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热爱书法艺术,请怀着对书法发自内心的敬重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简直是个好东东,要不我们怎么说赶上了好时代?诚然,微信上面垃圾多多,但除了垃圾,微信上毕竟有那么多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东东,比如艺术,比如艺术中的一大门类——书法。书法借微信来传播,算得上是时代带给书艺的福音。
  微信传播书法的贡献之一,是让无数微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哪怕蹲马桶上都能点开书法的资讯和书法名家作品,秒知展览信息、零距离浏览书法作品。不过这还都是正常情况,最给力的是经常有一些书法名家的视频猛不丁地就叫人“大开眼戒”——没错,不是“眼界”,而是“眼戒”。
  但是书法家,呵呵,鸡贼级人物众多,微信这样既可发图片更能发小电影的自媒体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宣传自个艺术水平的偌大空间。很不好意思,当代那几位影响最大的书法表演艺术家的最火热作品呈现,我就是通过微信的小电影欣赏到的。
  近年颇有几位早些年的书法名家重新包装、重换节目而借着微信宣传走到普罗大众眼前的,但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了幕后高人的认真策划。比如,两三年前有过一波“中国当代丑书十家”的微信被群众大肆转发。要搁以前,你要说哪个书法家写的是“丑书”,那还不等于挖他家祖坟一样?
  时代不同了,“丑书”比“美书”成为更大的卖点了,被点名的“丑书”书法家甘之若饴,收获上百万的微信浏览量,弄得原先一些正襟危坐惯了的书法名家坐不住了,于是乎走上前台,打破同行不相互撕咬的不成文惯例,点名道姓挨个批评起被炒得烫手的丑书家,同时祭出十位他眼里的正宗书家与丑书家一一对比,那阵式就差用他自己一个人直接跟十位丑书家对殴了。


  不过十对十比较下来的结果,丑书家的字确实是够丑,但人家的气场大呀,加上美书家的字不光没显出过人的书法功力和作品美感,反而在丑书面前露出怯来,结果不了了之,至今丑书家中最霸道的几位哥儿还隔三差五在琉璃厂的高大上商业堂馆里弄个新作展啥的,据说行情比挨骂前涨了两倍不止。
  所以,丑书家不怕被人骂,当今时代,当你在网上骂一个人的时候,观众第一反应是这两位有过节,第二反应就换成是经过策划之后上演的“双簧”,没准儿那开骂的一方分的银子更多。
  以前农村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很多,往往有爱占小便宜的人家看见邻居家的小鸡、小鸭之类活物或镰刀、铁锨之类家具在外面,会顺手牵羊偷到自己家里藏起来。失主家如果是识文断字的薄脸皮儿,多自认倒霉不声张,而心地质朴的就会可着嗓门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地 “卷”、翻来覆去地骂。
  小偷嫌疑人踅在家里听上半天骂,有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就会走出去劝失主别骂了,“乡里乡亲的,瞧您骂得多难听”。失主原本就有怀疑目标,心想不是平常有小偷小摸喜好的就是跟自己家平日不对付的,这下好了,最大嫌疑人就在眼前,失主会骂得更狠。嫌疑人搂不住火就会出语激烈些,失主气愤之极,就会不再客气:“有捡钱捡物的,没见过还有上赶着来捡骂的!”如今书坛的逻辑却是截然相反:书法家还就是有主动找骂、甚至主动策划着请人来骂的。这就是当下书法作品的市场规律,越骂越升价,越骂越有人关注。
  这几年在微民中间最火的一位中年书法家,如果命名流派的话,得叫作“喊派书法家”。这位“喊派书法家”是逢写必喊。而写出来的字——怎么说呢,手里把几杆大号毛笔攥在一起,从倒满墨汁的搪瓷盆里蘸饱了,一边胡乱喊叫着呛呛呛来回跑上几趟,一边呼哧呼哧地在两三米长的白纸上横竖划拉上十条八条墨线——要说这就是书法作品,打死也没人信。但这丝毫不影响拇指一族在微信空间群发群转,早先的新闻学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八成大家把这样的书法创作当成“人咬狗”的新闻来传播了……
  不过在书法小电影之林中,上面这几位只能在排行榜Top 5之后的位置。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光脚的年轻书法家上位来得更生猛。这两年雄踞Top 1者,是自带女友到国外表演“身体书法”者,不过这位小弟立马被官方书协发红头文件从组织里给销了户。
  说到底,如果看穿了这些书坛乱象,应当会明白:真正热爱书法这门艺术,你得打心里怀有对文化的敬重。心里有了这样的底色,再去欣赏历史上书法大家们的经典作品,才会认真生出审美的愉悦。教孩子学书法也是这样,得先引导孩子感受书法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否则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一群东晋名士——在兰亭雅集时,如果一个个揣着有文化却非装没文化,曲水流觞那酒壶还没漂到跟前,自己先就佯醉乱吆喝起来,连哭带喊、连吹牛带吐痰地在纸上刷字,八成中国历史上不会出现《兰亭序》这样空前绝后的“天下第一行书”。再退一步说,就算古人的书里记载了唐代狂草书家张旭、怀素喝醉酒之后大喊大叫地在墙壁或大幅宣纸上狂书的轶事,甚至张旭一来劲儿,还将头上的长发浸到墨池里用手提出来握着写字,但是,人家寫出来的那真是艺术作品。原因很简单,人家对字法、草法早就烂熟于心,别说拿毛笔、拿头发这样的软工具写字,你递他一根擀面杖,人家写出来的也是既合字法要求、又充满高涨情绪的书法作品,没准儿擀面杖写出来的就成了咱们最早的硬笔书法了呢。
其他文献
这样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这就是那些被称做“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得有些耀眼,美得让你多年后想起来都有点儿不相信那是真的。所以,我们不跟它说再见。因为——    雨天闯入照相馆的精灵    本恩站在柜台里面,埋着头,神情专注地裁切一些洗好了的相片。  雨天,生意很淡,窗外叮咚的雨声,让这条不为人知的小街显得更加宁静。偶尔,能听到自行车慢慢驶过时,车轮甩起的水声,“刷……”。  白皙的手指小心地
期刊
中医学堂  父母是生命之源  关于个体生命的形成,在《黄帝内经·灵柩·天年》篇里就开始讨论了。书中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表明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岐伯认为,母亲的阴血和父亲的阳精相合形成了胚胎,从此以后,胎儿便在母亲腹中一天天长大。  父母不仅创造了生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代的个子高矮、身体胖瘦、体质强弱及寿命长短等,这就是禀赋。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亲赐予的,应当永远感恩父母。  胚胎的发育 
期刊
有位朋友一直关注着小陶敏, 在我们的网站上发表了这首诗:    也许你忘了告诉妈妈/你想去的地方/不仅要有蝴蝶、绿草和蓝天/还要有鸟鸣、音乐和温暖的话语/是色彩让你迷失方向/沿着似锦繁花的斑斓/走向永远的寂静/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声音/语言在急流中起伏/失去意义/只能用动作与世界对话/其实/舞蹈并非最高的表达方式/你的美丽存在/才是最好的诉说/这次/善良的人们早已听懂/下次/记住先把世界唤醒/在
期刊
苹果巧除新车异味  新车刚买来时,车内有很重的味道。冬天,因要开空调,没法经常打开窗户。有什么既环保,又能快速除味的好方法吗?  支招你可以拿两只苹果放在车内,浓重的果香能压过车内原有的味道,呼吸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也可以选择柠檬,放柠檬前最好把柠檬切开,它的果香会很好地挥发出来,抵挡车内的异味。  啤酒的清洁功效  擦玻璃一直让人头疼,用干布擦不干净污渍,用湿布又会留下难看的痕迹,有什么窍门吗?
期刊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曾发明五禽戏与麻沸散,被称为“外科鼻祖”。  名医学堂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能够治疗很多种疾病,尤其擅长为外科的患者做手术。做手术的时候,需要在人身上开刀,可想而知这样会非常疼痛,所以必须先对患者进行麻醉,让他在做手术的时候沉睡,这样才能减轻他的痛苦。华佗为了使麻醉效果更好,专门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各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了很多次试验,终于用麻醉药和热酒
期刊
我对母亲的那套育儿经是嗤之以鼻的,但却无时无刻不活在她留给我的童年记忆里,或反对,或继承,或不置可否。  七年前我怀孕,秉承着整个孕期增重25斤即可的理念,我控制饮食、注重搭配。然而这理念一回到娘家就土崩瓦解,我妈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怨怼我:“母肥子壮!懂不懂?!你知道我怀你的时候,一天吃几顿吗?六七顿!你生下来9斤多啊!”  于是她像喂牲口一样,能多塞给我一口是一口。我每次都要待在卫生间,或真
期刊
刘镛?对,刘镛,不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那个刘墉,而是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靠做丝行生意富甲一方、名震四方的商人刘镛。  刘镛一生所遵循的,最为重要的三条家训,成为本家族的传家之宝。  大处着眼  刘镛的发迹是从棉绸布店当学徒时的“一把尺”开始,进入丝行,起家丝行。但他却目光远大,有十分明确的“生意经”。他告诫子女:汝于钱财出入,寸宜宽,尺宜紧。寸不宽,则所得者分,而必为众怨之的;尺不紧,则所失
期刊
我们常说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的困扰,有很多朋友不解地问:“可是明知道孩子在犯错,能不管吗?”这问题的确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包括我自己。  相交十几年的闺蜜前一阵跟我吐槽,说最近在跟6岁多的儿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老占下风。刚上小学的孩子每天都有作业要完成,可每天都磨磨蹭蹭不肯好好写,需要她不停管着、看着、陪着、教训着才能完成,常常耗到10点多才能睡觉。孩子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困难、上课打瞌睡。老师已经找
期刊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种奇想:预知未来,预知成败。所以许多人花大价钱去算命、去膜拜、去求神。但人到底能不能预知未来,预知成败呢?  《孙子兵法》给的答案是:能。  那么,《孙子兵法》预知胜负的筹码都有哪些?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事儿:蒋介石的军队为什么打不了游击战?  可能一提到游击战,我们立即会想到这是八路军的“专利”。事实上,蒋介石不仅想,而且对游击战认识还很深刻,他知道游击战是抵抗
期刊
周末娘倆开车回家,伊朵在后座低头看书,对我“保护眼睛”的警告置若罔闻。  她突然自己把书一合,扔到一边难过地说:“这本书我以后再也不看了!”  为什么?  原来,书里面有两个故事,一个讲的是狐狸吃小鸟,还有一个配了狼吃小羊的插图,“我不忍心看可爱的小动物被吃掉”,伊朵难过地说。  心莫名就柔软了一下。忍不住表扬她:“说明你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原本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啊,所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