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黑色的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许许多多的精神疾病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它将同生理疾患一起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在导致精神障碍的诸多因素中,焦虑、抑郁、疑心过重、胡思乱想等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是,还有一种因素在为精神疾患发病率的提高推波助澜,它就是拥挤。
  社会心理学家曾发出过严正警告: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拥挤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外在的拥挤。表现为住(家居、办公)、行(行路、旅行)拥挤。这类拥挤,许多人都有感性认识,一定相当熟悉。第二类为内在的拥挤,表现为人心灵的“拥挤”。拥挤带来的不良后果,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刺激过量,即在拥挤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性刺激大大增强,当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敌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时,便出现了刺激过量。它使得人应付外界环境的调节机制负担过重,导致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医学上所说的“行为崩溃”,进而激发精神疾病。其二,是“失去个人自由”。即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自由受到限制和威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对抗、不满和沮丧的情绪。因为,人们希望独处或保持互不干扰的心理需要遭到了侵扰,“个人空间气泡”被粉碎了,所以,引起了心理的焦灼、烦躁、不安,甚至反常行为的出现。
  行的拥挤。比如,上下班挤公共汽车时,步行或骑车经过十字路口、繁华闹市时,感觉特别明显。在这些时间、地点构成的特殊环境中,坐车人挤人、过路车碰车的事例数不胜数。原本小事一桩,赔个礼道个歉便相安无事了,但是,由于环境拥挤,使人心烦意乱,双方火气都很足,发生吵架以至大打出手的事屡见不鲜。
  据报载,在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列车一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3个长途跋涉、心力交瘁的打工仔紧张地交头接耳:“你看,后面那几个人脸色不好,我们先下手为强!”于是,3人各自抽刀,向身后的人群砍去。结果,造成14人跳车、4人死亡、10人重伤的恶性流血事件。案发后,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鉴定,行凶的3人当中,2人为衰竭性精神病,1人为感应性精神病,均无刑事责任能力。同时乌鲁木齐铁路局向国家铁道部递交的一份材料中也称:在乘长途火车的旅客中,很有可能发生自杀或冲动伤人等危险行为。每年2—4月为客运最紧张的季节,也是“旅行性精神病”最活跃的时期。而且,事发地均在硬座车厢中。几年来,在驶往乌市几条铁路的火车乘客中,由于突发精神病引起的自杀、伤人事件,死亡、伤残者已逾千人。
  住的拥挤。国外专家对居住环境的研究表明,居住密度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曾与瑞典合作研究了住房、环境与居民健康问题,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据一家法制杂志刊载,在天津某区的一个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公共厨房里,准备上夜班的A急着做饭,可炉灶仍被B占着,A几次催促,而B仍旧慢悠悠地操持着。又过了几分钟,只听A狂叫一声,端起灶上一锅热汤,猛地朝B的脸上泼了过去。A被抓获归案后,经法医诊断,他患上了应激性精神分裂症,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类似的由拥挤而导致的悲剧并不是鲜见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住房隐私性不足、房间不宽敞和住宅结构不合理,这三大因素与人的精神障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女性身上。有关部门曾对某地的土地房产纠纷作过调查,发现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居民争吵发生率比人均居住面积达8平方米的居民高18%还多。
  心灵的“拥挤”心灵的“拥挤”尚不为人熟知,它是指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膨胀、就业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外部环境的压迫,致使人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衡,进而导致某种精神疾病。其中,心灵“拥挤”的主要诱因与表现,一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婆媳、妯娌等)、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故而心情郁闷、神经质、易发怒,这种局面若长期得不到缓解,便会因此激发精神疾病。二是因为过高地估价自我,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势。在晋级、评职称等类事中未能如愿以偿,以及因为对金钱的过分渴望与追求,着了魔似地想一夜暴富。结果,孤注一掷却是空手而归,希望霎间破灭,刺激过度而引发精神疾病。〖编辑:修远〗
其他文献
时下,喝花草茶成为一种时尚。用玫瑰、菊花、薰衣草、金银花等花草来泡茶,看着花朵在水中沉沉浮浮,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还有些热衷“混搭”的人,喜欢用几种花草搭配成复合花草茶来喝,看起来色彩缤纷,还可以调配出自己心仪的口味。  喝花草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花草都有它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用。特别是复合花草茶更应谨慎,要了解各个花草之间的药性是否相克,不能胡乱混喝,否则不利健康。  作为
退休后,我没去打牌,也没去“搓麻”。而是找了个特殊差事——回老家经营小菜园。  老家离城八里,院子很大,占地一亩多,经营小菜园得天独厚。  惊蛰时分便开始了劳作。首先翻了地,种蒜。蒜是排头兵,带着冰碴儿就种上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是老皇历,其实3月中旬就种上五月鲜豆角儿,当然覆盖了塑料薄膜。谷雨前后又陆续种上了其他蔬菜。清明一到,塑料薄膜覆盖的“五月鲜儿”破土而出了。看着这些鲜嫩嫩,胖胖乎
人们常用“亲密无间”来寓意友情、亲情的深厚,其实,“无间”的东西并不能获得恒久,恰恰是“有间”才能维护亲情、友情。两只相爱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抱在一起。可因为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又不至于被扎。“有间”就是距离感。  世间大凡是无间得越久,越死气沉沉,而“有间”的才显得生机勃勃,心脏跳
刚步入中年,我就患上了高血压,一天到晚头昏目眩。我是个小文人,胆小,又爱胡思乱想,总想着说不定哪一天来个脑溢血,就呜呼哀哉了。妻子从我的长吁短叹中听出了我的心思,就到周围亲友熟人中访得已有多年高血压史的老人来给我作实例,安慰我道:“你看胡大头的爸,还有我们厂李会计他爷,不都是四十几岁得的高血压吗?现在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不都活得健健壮壮的吗?关键是平时除了坚持吃药,还要不能把这病太放在心上,心情要
在广东省怀集县桥头镇桃源村,有一对孪生兄弟梁炳桂、梁扳桂已经携手走过整整一百年,他们是广东省至今最长寿的孪生兄弟纪录保持者。  桃源村地处怀集县世外桃源旅游风景区,是该县的生态文明村,村前村后竹林婆娑。我们从整洁的水泥村道走进老大梁炳桂家,只见他老人家笑口吟吟,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虽然天气转凉,仍只穿一件黑色的唐装布衣。据梁炳桂介绍,他天天都吃“麦粥”,即当地人用玉米煮成的粥,一生极少生病,即使偶
期刊
眼望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既没有更多要求,也没有太多约束,这让不少中老年人羡慕不已。的确,保持童心童趣是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最佳秘诀。它可防止心理早衰,使人拥有朝气的容貌。有的人虽然年已六七十岁,但外表看上去却像四五十岁的人;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整天沉默寡言,忧愁缠身,年纪不大就给人未老先衰的感觉,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童心童趣。童心养生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好奇多思儿童看世
在距离彭水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地方,群山环抱,溪流交错,农舍星罗棋布,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院落与院落之间曲径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村民和谐而居。  连续几天的春雨,使沉默一冬的小溪开始唱歌,远处的山峦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村头的柳树吐出嫩芽,老人们拄着拐杖,到村头散步、眺望。一切都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茨塘村。  百岁老人胡名英是春节前被小女儿唐静华从茨塘村吴家湾接到彭水县城
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他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辨证施治的医疗原则,被誉为“中国医学之圣”。  张仲景很重视养生,在《伤寒杂病论》各篇,处处有养生思想的体现,从珍爱生命教育到内养正气,从避免邪气伤害到饮食宜忌,各种养生原则几乎匪一遗漏。他的养生学思想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于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尤其需要更加重视健康。当然,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许多疾病正在得到有效治疗或最终治愈。但是,人类社会在享受医学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记住,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这句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的话,我诚恳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  这里有两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