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在教研团队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各类教学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进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教学是概论课教学实施和质量保证的微观基础,是概论课教学的立足点,纵观近些年来概论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总体上概论课教学是围绕着以下几方面进行的。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论课整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即一学期16周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如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课堂的教学目标,即各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第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概论课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等。这项工作是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第三,收集整理课程资源。收集图书、报纸、杂志、照片等文本资料,以及视频、电影、歌曲等音像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第四,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第五,增强学生对结合教学开展调研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质量。第六,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心得体会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总的来说,目前在概论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思想上重视概论课程的学习了,同时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坚定了“四个自信”,较好地达到了教学要求。这些为概论课进行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教学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体系结构分析
2018年版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结构的总体框架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布局、设计,具体包括:宏观层面集中在现行概论课教材三部分共14章内容的整体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的规划与设计;中观层面集中在教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微观层面集中教材14章中各章内容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教学的实施与总结,这三个层面在教学中协调推进、相辅相成,体现了宏观与微观、总体与部分的统一。
鉴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要探讨以下四个方面逻辑结构:第一,探讨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中的体现。探讨如何讲清楚前者是后者的历史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即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探讨概论课教学中三大组成部分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其联系。这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历史知识与教材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具体章节教学突出教学的针对性。第三,探讨概论课教学中各章节具体内容间的内在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如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各个理论體系间的逻辑联系及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课时较少,内容多,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有难度,需要探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第四,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涵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概论课教学有五个目标:一是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二是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促进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四是促进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五是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三 毛澤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途径
概论课是学校通选必修课,人数多,课堂教学组织难度大,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比较困难。另外,概论课的课时较少与需要讲授的内容多的矛盾也很突出。因此,从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习惯的视角,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上,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章思考题
概论课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为重点,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3]。2018年版概论课教材共3个部分14章,各章都设计3-4道思考题,共50题。这些思考题是根据各章的教学目的来设计的,它们既能起到问题导向的作用,又能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思考题,对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步骤上可以采取在每次讲新课前,先通过练习思考题的形式复习前一章的内容,具体做法可以采取学生回答,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
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习惯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意义的故事、人物、事件、理论等。进行案例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对案例的理论和逻辑分析上,着重阐述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运用、逻辑路线和思维特征,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案例教学实施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精选案例。根据概论课内容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如红色故事的案例、伟大成就的案例、重要理论的案例、先进人物的案例等。二是精心分析案例。组织学生熟悉案例,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提炼案例,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运用
概论课的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概论课教材有的章节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的介绍和论述,有的章节则没有。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作相应补充,力争做到每个章节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为教学内容的理论源头,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所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内容要在各章节教学中得到体现。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深刻性和厚重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思考习惯。
总之,通过了解学生对概论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原因及其对教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思考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A/OL].(2019-08-14).http://www.xinhuanet.com.
(责任编辑: 姜海晶)
[关键词] 概论课教学;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100-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思考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概论课教学要求把握好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考习惯。”[2]这一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相一致,是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重视对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全面理解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概论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概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在教研团队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各类教学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进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教学是概论课教学实施和质量保证的微观基础,是概论课教学的立足点,纵观近些年来概论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总体上概论课教学是围绕着以下几方面进行的。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论课整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即一学期16周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如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课堂的教学目标,即各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第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概论课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等。这项工作是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第三,收集整理课程资源。收集图书、报纸、杂志、照片等文本资料,以及视频、电影、歌曲等音像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第四,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第五,增强学生对结合教学开展调研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质量。第六,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心得体会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总的来说,目前在概论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思想上重视概论课程的学习了,同时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坚定了“四个自信”,较好地达到了教学要求。这些为概论课进行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教学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体系结构分析
2018年版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结构的总体框架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布局、设计,具体包括:宏观层面集中在现行概论课教材三部分共14章内容的整体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的规划与设计;中观层面集中在教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微观层面集中教材14章中各章内容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教学的实施与总结,这三个层面在教学中协调推进、相辅相成,体现了宏观与微观、总体与部分的统一。
鉴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要探讨以下四个方面逻辑结构:第一,探讨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中的体现。探讨如何讲清楚前者是后者的历史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即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探讨概论课教学中三大组成部分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其联系。这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历史知识与教材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具体章节教学突出教学的针对性。第三,探讨概论课教学中各章节具体内容间的内在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如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各个理论體系间的逻辑联系及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课时较少,内容多,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有难度,需要探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第四,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涵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概论课教学有五个目标:一是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二是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促进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四是促进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五是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三 毛澤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的途径
概论课是学校通选必修课,人数多,课堂教学组织难度大,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比较困难。另外,概论课的课时较少与需要讲授的内容多的矛盾也很突出。因此,从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习惯的视角,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上,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章思考题
概论课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为重点,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3]。2018年版概论课教材共3个部分14章,各章都设计3-4道思考题,共50题。这些思考题是根据各章的教学目的来设计的,它们既能起到问题导向的作用,又能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思考题,对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步骤上可以采取在每次讲新课前,先通过练习思考题的形式复习前一章的内容,具体做法可以采取学生回答,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
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习惯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意义的故事、人物、事件、理论等。进行案例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对案例的理论和逻辑分析上,着重阐述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运用、逻辑路线和思维特征,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案例教学实施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精选案例。根据概论课内容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如红色故事的案例、伟大成就的案例、重要理论的案例、先进人物的案例等。二是精心分析案例。组织学生熟悉案例,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提炼案例,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运用
概论课的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概论课教材有的章节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的介绍和论述,有的章节则没有。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作相应补充,力争做到每个章节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为教学内容的理论源头,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所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内容要在各章节教学中得到体现。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深刻性和厚重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思考习惯。
总之,通过了解学生对概论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原因及其对教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思考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A/OL].(2019-08-14).http://www.xinhuanet.com.
(责任编辑: 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