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是常发生在HBV感染后的一种疾病.自1971年Combes等[1]首次报道1例HBV感染导致的膜性肾病后,HBV与肾小球肾炎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已被近年来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免疫学资料所证实.据报道,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口感染HBV,大部分为慢性病毒携带者.HBV感染的流行率在世界各地分布不一,欧洲、北美HBV携带率较低为0.1%~1.0%,而亚洲、非洲各国可高达10%~20%.不少学者注意到在HBV感染率高的国家,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也高,有资料显示我国HBV感染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约为6.8%~20.0%.大量研究认为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关,尤其是HBV与儿童膜性肾病之问的关系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公认.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区,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在国内也得到重视.198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上,正式将本病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2]".HBV-GN在儿童患者中随着免疫系统的健全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3],但40%~70%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存在,部分甚至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因此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