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类的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对此,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对此,本文对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引言
IT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计算机类专业。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要以社会行业导向为基础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此,各大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案,以企业的招聘方向培养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出市场需要型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传统培养方案的弊端
从我国当前各高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一部分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还有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理解比较困难,再加上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也具有编程等上机实践课程,但是,在课堂当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设计比较少,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编程实践,课堂中缺少学生对代码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高校作为社会需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积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打造校企联合、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高效培养方案,提高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实力。
(一)开放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院校的职业引导规划课程与专业课存在分离性,学生无法对两门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对比,高校要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以课程为主,引导职业规划为辅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高校可以采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的目标,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在课堂当中,教师只是做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课前准备当中,学生要利用课程资源平台进行预习,在课堂当中,教师对其预习内容进行提问并引导其深入学习本章节的知识,还要在引导过程中渗透职业方向。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开展专业技术类型的讲座,例如华为ICT认证“百校行”专业技术讲座主题报告讲座等活动,通过专家对学生讲授计算机专业的前景、发展路线以及华为的职业认证体系和IT技术工程师执业规划路径等,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建立实践实训基地,提高应用能力
大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大部分高校在上实践课时,只是利用上机教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程实践,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實践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对比,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动,建立多个实践实训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参考华为云服务专题技术实训活动,与企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实训主题活动。企业派遣相关工程师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在高校的实验室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以学校课程和企业需求为主体,并根据企业内的项目进行知识讲解,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并且学校还要根据企业培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参加考核的学生,企业要派工程师进行考前指导和复习,复习时间大概为两周,随后进行企业认证的考试,并给考试通过的学生颁发相关证书。高校还可以规定利用证书为专业课程考试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学习,实践基地中具有企业所设置的项目,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对项目进行选择,并进行实际应用开发,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革新考评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当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考核形式是以期末试卷的形式为主,其考察重点为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可以通过考前对知识点的突击复习,考取较为满意的分数,无法体现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真正掌握程度。因此,高校药改革考评机制以及教学模式,在其中加入企业项目的完成度考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企业项目进行考评。根据企业提供的需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进行设计,并自行进行分组。在期末考评时,需要企业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根据项目小组之间的分工和企业项目需求设计的完成程度进行考核。在项目设计和完成的过程当中,需要定期向教师和企业汇报进度,在最后考核时,也要根据日常的汇报情况进行打分,提高课程的考核难度,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保障。在考核中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根据小组的设计成果进行演讲和展示。学生要向教师讲述项目的设计思路,运行效果以及创新性,教师根据其讲述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提供一些改进思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论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生成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市场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杨秀伟,王占云.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5):43-44
[2]李琳.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①[J].科技创新导报,2018,第15卷(36):186-187.
[3]巩永旺,刘其明,周刚.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20,第19卷(3):272-275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引言
IT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计算机类专业。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要以社会行业导向为基础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此,各大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案,以企业的招聘方向培养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出市场需要型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传统培养方案的弊端
从我国当前各高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一部分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还有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理解比较困难,再加上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也具有编程等上机实践课程,但是,在课堂当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设计比较少,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编程实践,课堂中缺少学生对代码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高校作为社会需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积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打造校企联合、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高效培养方案,提高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实力。
(一)开放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院校的职业引导规划课程与专业课存在分离性,学生无法对两门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对比,高校要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以课程为主,引导职业规划为辅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高校可以采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的目标,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在课堂当中,教师只是做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课前准备当中,学生要利用课程资源平台进行预习,在课堂当中,教师对其预习内容进行提问并引导其深入学习本章节的知识,还要在引导过程中渗透职业方向。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开展专业技术类型的讲座,例如华为ICT认证“百校行”专业技术讲座主题报告讲座等活动,通过专家对学生讲授计算机专业的前景、发展路线以及华为的职业认证体系和IT技术工程师执业规划路径等,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建立实践实训基地,提高应用能力
大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大部分高校在上实践课时,只是利用上机教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程实践,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實践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对比,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动,建立多个实践实训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参考华为云服务专题技术实训活动,与企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实训主题活动。企业派遣相关工程师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在高校的实验室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以学校课程和企业需求为主体,并根据企业内的项目进行知识讲解,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并且学校还要根据企业培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参加考核的学生,企业要派工程师进行考前指导和复习,复习时间大概为两周,随后进行企业认证的考试,并给考试通过的学生颁发相关证书。高校还可以规定利用证书为专业课程考试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学习,实践基地中具有企业所设置的项目,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对项目进行选择,并进行实际应用开发,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革新考评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当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考核形式是以期末试卷的形式为主,其考察重点为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可以通过考前对知识点的突击复习,考取较为满意的分数,无法体现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真正掌握程度。因此,高校药改革考评机制以及教学模式,在其中加入企业项目的完成度考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企业项目进行考评。根据企业提供的需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进行设计,并自行进行分组。在期末考评时,需要企业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根据项目小组之间的分工和企业项目需求设计的完成程度进行考核。在项目设计和完成的过程当中,需要定期向教师和企业汇报进度,在最后考核时,也要根据日常的汇报情况进行打分,提高课程的考核难度,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保障。在考核中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根据小组的设计成果进行演讲和展示。学生要向教师讲述项目的设计思路,运行效果以及创新性,教师根据其讲述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提供一些改进思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论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生成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市场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杨秀伟,王占云.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5):43-44
[2]李琳.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①[J].科技创新导报,2018,第15卷(36):186-187.
[3]巩永旺,刘其明,周刚.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20,第19卷(3):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