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双重防控压力下,安徽省太和县生猪产能曾出现下滑的现象,为了恢复生猪生产、提高产能保障生猪产品供应,笔者采用下乡调研、开展座谈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太和县生猪产能恢复情况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太和县目前养猪业的基本情况;排查出太和县恢复生猪产能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总结了太和县恢复稳定生猪产能的经验:建设完善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系统,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工作,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进行奖补,县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实施意见》等;提出了太和县恢
【机 构】
:
安徽省太和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双重防控压力下,安徽省太和县生猪产能曾出现下滑的现象,为了恢复生猪生产、提高产能保障生猪产品供应,笔者采用下乡调研、开展座谈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太和县生猪产能恢复情况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太和县目前养猪业的基本情况;排查出太和县恢复生猪产能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总结了太和县恢复稳定生猪产能的经验:建设完善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系统,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工作,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进行奖补,县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实施意见》等;提出了太和县恢
其他文献
广西在畜牧业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异位发酵床+益生菌”的粪污全量化处理新模式。本文从异位发酵床建设、运行操作、日常管理、发酵物利用、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生猪养殖场异位发酵床建设与运行操作技术,以期提高异位发酵床的生产效能,真正实现养猪场粪污“零排放”和全量化资源化利用。
高职院校动物生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微观性和动态性特点,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类型理论和实验教学所需。为此,本文从动物生理实验核心技能、硬件设施建设、实践教学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和成绩考评系统5个方面优化了高职院校动物生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为动物生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土鸡生态养殖不仅可以提高肉质品质,增加野味和营养,还可以促进传统养殖方式向绿色生态养殖方式转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但由于土鸡养殖大多集中在农村、山区,土鸡生态养殖规模小,科学饲养技术不足等限制了土鸡生态养殖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发展。为了提升土鸡生态养殖的质量,需要从环境、饲养、放养和免疫4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肉质优良和营养丰富的土鸡。
目前,新疆垦区一方面牛羊养殖需要大量质优价廉的饲草,另一方面大量的棉花秸秆被粉碎还田,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饲料化开发利用棉花秸秆,提升垦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介绍了垦区棉花种植及棉杆利用情况,分析了棉花秸秆的营养成分,简述了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垦区棉秆饲料化利用的前景。
猪肠道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了生猪健康生长和猪场经济效益。发病原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中毒、应激、过敏、营养不均衡等非传染性因素也会引发,病猪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中后期还会出现全身症状。预防该病必须通过科学管理:一方面,对猪场员工进行科学管理,使员工能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对猪群进行科学管理,使各类生猪能够得到健康生长。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常常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在专门的兽医人员监督和指导下,按照标准的免疫方法对鸡群进行免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免疫接种效果,提高蛋鸡免疫力和保护力,进而降低鸡群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在蛋鸡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接种免疫方法有点眼滴鼻、注射、喷雾等,应根据所用疫苗类型和鸡群日龄来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并且按照正规的操作要领来实施。
本试验选取70日龄不同品种的生猪共200头,随机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在生猪饲粮中添加3种不同比例的稀土壳糖胺螯合盐,经过45 d饲喂后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脂、蛋白质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经与对照组对比,饲料中添加了稀土壳糖胺螯合盐后能降低生猪体内血糖和甘油三酯,同时也降低了血清尿素含量,试验效果良好。
本试验在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等地设12个试验点,肉羊选取10~12月龄多浪、湖羊、多湖杂交和湖多杂交母羊共2 456只,分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棉花秸秆裹包微贮饲料饲喂对比试验,试验组日粮配方中增加裹包发酵棉秆饲料2~4 kg/d,试验期为349d,结果显示试验组337只多浪羊日均增重134 g,341只湖羊日均增重113 g,298只多湖羊日均增重115 g,254只湖多羊日均增重93 g,试验组肉羊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棉秆裹包微贮饲料可以替代现有青、粗饲料,在肉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为提高蓝马鸡的孵化效果,对郑州市动物园内饲养的1对蓝马鸡产下的28枚蛋的孵化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蓝马鸡的繁殖行为、孵化、人工育幼及个体生长发育、羽毛生长和脱换等一系列问题。试验结果显示:蓝马鸡卵的受精率较低,蓝马鸡的育幼中最重要的是温度、食物、水和卫生条件,随着幼雏长大,育雏温度应逐渐降低,蓝马鸡人工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8.5℃,湿度为50%~65%。
热应激会使奶牛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免疫力下降、生化指标发生变化等,从而使奶牛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夏季高温热应激便成为困扰各奶牛养殖场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采食消化量、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内环境等的影响;提出了避免奶牛热应激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奶牛生长环境,科学合理搭配日粮结构,加强奶牛日常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