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3年12月21日
地点:首都图书馆报告厅
人物:钱文忠、冯八飞
2013年12月21日,腾讯书院“百家姓——全球华人姓氏寻根”活动邀请钱文忠教授讲述《百家姓》的故事,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姓氏作为切入点,与全球华人一同来寻根溯源。
为什么要讲《百家姓》?
钱文忠首先回答了一个大家都非常想了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讲《百家姓》。但他并没有急于作答,而是先向在场的朋友致歉,因为他从三亚一路赶来,没来得及换正装出席今天的活动,觉得对大家十分不尊重。紧接着,钱文忠说:“我想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讲《百家姓》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是我个人计划的一部分。我曾经讲过《玄奘西游记》,通过讲玄奘来探寻我们这个民族迫切需要的信仰的力量;而后又讲了《三字经》《百家姓》,为什么会讲这些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身份证、护照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就都是中国人。我觉得是不是中国人,除了国籍以外,还得看你的文化。所以你到底是什么人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所延续的传统文化。而今天的中国人到底继承了多少传统文化呢?”
你知道爷爷的名字吗?
“你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吗?你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吗?你知道自己高祖父的名字吗?”钱文忠即兴对在场的观众做了一个小测试,但问题问到最后,举手的人仅剩下两个。“按照中国传统,这应该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人,但我相信,90%甚至95%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高祖父的名字,还有什么传统可言呢?可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像我们想象和自以为的那样安全和没问题吧!”
随即,钱文忠又一次向观众发问:“在座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母亲的名字呢?”显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这在历史上恰恰是违背传统的。”钱老师解释说,“按照中国的传统,母亲的名字只有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父亲知道,子女是要等母亲百年以后,为了给她写碑传时才能知道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子女是不能知道其姓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最根本层面出现了问题。”
姓氏的危机与挑战
钱文忠老师在讲《百家姓》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姓氏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一是因为历史上改姓、换姓、合并姓、分流姓,这些原本清楚的记载,因为大量家谱被毁而无据可寻;二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户籍登记时将很多姓氏搞乱,比如姓‘傅’的与姓‘付’的,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姓,但登记时就写成了简单的‘付’;还有阎锡山的‘阎’,很多被简写成‘闫’;还有‘肖’这个姓,原来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人姓,但现在居然比姓‘萧’的要多,很多都是因为登记的时候被‘简化’了;另外,繁简字转化的时候也改了一批姓,比如‘于、予、於’这三个姓其实并没有关系,但最后都变成了‘于’姓;改革开放以后还出现了很多自取的复姓,所以我们的姓氏就开始快速紊乱,而这个紊乱的背后是记忆、传统与文化的紊乱和丧失。”
文化上的“孤儿”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这个姓从哪儿来的?你是从哪儿迁来的?你的始祖是谁?但关于这些问题大家好像并没有什么兴趣。”钱文忠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点可悲的,“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父母,变成了一个孤儿,让大家觉得很心痛,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是谁,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不也等于是孤儿吗?但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在文化上的孤儿状态,也是同样让人心痛的。”
随着新年的临近,《百家姓》也即将在春节期间播出。在讲座的最后,钱文忠老师呼吁大家“在吃团圆饭,孝敬长辈的同时,每个人最好都带着录音笔,坐在爷爷奶奶面前,听他们讲讲家里的故事,这是现在最容易做,最应该做,也最值得做的事情。”
地点:首都图书馆报告厅
人物:钱文忠、冯八飞
2013年12月21日,腾讯书院“百家姓——全球华人姓氏寻根”活动邀请钱文忠教授讲述《百家姓》的故事,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姓氏作为切入点,与全球华人一同来寻根溯源。
为什么要讲《百家姓》?
钱文忠首先回答了一个大家都非常想了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讲《百家姓》。但他并没有急于作答,而是先向在场的朋友致歉,因为他从三亚一路赶来,没来得及换正装出席今天的活动,觉得对大家十分不尊重。紧接着,钱文忠说:“我想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讲《百家姓》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是我个人计划的一部分。我曾经讲过《玄奘西游记》,通过讲玄奘来探寻我们这个民族迫切需要的信仰的力量;而后又讲了《三字经》《百家姓》,为什么会讲这些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身份证、护照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就都是中国人。我觉得是不是中国人,除了国籍以外,还得看你的文化。所以你到底是什么人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所延续的传统文化。而今天的中国人到底继承了多少传统文化呢?”
你知道爷爷的名字吗?
“你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吗?你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吗?你知道自己高祖父的名字吗?”钱文忠即兴对在场的观众做了一个小测试,但问题问到最后,举手的人仅剩下两个。“按照中国传统,这应该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人,但我相信,90%甚至95%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高祖父的名字,还有什么传统可言呢?可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像我们想象和自以为的那样安全和没问题吧!”
随即,钱文忠又一次向观众发问:“在座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母亲的名字呢?”显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这在历史上恰恰是违背传统的。”钱老师解释说,“按照中国的传统,母亲的名字只有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父亲知道,子女是要等母亲百年以后,为了给她写碑传时才能知道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子女是不能知道其姓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最根本层面出现了问题。”
姓氏的危机与挑战
钱文忠老师在讲《百家姓》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姓氏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一是因为历史上改姓、换姓、合并姓、分流姓,这些原本清楚的记载,因为大量家谱被毁而无据可寻;二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户籍登记时将很多姓氏搞乱,比如姓‘傅’的与姓‘付’的,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姓,但登记时就写成了简单的‘付’;还有阎锡山的‘阎’,很多被简写成‘闫’;还有‘肖’这个姓,原来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人姓,但现在居然比姓‘萧’的要多,很多都是因为登记的时候被‘简化’了;另外,繁简字转化的时候也改了一批姓,比如‘于、予、於’这三个姓其实并没有关系,但最后都变成了‘于’姓;改革开放以后还出现了很多自取的复姓,所以我们的姓氏就开始快速紊乱,而这个紊乱的背后是记忆、传统与文化的紊乱和丧失。”
文化上的“孤儿”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这个姓从哪儿来的?你是从哪儿迁来的?你的始祖是谁?但关于这些问题大家好像并没有什么兴趣。”钱文忠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点可悲的,“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父母,变成了一个孤儿,让大家觉得很心痛,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是谁,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不也等于是孤儿吗?但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在文化上的孤儿状态,也是同样让人心痛的。”
随着新年的临近,《百家姓》也即将在春节期间播出。在讲座的最后,钱文忠老师呼吁大家“在吃团圆饭,孝敬长辈的同时,每个人最好都带着录音笔,坐在爷爷奶奶面前,听他们讲讲家里的故事,这是现在最容易做,最应该做,也最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