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解决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研究深化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以便找到解决制约军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军队院校;体制机制;改革
随着战争形态的加速转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军队建设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政策制度滞后于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的发展,滞后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为影响军队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继续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集中精力解决军队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利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凝聚军心和保持部队稳定。这样才能为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保证。
就军队院校而言,缺乏个性特色、办学目标趋同、办学模式趋同、培训任务趋同、院校类型单一、学科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创新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都与院校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军队院校体制机制还有很多方面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军队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社会文化发展、部队文化发展和新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军校文化的发展。比如,指挥院校普遍缺乏自然科学、技术学科的支撑,技术院校的指挥学科普遍较弱,各军兵种院校相对分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院校之间的交流机制和院校领导体制不健全、不科学。目前,从国家社会文化层面、部队文化层面和军校生源情况来看,进一步深化院校体制机制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和基础。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院校文化发展的关键,科学统筹、加大力度、不断深化改革。
一、深化院校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军队院校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与地方大学领导管理体制机制相比,与数量庞大的院校、数量庞大的学员和繁重的管理任务相比较,其战略规划、战略统筹的力度不强,管理机构弱小分散、力量薄弱,各总部院校之间、军兵种院校之间的独立性太强、交流不充分,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体现的还不很充分。这是军校文化发展动力不强、院校优先发展战略还没有彻底落实的重要原因。实现《纲要》明确的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的宏伟目标,推进军队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建立强有力的军队院校领导管理体制。应按照注重科学的战略规划、前瞻性强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强的体制机制的要求,将相对分散的管理机构、独立性较强的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管理力量统一、集中起来,使各总部、各兵种、各军区的管理机构、管理单位、管理力量合并统一、形成合力。全军院校的统一管理部门重点是加强科学的战略规划、加强科学的调查分析、健全决策咨询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对院校的宏观战略指导,扩大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院校管理部门对院校的管理,应以业务指导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对所属院校进行业务上的指导、监督、考核,加强和完善院校与部队紧密结合的体制,把院校指导和部队需求牵引密切结合起来。
二、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校原则。
从目前来看,院校党委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对军校文化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前副总参谋长许其亮在全军院校长集训结束时的讲话上就指出:“有些院校一届班子一个主意,每届班子都急于出政绩,缺乏长远谋划、从根本上负责的精神。我们的院校长是不是可以考虑从20年、30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出发,来筹划好今天的办校治学。有这样的长远目标,院校建设就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具体来说,院校长和党委班子选拔标准和指标体系、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工作条例、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在任期间的评价模式等等,都还没有科学地建立起来。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接受过正规院校教育的较少;有些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在经历和知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有些院校的院校长频繁调动;院校缺乏科学的、长远的战略规划;院校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等等,这些问题都与院校党委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
军委和总部应按照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任职经历、教育观念、管理经验、学科专业、任职期限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科学、完善的院校党委班子成员培养、选拔、评价、监督机制,为军校文化发展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指标体系、选拔机制和评价监督模式要重点考量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改变过于偏重军事学、工科知识的做法,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军事教育观念、现代管理学科知识的比重和权重,在任的院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到地方名牌大学相应的重点学科专业进修、学习以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要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和本人的学科专业,到相应的全国重点大学学科专业学习培训,弥补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军队院校领导班子集训要改变过于注重军事和军事教育的做法,加大世界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管理模式、教育观念等方面内容培训的比重;要特别注意院校来源、机关来源、部队来源之间的关系,加大部队来源和院校来源的比重,改变来源和任职经历单一的状况;要严格限制任职时间、保持任职岗位的稳定性,维持院校发展的稳定性和政策的一贯性。
三、深化院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在这方面,外军院校、地方大学、军队院校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这说明,不同的内部体制机制是军校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军院校应科学地借鉴、吸收、创新这些有益的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创新改革、人才质量提高和文化发展的内部体制机制。
首先,要完善、强化教学竞争机制。在学员学习竞争机制方面,要设立、完善学习优胜奖、学习进步奖、优秀学员奖,积极参加全国、全军各类基础课知识竞赛,加大奖励的力度;要转变命题思路、拓宽考试方法、淡化考试结果,对学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检验,充分发挥考试在能力、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导向性;要充分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实习制和考试制度。在教员教学竞争机制方面,要加大奖励力度、拓展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设立教学奖励基金,有效调动教员潜心教学、矢志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完善、强化科研教学的长效监督机制。要建立、完善渠道宽、反应快、信息全、内容实的教学科研情况调查系统,对教学科研实施全面、全员、全程的长效监督,保证教学计划、任务落到实处,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坚决落实首长、机关听查课制度,教研室领导、学员队干部跟班听课制度;机关、教研室、学员队要定期召开教学讲评会,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教学督导组、机关、教研室在期中或期末要对全院各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尤其是在科研和教学检查的标准方面,要努力改变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尽快制定教学、科研方面的量化打分标准,使监督机制科学、长效,落到实处。
再次,要完善、强化教学管理指挥机制。要按照权威、灵敏、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指挥机制,对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要不断强化并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弹性管理,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机关在教学管理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要强化过程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机关、教研室、学员队“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指挥良性机制。
关键词:军队院校;体制机制;改革
随着战争形态的加速转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军队建设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政策制度滞后于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的发展,滞后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为影响军队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继续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集中精力解决军队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利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凝聚军心和保持部队稳定。这样才能为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保证。
就军队院校而言,缺乏个性特色、办学目标趋同、办学模式趋同、培训任务趋同、院校类型单一、学科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创新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都与院校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军队院校体制机制还有很多方面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军队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社会文化发展、部队文化发展和新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军校文化的发展。比如,指挥院校普遍缺乏自然科学、技术学科的支撑,技术院校的指挥学科普遍较弱,各军兵种院校相对分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院校之间的交流机制和院校领导体制不健全、不科学。目前,从国家社会文化层面、部队文化层面和军校生源情况来看,进一步深化院校体制机制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和基础。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院校文化发展的关键,科学统筹、加大力度、不断深化改革。
一、深化院校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军队院校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与地方大学领导管理体制机制相比,与数量庞大的院校、数量庞大的学员和繁重的管理任务相比较,其战略规划、战略统筹的力度不强,管理机构弱小分散、力量薄弱,各总部院校之间、军兵种院校之间的独立性太强、交流不充分,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体现的还不很充分。这是军校文化发展动力不强、院校优先发展战略还没有彻底落实的重要原因。实现《纲要》明确的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的宏伟目标,推进军队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建立强有力的军队院校领导管理体制。应按照注重科学的战略规划、前瞻性强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强的体制机制的要求,将相对分散的管理机构、独立性较强的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管理力量统一、集中起来,使各总部、各兵种、各军区的管理机构、管理单位、管理力量合并统一、形成合力。全军院校的统一管理部门重点是加强科学的战略规划、加强科学的调查分析、健全决策咨询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对院校的宏观战略指导,扩大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院校管理部门对院校的管理,应以业务指导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对所属院校进行业务上的指导、监督、考核,加强和完善院校与部队紧密结合的体制,把院校指导和部队需求牵引密切结合起来。
二、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校原则。
从目前来看,院校党委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对军校文化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前副总参谋长许其亮在全军院校长集训结束时的讲话上就指出:“有些院校一届班子一个主意,每届班子都急于出政绩,缺乏长远谋划、从根本上负责的精神。我们的院校长是不是可以考虑从20年、30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出发,来筹划好今天的办校治学。有这样的长远目标,院校建设就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具体来说,院校长和党委班子选拔标准和指标体系、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工作条例、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在任期间的评价模式等等,都还没有科学地建立起来。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接受过正规院校教育的较少;有些院校长和党委班子在经历和知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有些院校的院校长频繁调动;院校缺乏科学的、长远的战略规划;院校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等等,这些问题都与院校党委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
军委和总部应按照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任职经历、教育观念、管理经验、学科专业、任职期限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科学、完善的院校党委班子成员培养、选拔、评价、监督机制,为军校文化发展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指标体系、选拔机制和评价监督模式要重点考量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改变过于偏重军事学、工科知识的做法,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军事教育观念、现代管理学科知识的比重和权重,在任的院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到地方名牌大学相应的重点学科专业进修、学习以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要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和本人的学科专业,到相应的全国重点大学学科专业学习培训,弥补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军队院校领导班子集训要改变过于注重军事和军事教育的做法,加大世界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管理模式、教育观念等方面内容培训的比重;要特别注意院校来源、机关来源、部队来源之间的关系,加大部队来源和院校来源的比重,改变来源和任职经历单一的状况;要严格限制任职时间、保持任职岗位的稳定性,维持院校发展的稳定性和政策的一贯性。
三、深化院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在这方面,外军院校、地方大学、军队院校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这说明,不同的内部体制机制是军校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军院校应科学地借鉴、吸收、创新这些有益的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创新改革、人才质量提高和文化发展的内部体制机制。
首先,要完善、强化教学竞争机制。在学员学习竞争机制方面,要设立、完善学习优胜奖、学习进步奖、优秀学员奖,积极参加全国、全军各类基础课知识竞赛,加大奖励的力度;要转变命题思路、拓宽考试方法、淡化考试结果,对学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检验,充分发挥考试在能力、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导向性;要充分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实习制和考试制度。在教员教学竞争机制方面,要加大奖励力度、拓展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设立教学奖励基金,有效调动教员潜心教学、矢志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完善、强化科研教学的长效监督机制。要建立、完善渠道宽、反应快、信息全、内容实的教学科研情况调查系统,对教学科研实施全面、全员、全程的长效监督,保证教学计划、任务落到实处,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坚决落实首长、机关听查课制度,教研室领导、学员队干部跟班听课制度;机关、教研室、学员队要定期召开教学讲评会,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教学督导组、机关、教研室在期中或期末要对全院各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尤其是在科研和教学检查的标准方面,要努力改变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尽快制定教学、科研方面的量化打分标准,使监督机制科学、长效,落到实处。
再次,要完善、强化教学管理指挥机制。要按照权威、灵敏、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指挥机制,对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要不断强化并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弹性管理,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机关在教学管理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要强化过程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机关、教研室、学员队“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指挥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