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3岁.因"突发头痛、呕吐7 h"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颈抵抗(+),余神经系统体征阴性.入院前在当地行头颅CT平扫提示鞍上池、基底池、纵裂池等多个脑池铸形高密度影,初步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入院后行头颅CTA检查提示脑内动脉未见异常,上矢状窦可疑小血栓影。

其他文献
近年来,脑动静脉畸形(BAVMs)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不断探索相比,仍显不足,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临床诊治中尚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多学科合作,积极而慎重地治疗来进一步改善BAVMs的预后,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由王忠诚院士、王正国院士、周良辅院士、周定标教授、John Povlishock教授、Dave Hovda教授和Andrew Maas教授任名誉主席,江基尧教授任大会主席的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将于2011年5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神经创伤协会(International Neurotrauma Society)是世界上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大会每2—3年举办一届,
期刊
目的 结合文献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指证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13例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其中大型、巨型动脉瘤12例,中型1例.13例均行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结果 术后检查搭桥血管12例通畅,1例闭塞.8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恢复到GOS评分4分,3例3分.动脉瘤均不显影,CT上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颅内外搭桥辅助下颈内动脉海绵窦
患者 男,22岁.右胸部轻微阵发性刺痛2年,上腹部麻木1个月,右下肢乏力10 d入院.查体:胸1~5棘突剧烈压痛,双下肢肌力Ⅳ级,剑突以下平面感觉减退。
期刊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Chiari畸形合并神经性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等情况.结果 病程长短、上肢肌肉是否萎缩与神经性关节病的发生有关.经枕颈减压术或空洞分流术治疗后,18例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结论 上肢肌肉萎缩和病程较长是神经性关节病的危险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原发病为主,辅以关
伴随系统生物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代谢组学.本文从代谢组学概念、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颞叶内侧病变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经侧裂入路治疗的26例颞叶内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手术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6例,胶质瘤7例,胶质增生1例,海马硬化12例.海马硬化患者切除全部杏仁核及2.5~3.0 cm的海马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癫痫者除切除病灶及附近的含铁血黄带和胶质瘢痕外,还切除周围部分正常海马组织.胶质瘤
结核瘤占颅内占位病变的0.15%~4%[1],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达30%[2],而发生于丘脑部位的结核瘤较罕见,多为个案报道[3].对于颅内结核瘤患者,长期的抗结核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3],由于丘脑的重要性,因此丘脑结核瘤手术对器械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要求更高.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丘脑部位的结核瘤患者,在术中B超辅助下,完整切除病变,患者预后好,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 男3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4 d"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顶枕叶大脑镰旁见一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1 cm×2.6 cm×3.5 cm,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占位征象明显,左侧脑室枕角受压闭塞,邻近脑沟变浅;病灶周围见指状水肿;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期刊
目的 探讨伴破裂囊泡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治疗的此类病例30例,将其分为Ⅰ~Ⅳ4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采用GOS评分判定,各型间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并行DSA复查.结果 Ⅰ型及Ⅱ型的19例中,GOS评分5分18例、4分1例.Ⅲ型7例山,GOS评分5分6例、1分1例.Ⅳ型4例,GOS评分5分2例、1分2例.x2检验见预后:Ⅰ及Ⅱ型>Ⅲ型>Ⅳ型.所有病例随访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