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教学工厂”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阐述“教学工厂”模式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借助“教学工厂”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工厂”模式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31
目前,“教学工厂”模式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工厂,学校教师也纷纷利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工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工厂”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符合教师行业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从理论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的一个发展过程。
(二)“教学工厂”的含义
“教学工厂”这一概念是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提出的。林靖东在痛感大专院校毕业生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企业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而提出来的一种适合现代科技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教学工厂”的含义,即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学到本专业适时及实用的技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教学工厂”的功能
教学工厂作为一个集教学、培训、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实体,其组织形式应是立体式、多层面的复合体。因此,笔者认为其组织定位应是:在政府统筹或直接参与下,构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性质的教学组织。学校、企业都应成为教学工厂的组织主体,相互合作。行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等为领导机构,决定教学工厂的运行方向;培训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为保障组织,确保学生培训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轨道运行;经理负责制与双师型团队工作制为执行制度,确保学生的含金量。
实践昭示: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职业学校,包括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设施特别是教学实训基地的设施也很先进,但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好的办学组织形式。德国学者研究认为,建立政府协调领导,行会参与,学校、企业负责管理的体制,既利于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又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在科技进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合作是现代组织的趋势。如果没有合作,就不能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与此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态,也就不能保持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大框架中,评价一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标准,只存在国际标准。因此,多元合作的组织管理形式,是“教学工厂”组织形式的唯一选择。
由此可知,要使“教学工厂”这种多元合作组织形式落实到实处,发挥出功效,必须抓住切入口:一是合作单位的实际参与度;二是专业教师要素的合作度。故必须坚持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合作单位的地位。合作成立的教学工厂中,合作单位都应是董事,组成董事会,推选董事长。二是强化合作机构的组成。有关行会、相关企业、教育局、劳动局、学校、培训机构的代表组成培训委员会。有关行会、劳动局、学校、培训机构的有关人员组成考试委员会。三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整合。教学工厂应设经理一名,实行经理负责制,视学生设备多少配备理论教师和培训师若干名,必要时配备经理助理和秘书;理论教师和培训师共同办公,培养双师型工作团队;构建与现代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与国际标准一致的考核标准体系。
二、“教学工厂”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工厂”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的确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多方面给教师带来了益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工厂”模式有利于促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
由于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对基础理论应以技术应用为依据,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清楚职业、职业群的需求,据此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教学工厂”模式则有利于促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积极作为。
(二)“教学工厂”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快,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紧随技术进步的步伐,关注技术发展动态,用最新的技能知识来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完成项目上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的参与、积累、交流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工厂”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工厂环境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教学工厂”模式建立了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有效地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进行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很重要。团队成员既应有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家行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行业专家,还应有熟悉现代职教理念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重组课程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逻辑形成的教研室单位的组织形式,取代以项目组或任务组形式,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有计划多形式地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而“教学工厂”模式则为建立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教学工厂”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协同学习
由于教学工厂具备“教学、实践、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于是可以借助这些功能。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企业工程师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因而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借助“教学工厂”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教学工厂的作用,引导教师利用教学工厂进行学习
当学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教学工厂,教师们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展,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架构教学工厂,把各专业教师集中在一起,解决分散的问题,创建相对集中的学习社区。有了学校的教学工厂平台,还应引导教师去校外接项目,并且引导学校每一名学科教师尽量参与到其中来,这样教师可以把在项目上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专门讨论,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二)学校应建立教学工厂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教学工厂这一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教学工厂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那么,如何进行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师的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学校可以设置自己的教学工厂评估机制,并以条文的形式加以保证。如新加坡职业院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相关职业院校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建立教学工厂,定期对教师公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利用寒暑假开设培训班,并将培训情况作为对教师的一项考核内容,据此设立奖惩条例来保证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实践中,教学工厂的出现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很多老师已经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其中。教师们在运用“教学工厂”模式教学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参与、学习、交流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但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从观念、管理、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达到以教师专业发展促学生、学校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秀珠.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2]丁宏伟,肖传志.高职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5(6)
[3]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05(9)
【作者简介】雷月转(1981-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助理讲师;滕满高(1981-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教学。
(责编 吴 筱)
【关键词】“教学工厂”模式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31
目前,“教学工厂”模式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工厂,学校教师也纷纷利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工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工厂”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符合教师行业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从理论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的一个发展过程。
(二)“教学工厂”的含义
“教学工厂”这一概念是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提出的。林靖东在痛感大专院校毕业生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企业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而提出来的一种适合现代科技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教学工厂”的含义,即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学到本专业适时及实用的技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教学工厂”的功能
教学工厂作为一个集教学、培训、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实体,其组织形式应是立体式、多层面的复合体。因此,笔者认为其组织定位应是:在政府统筹或直接参与下,构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性质的教学组织。学校、企业都应成为教学工厂的组织主体,相互合作。行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等为领导机构,决定教学工厂的运行方向;培训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为保障组织,确保学生培训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轨道运行;经理负责制与双师型团队工作制为执行制度,确保学生的含金量。
实践昭示: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职业学校,包括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设施特别是教学实训基地的设施也很先进,但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好的办学组织形式。德国学者研究认为,建立政府协调领导,行会参与,学校、企业负责管理的体制,既利于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又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在科技进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合作是现代组织的趋势。如果没有合作,就不能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与此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态,也就不能保持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大框架中,评价一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标准,只存在国际标准。因此,多元合作的组织管理形式,是“教学工厂”组织形式的唯一选择。
由此可知,要使“教学工厂”这种多元合作组织形式落实到实处,发挥出功效,必须抓住切入口:一是合作单位的实际参与度;二是专业教师要素的合作度。故必须坚持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合作单位的地位。合作成立的教学工厂中,合作单位都应是董事,组成董事会,推选董事长。二是强化合作机构的组成。有关行会、相关企业、教育局、劳动局、学校、培训机构的代表组成培训委员会。有关行会、劳动局、学校、培训机构的有关人员组成考试委员会。三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整合。教学工厂应设经理一名,实行经理负责制,视学生设备多少配备理论教师和培训师若干名,必要时配备经理助理和秘书;理论教师和培训师共同办公,培养双师型工作团队;构建与现代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与国际标准一致的考核标准体系。
二、“教学工厂”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工厂”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的确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多方面给教师带来了益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工厂”模式有利于促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
由于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对基础理论应以技术应用为依据,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清楚职业、职业群的需求,据此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教学工厂”模式则有利于促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积极作为。
(二)“教学工厂”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快,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紧随技术进步的步伐,关注技术发展动态,用最新的技能知识来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完成项目上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的参与、积累、交流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工厂”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工厂环境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教学工厂”模式建立了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有效地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进行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很重要。团队成员既应有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家行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行业专家,还应有熟悉现代职教理念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重组课程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逻辑形成的教研室单位的组织形式,取代以项目组或任务组形式,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有计划多形式地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而“教学工厂”模式则为建立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教学工厂”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协同学习
由于教学工厂具备“教学、实践、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于是可以借助这些功能。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企业工程师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因而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借助“教学工厂”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教学工厂的作用,引导教师利用教学工厂进行学习
当学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教学工厂,教师们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展,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架构教学工厂,把各专业教师集中在一起,解决分散的问题,创建相对集中的学习社区。有了学校的教学工厂平台,还应引导教师去校外接项目,并且引导学校每一名学科教师尽量参与到其中来,这样教师可以把在项目上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专门讨论,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二)学校应建立教学工厂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教学工厂这一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教学工厂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那么,如何进行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师的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学校可以设置自己的教学工厂评估机制,并以条文的形式加以保证。如新加坡职业院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相关职业院校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建立教学工厂,定期对教师公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利用寒暑假开设培训班,并将培训情况作为对教师的一项考核内容,据此设立奖惩条例来保证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实践中,教学工厂的出现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很多老师已经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其中。教师们在运用“教学工厂”模式教学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参与、学习、交流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但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从观念、管理、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达到以教师专业发展促学生、学校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秀珠.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2]丁宏伟,肖传志.高职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5(6)
[3]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05(9)
【作者简介】雷月转(1981-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助理讲师;滕满高(1981-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教学。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