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黑恶势力犯罪活动非常猖獗,在一定的行业或者是区域范围内,使用滋扰、威胁以及暴力的形式,恣意妄行,毫无顾忌进行着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或者是敲诈勒索等多种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我国政党形象。笔者重点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同时并提出相应的打击对策。
  关键词:黑恶势力;犯罪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118-01
  作者简介:陈飞鹏(1983-),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主要从事公诉工作。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黑恶势力犯罪表述为:“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使用威胁等手段,有组织有目的的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欺行霸市,为非作歹,寻衅滋事,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生活正常秩序。”黑恶势力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形式,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犯罪的特点。
  一、分析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
  (一)攫取经济利益的趋向性明显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黑恶势力犯罪团队,主要将欺行霸市侵害目标放置在一些民办高校或是一些经营性场所,他们主要采取暴力殴打或是语言威胁等手段,获取钱财以及不法经济利益的目的。部分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到饭店蹭吃蹭喝,向个体私营业主收取高昂的保护费,还有些使用胁迫的手段威胁商户同自己进行交易,进而在其中获取高额利润[1]。
  (二)犯罪组织具有组织管理结构
  黑恶势力犯罪主要以社会闲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为主,内部分工明确且等级森严,而且具有较为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具有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念作为精神联系纽带,整个组织的成员较为稳定,往往都是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如部、中部和底部,整个组织稳定且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组织骨干分子和头目主要以有前科劣迹、劳教减除人员以及刑满释放人员为主,他们犯罪意识强,与此同时,这些人员还具有对付公安机关打击丰富经验。
  (三)犯罪组织成员日趋青年化
  通过对最近几年,公安机关铲除的黑性质犯罪组织或者是查获的诸多涉黑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其犯罪组织的成员年龄范围基本上都是二十岁左右,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是非辨别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生理变化快,加之心理并没有成熟,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顾及,导致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以及黑恶势力组织的主要成员。当前网络发达,各种境外恐怖音像书刊、网络传播以及渲染封建帮会思想色情、恐怖等活动,导致享乐主义思想盛行,使其青少年经不起诱惑,走上违法犯罪活动[2]。
  二、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黑恶再生能力
  想要保障打黑除恶工作取得根本性的保障,有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首先,公检法部门必须科学认定涉恶案件的犯罪标准,从而更好地防止因为在案件证据、性质等判断方面出现的偏差。其次,公检法部门必须要严格的基于《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所明文规定的领导、组织参与黑涉恶组织犯罪人员判最高刑罚为一年有期徒刑,针对一般的参与组织犯罪人员判三年有期徒刑以下量刑。由于刑法当中,没有单独列出对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处罚条款,与此同时,也没有专门的设置出相应的附加刑。针对与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基于现行刑法上,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重点加强涉恶以及涉黑犯罪的量刑处罚幅度。在这过程当中,还必须要坚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不同成员的具体量刑标准。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增加相应的附加刑,如,没收黑恶势力团伙财产以及增设罚金等,通过有关法律措施催毁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
  (二)重抓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打黑除恶的动力
  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工作必须要立足于长远,为此,强化专业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公安机关必须要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同时还必须要全面且有效地依托巡逻内保防控网络以及社区、治安等,重点加强组织的动态控制和人、地、事、物管理或者是加强各类违法犯罪前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动态掌控,全面把控掌握动向,另外还必须要加强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的深入调查,并采取各种方式,如询问、走访等,切实做到重点调查与日常掌控有机结合,还必须要从情报线索、来信来访以及群众举报等中发现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有效地掌握黑恶势力的情况。其次,公安机关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打黑除恶专业队伍建设,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不断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加大基本训练,促使专业民警的实战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好地适应打黑除恶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由于黑恶势力犯罪危害广,涉及面大。因此,必须要通过新闻舆论媒体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公民参与意见,进而切实有效地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合围之势,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有效地借助各种媒体,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视,大力宣传政府和公安机关打黑除恶工作的决心,深化打黑除惡氛围,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其工作。
  三、结语
  总之,打黑除恶斗争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长期斗争,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打黑除恶战略意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常态斗争,并周密计划打黑除恶战略规划,进而更好地打好一场专业战、长期战,真正意义上的维护好社会的安稳。
  [参考文献]
  [1]李超.黑社会性质犯罪[J].法制与社会,2011(11):297-297.
  [2]熊杨.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因毒品的成瘾性和對公民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禁毒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国家法律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但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L县是典型的西部农业县,本文拟以L县毒品犯罪现状为研究蓝本,对2015年至2017年L县检察机关办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梳理,重点对审查逮捕案件进行分析,认真总结该地区毒品犯罪的特点,深入思考毒品犯罪高发的原因,提出治理毒品犯罪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在此之前,醉酒驾驶、飙车等一系列危险驾驶的情形频发,而基层检察机关肩负着办理以醉酒驾驶为主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职能,尤其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展开在危险驾驶案件办理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事项。  关键词:危险驾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速裁程序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44-0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和电子产品无须赘述,连传统的家居、汽车也都趋向于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和检察业务相结合,便成为顺应“互联网+”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电子大数据;智慧检务;数据库;检务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63-02  一、智慧检务的概念
期刊
摘要:当下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不仅针对学校师生开放,很多情况下也会针对第三人进行开放,若第三人权利在校園区域内受到损害,被侵权人往往会要求学校进行赔偿,那么学校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进行赔偿,进行赔偿又应该适用什么原则值得探讨。我们从(2017)川15民终770号民事判决书所判决的周某某诉四川某某幼儿园健康权纠纷一案进行探讨。认为此类事件与校园侵权有相似之处,但是第三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师生与学校的关
期刊
摘要:新《反不当竞争法》弥补了原有法律规定中的缺陷,对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进行了说明,为了确保针对这一法律的修订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将对新《反不当竞争法》环境架构下的竞争规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规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54-01  作者简介:崔静(1980-),女,汉族,吉林
期刊
摘要:我国《刑法》第67条第2款对余罪自首的构成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都具特殊性,这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余罪自首”增加了难度。本文将从张某的案例入手,探讨“余罪自首”在司法中的适用。  关键词:余罪自首;辨认笔录;证据排除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84-01  作者简介:陈文军(1967-),男,汉族,本科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發展,公民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大量的网络言论形成网络民意,影响舆论导向和社会生活。司法机关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往往会受到网络民意的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司法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会选择尊重网络民意,守护司法正义。  关键词:网络民意;司法;冲突与契合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72-01
期刊
摘要:虽然让与担保在实践中已较为普遍地存在,法学界对于让与担保制度的研究也颇多分歧。但基于我国为成文法国家及让与担保自有的缺陷,在立法未正式确立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不应随意突破物权法定原则和流质契约无效的限制。最高法最新判例引用《民法总则》相关条文作为裁判依据,对各级法院认定让与担保效力提供了指引。  关键词:让与担保;理论研究;司法实践;裁判依据;指引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思政工作创新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思政工作形态所带来的固有意识,以及在工作意识调整下来优化思政工作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基层医院;思政工作;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295-01  作者简介:范晓(1975-),男,汉族,江苏靖江人,任职于江苏靖江市新桥城医院,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基层医院思政工作。  基层医院承担着
期刊
摘要:班团一体化建设是团组织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班委、团支部协同作用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班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团员认同感欠缺、一体化建设缺乏持续跟进、班团干思维模式落后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途径研究促进基层团组织改革。  关键词:班团一体化;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D2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