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困局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11日,在第22个“世界人口日”,一条新闻引发了舆论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广东常住人口已达到1.043亿,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而恰恰这个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正在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这看似有些“不合逻辑”的申请背后隐藏了哪些深意?
  “老龄化”来敲门:计划生育当调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为13.4亿人,从人口出生率来看,中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表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表明,中国已经到了调整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时候。
  在当天举行的“未来中国人口发展挑战——兼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讨会上,胡鞍钢表示,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应当毫不动摇。但是,制定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目标、内涵、措施要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阶段有不同内容,否则会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
  他说,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这份文件发表已过去30年,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在已经到了调整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时候。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曾毅表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大陆2010年总人口13.4亿,比2000年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显示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很低。人口普查还表明中国人口老化进程加快,继续保持现行生育政策极不利于应对人口快速老化的严峻挑战。
  曾毅呼吁,中国的生育政策应逐步平稳过渡到在适当晚育与间隔前提下城乡妇女都允许生二孩。他认为,生育政策平稳调整造成的出生人数增加,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新增婴儿在20年后进入劳动年龄时正值 “人口负债期”,不但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而且将大大减轻劳力资源萎缩与人口老化的压力。(中新网,记者 周兆军)
  “一胎”政策该调了?
  胡鞍钢的看法代表了国内绝大多数人口学者们的共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希哲说:“广东省的少儿比例也只有16.89%,与全国16.60%相当。我们感觉广东应该是偏高一点,广东过去一段时间的总和生育率比东部沿海地区要高一点。如果这个六普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人口政策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调整迫在眉睫,绝对不可以推迟了。”
  “我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达20年之久,现在已经下滑到了1.5以下,再不调整政策,极有可能掉入‘低生育水平的陷阱’。到时候即使政府鼓励生育,生育水平也上不去,眼前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蔡泳亦忧心忡忡。
  超低生育率,以教育部门的统计来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公报,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小学、初中)15512.41万人,比2000年减少19.5%,其中2009年小学生人数比2000年减少22.61%,2009年初中人数比2000年减少13.03%。这说明出生人口在1995年之后,连续10年呈递减效应,而且下降之势越来越加剧。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友华估算,如果现在开始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可生二孩(简称为单独政策),中国峰值人口将在2030年前抵达,峰值人口规模在14.38亿左右;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生二孩,中国峰值人口将在2033年前抵达,峰值人口规模在14.60亿左右。两个方案均明显低于中央提出的将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5亿左右的目标。由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尚未公布详细的数据,他的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粗略估算。
  “未来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对中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假设的妇女未来生育率水平与妇女未来实际生育率水平相一致的程度。因此,我们这里的人口预测与未来实际人口发展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而且预测周期越长,误差也会越大。但有一点是比较有把握的,那就是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生育政策调整后中国人口的变动趋势与大致方向是基本确定的。”陈友华说。
  丁克或晚生:广州户均不足3人?
  5月16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与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994.30万人相比,增长27.74%。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3.29%,提高到现在的37.48%。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68.4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比全国户均的3.1人也要少。
  广州市统计局局长王旭东表示,在广州的家庭户中,多为三口或两口之家,特别是年轻人不和父母住、晚生或不生孩子的问题开始凸显。“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消失,由此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养老。有关部门必须提升社会养老服务。”
  数据还表明,广州0岁—14岁的少儿人数比例正在下降。
  根据普查结果,在外来人口中,有92%的人正处于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阶段。由于外来人口的进入,广州的老龄人口比重被降低。户籍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31.5%,即100名劳动人口需要负担31.5名非劳动人口。这说明广州正处于劳动力人口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不过,广州正处于‘人口红利’的末端时期。”王旭东说。
  上海面对人口“负增长”?
  2301.91万!
  这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普”)公布的上海常住人口的最新数据。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10年间,上海市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24%,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8倍。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密度为350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的20余倍,与2005年相比,上海市区域每平方公里增加699人。
  随着全国及各地“六普”调查结果的陆续公布,关于我国特大城市究竟如何进行人口布局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上海,其人口总量压力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仅占上海土地面积1/10的中心城区承载了超过全市一半的人口。
  “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长原因和全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不同的。”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章海告诉记者,“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的人口增长,主要体现的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而上海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一种地域间流动带来的机械增长,而非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
  基于“六普”调查结果可以清楚看到,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黄浦、卢湾、静安等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较多,而位于城乡接合部和市郊的闵行区、浦东新区(包括原南汇区)、松江区、嘉定区和宝山区等则有较多的人口增量。
  “近10年来上海人口分布呈现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和近郊区域人口增加的变化,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有一定关系”,上海市统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搬离上海市中心区域,而选择了在市郊开设工厂或设立总部基地,从而使外部人口涌入这些区域寻找工作机会。这也是地域间流动给上海人口带来的机械增长的表征。”
  不过,上海户籍人口却正在逐渐减少。“上海常住人口近5年的增长可谓迅猛,但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已连续18年为负增长。”上海市统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办和上海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412.32万人。这意味着目前在上海的外来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的比例已经是2:3,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是1:2(1900万常住人口中约600万为非户籍人口)。
  根上海统计局和相关部门预计,如果按照上海现有外来人口的导入速度发展,未来5年内,上海非户籍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例就会突破1:1。
  上海市老龄办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末,上海市户籍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31.0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4%。而“六普”调查的结果显示,上海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了,以65岁以上人口的口径,常住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为10.12%,比2000年下降了1.34个百分点。
  然而,由于老龄化是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医疗、养老等各类政府公共政策,在我国户籍制度并未有重大改变的前提下,户籍人口统计下的老龄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等部门预测,进入“十二五”后,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加。2015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或将超过430万,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将近30%。事实上,上海于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了整整20年,老龄化程度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逼近甚至超过日本等发达国家。
  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2030年将是上海老龄化人口迅猛增长期,在这20年间,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1.78万人,到2030年将猛增至561.26万人。”
  事实上,上海老龄人口总数和分布的问题也牵涉到上海未来总体的人口布局问题,如何按照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布局,将考验政府如何进行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分配。
其他文献
“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刚到荷兰时,朋友告诉我,到荷兰一定要看郁金香,郁金香给荷兰人带来了温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自责”最能体现这种和谐。  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  “是啊,您是?”  “我是电力公司的
期刊
参加大学自学考试时。我认识了一位同学,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考场外见到他,他总是神情紧张。每过一小会儿,他就会跑进卫生间,我知道他的确非常紧张。  后来,我还从他的身上发现一个“秘密”,他竟然夹带小纸条,放在贴身的衣服里。我对他说:“要是被老师发现,不仅会被取消考试成绩,还会通报所在单位领导。”  他说:“这我当然知道,但我一考试就会紧张,怕考不好,后来我发现。把一些写满知识,占'的小纸条放在衣服里
期刊
一味地思考现在和未来之间关联的人,在拼图时往往容易出错,因为那时候很容易暴露出人类追求功利的劣根性。  有一种思考方法,能让所有合理的梦想和愿望都实现。这就是本书试图要告诉你的事。  在遗忘的状态下,其实更容易实现目标。  不过分关注目标,带着淡然的态度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这和玩拼图游戏的过程很相似。  如果你只是将拼图放在一边置之不理的话,那么,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在大脑里想像拼图的整体图像都是徒劳
期刊
网上有人问:去除口红印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先不看答案。单看这问题就藏着故事。作为猥琐的联想主义者,我首先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和去除口红这是女人的专业,所以提出这问题的应该是男人。接下来的联想就是,为什么要“最快”地去除口红呢?无非形势紧迫,不容慢慢想办法。何谓形势紧迫?无非是在不正确的时间有某个女人给自己的衣服印上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口红印。  男女之间因为不该出现的口红印而大打出手,这已经是影视剧里相当
期刊
1916年,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的居民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砖砌的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它,整个工程计划将化为泡影: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掉一切:不会有足够的砖。也不会有银行了。  幸运的是,小镇里的一位商人开始以一
期刊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才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  “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  “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  “先生,还有比未卜先知更高深的学问?”  “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林木,人人都能张眼即见,但你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吗?它可是就在你的眼前啊
期刊
期刊
日本有位叫木村的果农,看了《自然农法》这本书后受到启发,想种出不施农药、肥料的苹果。可他没有想到,这仿佛是冲向地狱之路。  刚开始他仅选择一部分果树尝试新的种植方法,两年后,他便下决心停止使用农药。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危害苹果树的害虫不计其数,不使用农药,果树上不长果子专生虫,树上满是各种蛾的幼虫,怎么抓也抓不完。他比别人更加悉心照料果树,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
期刊
1999,南城微凉的夜  1999年,果西15岁,她在南城一中上初三,她最热爱的科目是英语。虽然在不久之前,她是那么讨厌着这门课,甚至曾在英语课本上画下无数个叉叉。  果西恋上了自己新来的英语老师。好吧,虽然那只是暗恋。  她偷偷地把自己的心情写在日记里,然后锁上,最后又在抽屉外面补上了一把锁。  这把锁在她听到周围女同学的所谓老师不为人知的秘密后拆除了,她们说的故事是这样的:顾老师之前是大城市的
期刊
整个冬天,我都在那家小吃部吃早餐。  小吃部很脏,但因为做的烧饼好吃,小屋子里总是人很满。烧饼五毛钱一个,如果夹肉,就是两块钱;夹鸡蛋,一块五。来的人,总是买两个烧饼加一碗汤。  只有他是个例外。  大多数时候,他会带着一个馒头或包子来。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怀里揣着一个什么东西,然后缓慢地掏出来,近乎羞怯地和烙烧饼的人说:“麻烦帮我热一下。”烙烧饼的人大概早就和他熟识了,于是把他的凉馒头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