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阅读”目标的阅读成果外显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阅读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但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其深度无法直接凭肉眼看到,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外显。而思维导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则可以让阅读深浅“看得见”。
  关键词:深阅读;阅读成果;外显策略
  深阅读是指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或情感,体会文本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妙处,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汲取文本中的精神力量,进而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加以迁移运用。阅读行为伴随着思维过程,是一种心智活动,它是在被称为“黑箱”的大脑里进行的。因此,阅读深浅无法凭肉眼看到。教師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让阅读行为“看得见”。看得见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对话和指导,看得见才能更有效的引导深入,看得见才能更好地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借助思维导图外显阅读过程
  思维导图作为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呈现的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帮助自己和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很有效的外显阅读过程的工具。
  例如,教学《社戏》第二课时,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怀念的童年生活的美好,笔者先给出了一些思考提示:戏并不好看,那么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美好的东西?接着给出中心词“社戏之美”,引导学生画出感知图。
  从学生画出的感知图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文中的事件景物,但提炼概括得不够,表明学生对美的思考还是不够深入。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概括性词语,再通过这些词语唤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具体感受充满诗意和儿童视角中的浪漫色彩的美景。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性词语分析描写人物的具体段落,感受小伙伴的纯真和活力,感受村民的纯朴。图1是学生在课堂交流后画的精细图。
  从这幅思维导图来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诗意美,也理解了景物在孩童视角下所具有的童话般的浪漫色彩。能将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与人物的美好性情相联系,达到了一定的阅读深度。
  二、借助口语表达外显阅读深度
  通常孩子说话我们听不清楚时,都会以为是孩子表达能力不行,其实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也是有条有理的;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孩子则正好相反。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想了解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深度,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理解和想法是很好的选择。例如,在教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笔者在帮助学生明确了两篇短文要说明的事理后,要求学生试着还原科学家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到讲台前说给同学们听,看谁说得更清楚明白。以下是一位学生的推理过程:
  《被压扁的沙子》:文章先根据一则报道,然后提出恐龙灭绝的两个原因:一个是火山说,一个是撞击说。中间提了一句为什么要研究,就是为了避免以及采取一些措施。接着就开始他的验证,主要是通过发现斯石英来验证。因为斯石英不稳定,它一般从普通的状态遇到超高压会慢慢的开始排斥,最后又变成普通沙子,在中间要经过数百万年。然后第二种情况,在八百五十度的摄氏高温下加热,加热三十分钟会变为普通。还有第三种情况它可能存在于被强烈挤压处,一种是巨大陨石撞击,一种有可能存在于地壳深处。但是由于地壳深处有超高温所以他到地面就变成了普通沙子。然后再根据事实证据——在6500年龄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原子排列。而斯石英只能存在于被挤压处,所以就说明6500万年以前曾有巨大撞击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溅到了平流层,造成了恐龙灭绝,最后验证了上面的撞击说。
  从这位学生的推理来看,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学生能筛选出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且有条理的说清楚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表述推理过程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表达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而听的学生则在耐心专注的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考与表述者的思考进行比较,思维碰撞又产生新的思考和进步。
  三、借助书面表达外显阅读成果
  对于阅读来说,不管教师的体会有多么深刻,课堂讲解有多么生动,如果学生的体验是肤浅的、苍白的,那么再好的东西也只是雁过无痕。因此,教师要“看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以此来检验课堂教学成效,并依此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辅导、调整自己接下来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篇课文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庄子与惠子的形象,笔者让学生将课文改写为现代文,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景物描写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
  春光正好,窗外的花园仿佛被泼上了颜料,花儿几乎遮掩了枝叶,艳丽的色彩仿佛要渗进屋中。庄子不由放下手中的笔,身子像被花儿勾引了一般,双脚不由踏出了自家的门。可就一人看这春景有何趣味?于是他叩开了好友惠子的大门。
  二人浸没在花儿的芳香中,不知不觉走到了濠水前。这条小河像期盼解冻很久了,迫不及待地将所剩无几的浮冰冲走。庄子脸上不由浮现出轻松愉快的笑容。他站在桥上,身子向河倾,看见水中的小鱼在解冻的河中自由自在的嬉戏,不禁赞叹:“这些小鱼在水中自在的游动,这应该就是鱼的快乐吧!”一旁的惠子听后,拍着庄子的肩,皱着眉严肃地问道:“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身子一震,他似乎没想到惠子会问这个问题,但他头也不回,依旧看着水中游动的鱼,眼珠一转笑着反击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略一思索,捋了捋胡须,反其道而行:“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受,但你本来也不是鱼,必然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对自己的这一还击很满意,拧眉等着看庄子认输,早已忘记自己正在游览春色。庄子回过头来,他完全没想到他竟会跟他较真,困惑中又夹着点无奈,他摊了摊手,轻轻地说道:“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我是在这座桥上知道的。”惠子的嘴打开了一下,却没有发出声音,他明白没什么可说的了。
  从这篇小作文来看,作者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惠子的较真、刻板、无趣得以准确的表现,庄子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性格借助美丽的春景描写和外貌神态也表现得很到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对课文的内容完全掌握,还需要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将文章进一步扩写,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受的。这就是通过写来促进学生的深阅读,同时也让教师“看见”学生的阅读成果。
  总的来说,借助画、说、写不仅能让学生的阅读看得见,同时也是一种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手段。因为只有认真反复地去读去思考,学生才能“画”出思维导图,才能“说服”老师和同学,才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准确地判断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支架,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提高写作水平。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高效方法。  关键词:写作支架;初中作文;有效运用  新课标强调:“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够流畅、有感情地表达出
《周亚夫军细柳》世人称道者多,但很少关注“群臣皆惊”四个字背后的意蕴,尤其是文中的“惊”字,更是意味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背景”“内涵”“张力”三个方面细读“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谪黃州时所作,这篇千古流传的佳作仅用85字就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拟通过解读文中的“月”和“闲”,深入分析苏轼眼中的“景”和“情”,进而理解
主要利用浊度仪测定铅酸蓄电池中某些原辅材料(隔板、硫酸亚锡、无水硫酸钠)中的微量氯化物。测定过程中,通过与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比色法进行验证、对比,得出检测结果。
摘要:新课标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感知、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散文阅读;语言;思维;审美  文本解读应遵循文体的特点。王荣生教授认为现代散文是张扬个性的一种文体。散文意在抒发性灵,见证个体的情怀。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散文这一文体特点的形式美,同时也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素养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学教育。因此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教材主要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主题教学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主题教学可以有效地整合相关资源,为学生阅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使用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设计可多方式组合摆放的蓄电池架结构,包括侧框架、承重搁梁、侧梁、连接板等。这种蓄电池架根据功能性特点组合和拆开都很方便,且整体结
疫情期间,中职语文有效的微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用“在线看图写作+互动式文字接龙+语音”的模式来解决微写作中文章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问题;二是用针对性强
群文阅读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开放的环境,打开其阅读思维,提升其阅读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运用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