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展陈改造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对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址(原跑马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文章介绍了对该建筑进行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工程。
  关键词:文物保护建筑;博物馆陈列;改造;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一、项目简介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群(原跑马总会大楼)由东楼(4层、局部5层)、钟楼(11层)、西楼(3层)、开放式内庭及地下室(1层)组成。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东楼以基本陈列为主,西楼具备临时展厅及多种服务功能。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
  二、历史沿革
  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由英商新马海洋行设计,具备接待贵宾、内部管理等功能。1951年后,陆续作为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投入使用。2015年经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跑马总会大楼的东楼、西楼一并作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使用。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带有折中主义,立面与室内装饰精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载着极其重要的人文信息(图1)。
  三、改造原则
  将文物保护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是对其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也是国际上惯用的作法,例如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等。但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老建筑往往在功能上不能满足展陈使用需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物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秉承着“最小干预、真实性、整体性、可逆性、可识别性、可持续利用”等多个原则,对建筑进行设计保护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护建筑,保留原本材料装饰,保持建筑完整性,在不破坏建筑的同时,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满足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完善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公共博物馆所应有的空间品质。
  四、案例分析
  (一)建筑功能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对建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对建筑功能区域进行重新规划与划分。新增东楼、西楼的连接通道,加装电梯、自动扶梯,按照节能、消防、安防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新增地下公共空间及设备用房,增加机电设备,连通东楼、西楼与地下室,等等,通过克服老建筑和新功能的矛盾来提升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品质。
  (二)参观动線及展览空间改造
  1.参观动线
  动线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合理的参观动线能引导观众有序获取知识与信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重新处理东楼、西楼两幢建筑的关系,将南京西路入口作为主入口,在参观完东楼基本陈列后,通过中庭引导观众进入西楼,继续参观临展或者参加社教活动。
  2.展示空间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览最重要的是展示空间,鉴于老建筑的特殊性,在展示中牺牲了二楼大通廊、红厅、白厅等部分展陈面积(图2、3),修旧如旧地将建筑内精美装饰展露出来,如壁炉、雕花玻璃门、凿井天花、梁雕、牛腿等,保留历史空间格局,复原建筑本身面貌。在改造过程中不可破坏建筑墙饰,必须通过自行搭建或精减展线长度,来满足展陈的叙事需要。在还原历史场景时,要扬长避短,利用原建筑本身特点,做到展陈氛围与建筑有机结合,让观众沉浸到参观情境中。同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更多展陈内容,局部空间采取双向展示路径,并配合引导标志,解决参观顺序问题。对夹层、三、四层等过低楼层,采取暴露吊顶及顶部管道的技术,以减少视觉压迫感,弥补环境缺陷。新建展馆规范中要求每平方米荷载为5.0千牛,在老建筑内无法满足,因此需要对藏品进行删选,计算大型石质类或金属类文物重量,如大炮、铜钟等,对建筑结构薄弱部分进行加固,同时尽量减少展托、展架、柜体等自重,以减轻楼板承重负担。
  (三)文物保护环境改造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示文物1025件组,涵盖玉石器、漆木器、金属器、纸张类、丝织品、陶瓷等多种材质,对展示环境技术有较高要求。改造时要根据陈列形式、材质、环境控制要求,结合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上海气候特点、温湿度等情况,专门进行设计改造。文物保护老建筑要尤其重视对门窗密闭性及室内空调的改造。
  (四)展陈照明改造
  1.文物照明、建筑照明及建筑保护的兼顾
  博物馆照明必须以保护性为首要原则,既是指对文物的保护,也是指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建筑内保护区域,需要合理处理灯具安装选点及施工工艺,不破坏建筑结构。灯具形式要匹配原建筑风格。对天花、凿井、墙壁等特别精美的区域,采用间接照明勾勒轮廓,同时精确计算文物年曝光量,避免或减少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对文物造成的损害。增加电控窗帘,调节灯光照度值,控制局部照明时间。纸质文献、丝织品等敏感材质,要选择不含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的光源。除此以外,选择显色性高、色容差低、光斑柔和、节能环保的LED光源,也有助于提升参观感受,还原文物色泽,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2.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兼顾
  不同于新建展馆全封闭的暗室环境,文物保护建筑一般有大量门窗、阳台等自然光区域。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过渡及平衡是展陈改造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一、二、三层都各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光进入,入射路径为窗户侧入。按功能划分,在公共区域内利用自然光提供照明,人工光进行补充,色温3500K到4000K,光环境清澈透明。在展厅内则以人工光为主,对自然光进行遮挡,以暖白色中性光3000K色温为主,突出表现展品。在公共区域的过渡地带,明暗对比照明富有层次感,完成空间光照过渡。   3.展柜照明
  展柜照明必须严格遵守《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文物和照明在两个独立的空间,柜内隔板使用耐热型双层夹胶玻璃,以保护文物。同时,要特别考虑文物保护建筑空间有限、光环境复杂,避免展柜玻璃、建筑光线、自然光相互反射产生眩光,尽量选用低反射玻璃降低影响。
  (五)多媒体改造
  近年来,博物馆已进入传统展示向数字化、智慧化、互动化展示的转变时期。因此,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改造时也需要具有前瞻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融合现有建筑丰富展示方式。
  1.声学改造
  文物保护建筑内空间结构复杂多样,既有层高近7米的高大开敞空间,也有净层高仅3.5米的相对低矮区域,在改造时,要有效解决老建筑的声聚焦、声交叉现象。改造对展柜、地板及空调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声学措施,对投影墙面选用先进的超微孔吸声材料以达到吸声的效果,尽可能满足博物馆对安静声音环境的要求。对多媒体设备配置定位音箱,保证在有限空间内给观众最好的听觉享受,同时不影响干扰其他多媒体设备。
  2.播放设备改造
  在设置多媒体设备时,考虑到对建筑立面、顶面的保护,投影仪、顯示屏等播放设备全部设置在新建展墙上,或者采用超短焦镜头放置于投影屏前镜像投射。同时,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还能弥补建筑空间局促、造景不足的情况。如三楼展厅清花机展项,在静态的清花机表面利用投影投射齿轮传动的工作过程,结合声、光、电营造生产车间的真实运转效果,再利用镜面来延伸原本狭小的建筑空间,虚实结合,以动态手段使静态展品活起来。
  不同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我们应从人文角度出发,以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去落实改造方案,不仅仅从使用角度完善功能,更要对其历史意义与文化韵味进行挖掘,完善博物馆所应有的空间水平,同时为社会和人类留下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参考文献:
  [1]王成.博物馆馆舍建筑与文物保护[J].中国博物馆,1996(2).
  [2]上海历史博物馆:不以人为的方式混淆代际差[J].建筑科技,2018(3).
  [3]张宇.首都博物馆东馆建设的思考[J].博物院,2019(5).
  [4]任骁骥,王晨.现代文物保护建筑的维护与修缮:浅析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修缮工程[J].工程与建设,2018(4).
  作者单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其他文献
摘 要:環境对人的教育能力并不亚于书本和课堂,适宜的环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中的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指高校中能够承载学生自发自主的非正式学习行为的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界定受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文章针对非正式学习空间这种新型学习空间进行思考,并对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做出分类。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空间;建筑空间;高校  一、时代背景  (一)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转变  我国的教育追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地域文化与品牌展示角度研究广州老字号商业空间展示理论与方法,对广州老字号品牌店铺展示空间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老字号的文化元素,尝试将地域文化融入广州老字号品牌展示中,最终形成老字号店铺空间的整体视觉合力,在空间展示上实现老字号品牌的活化与振兴。  关键词:地域文化;广州老字号;展示设计;店铺空间  南粤大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许多具有岭
期刊
摘 要:凯文·林奇(Kevin Lynch)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城市意象”的城市理论并出版了一本同名著作。该理论从环境意象和城市形态两个方面对城市形体环境内涵进行了说明。结合对于该书的阅读和学习,文章试图运用该方法以昆明为例进行意象,以此更加全面地加深对于该理论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城市意象;城市形态;环境;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
期刊
摘 要: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村落消亡速度。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现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指导传统村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自我规范意识,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  关鍵词:传统村落;科学保护;活态发展;规划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
期刊
摘 要:智慧城市通过将各种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融入生活,实现优化服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提升城市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浙江杭州富阳区江南新城为例,通过信息技术要素在多维度空间的应用规划,构建一套与城市多重空间叠合匹配的智慧系统,提升城市的综合智慧化水平。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空间;新城规划  一、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的“新城市主义”和“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其中,位于城郊的特色小镇,对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城区的居民会产生极大的恢复性效应。而恢复性环境感知能够影响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流域视野,以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结合影响恢复性感知的5个维度,即一致性、迷人、新奇、逃逸、兼容性,分析从化流溪河流域首批建设的特色小镇恢复性感知的应用状况,促进我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全国出现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用现代理念及生态绿色、和谐发展的路径,设计建设生态庭院,提升传统生态庭院品质。通过对生态绿色庭院概念、思路、设计及效果进行分析,以生态绿色设计在居住空间的应用为重点,从新的设计角度来表述生态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克服传统设计的弊端。生态绿色庭院设计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仅靠绿化栽树,不能停留在规划上,不能只重视视觉效果而不重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人物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针对废弃物再利用的社会调研报告并做系统分析,从“废弃物概念理解”、“废弃物使用价值认知”、“受访者个人经验访谈”及“废弃物使用方式采集”4个板块展开讨论,管窥废弃物产业的科技创新趋势及现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废弃物再利用;社会调研;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  全球环境恶化问题逐年加剧,废弃物如何再利用成为当前世界的热点。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旅游环境的打造也更加追求高品质性。文章以苏州市望亭镇“稻香小镇”民宿空间环境设计为例,针对当地现有旅游环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特色民宿空间设计方法,探索符合现代需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环境设计思路。  关键词:特色旅游;乡村文化;民宿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
期刊
摘 要:美化乡村环境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是各地区的共同需求。文章以探索豫西特色民居的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具体以三门峡市陕县人马寨村的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为切入点,结合人马寨村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地区住宅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针对院落规划设计、道路和基础设施改善、绿化植物布置、景观小品营造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后期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豫西民居;人居环境;人马寨村;改善  一、相关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