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央视创造)成立时间并不长,短短4年,却凭借《挑战不可能》《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朗读者》等电视节目迅速在业内崛起。
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优质原创节目的公司,央视创造背靠中央电视台国家平台,肩负“国家战队”的责任担当,坚持打造具有“国家标准”的节目内容产品,通过全员参与的创新研发机制及扁平化组织架构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凭借其在综艺节目领域的原创实力,力争推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国家品牌”项目。
内容品质秉承“国家标准”
2013年,电视传媒环境巨变,央视在内容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尤其是在综艺节目领域,各大卫视竞相推出大型真人秀,市场活力被急剧释放。同时,央视内部的体制机制局限也亟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打破。
在市场推动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因素下,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在大型季播综艺节目领域首次尝试制播分离模式,决定成立二级子公司,为综艺类节目的市场化运作试水探路,为央视进一步的体制机制创新积累宝贵经验,央视创造应运而生。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央视创造目前以CCTV-1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为内容主平台,是有国家平台基因的内容制作公司。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我们将公司打造的节目定义为占据国家平台、国家时段的国家品牌节目。从这个层面来说,必须要达到‘国家标准’。”
过彤补充,央视创造生产的节目内容必须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主题主线的宣传需求,坚持价值观引领作用;二是做时代和社会的守望者,满足社会情绪;三是受众的需求。“上到庙堂,下到乡野的内容需求我们都要容纳吸收。”
央视创造副总经理林锋1995年进入央视,作为“老电视人”,她和过彤都是在央视成长起来的团队伙伴,价值观统一。央视进行节目生产机制创新,林锋和过彤带着部分原CCTV-1综合频道的节目部人马“下海”创业,转战新公司央视创造。
“我们的根儿在央视,我们更懂得平台需要什么。如今与央视平台团队一起合作,内容生产方面,央视创造可以汇集到顶级资源,做成顶级项目,达到顶级效果,实现价值最大化。”林锋表示,“事实上,我们做的节目已经代表了电视行业的一个标准。”
在过彤看来,央视创造要做好时代的瞭望者。“我们的节目肯定要符合当下社会的真实需求,与社会情绪形成共振。”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天,央视创造筹备已久的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正式对外发布。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筹备近一年的《欢乐中国人》作为全国第一个落实“家庭家教家风”的节目,在 CCTV-1综合频道周末黄金时段播出。
这些并非巧合。实际上,正是央视创造团队对生产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内容的高度自觉,对社会形势、社会需求的准确判断,以及对电视综艺环境发展的高度敏锐,才使得《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的推出恰逢其时。
对好节目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创新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在瞬息万变的传媒环境下,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央视创造而言,4年前走出体制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公司成立之初,央视创造推出《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引领当时喜剧节目风潮;随后的《CCTV家庭幽默大赛》《吉尼斯中国之夜》等节目在真人秀和达人秀领域开疆拓土;2015年,在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内容产品战略升级,开始从小而美的“轻型”综艺向《挑战不可能》(央视创造与CCTV-1综合频道联合打造)等“航母级”内容进军;2016年,《加油!向未来》引领科技类节目风潮;2017年,《欢乐中国人》开启“真实喜剧”模式,《朗读者》将文化类节目推向风口;2018年年初,“以诗和歌”传递传统文化的《经典咏流传》或将再创经典……
央视创造不断创新,用高品质内容和制作工艺标准筑起内容竞争的护城河。在节目内容产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央视创造团队也历经锤炼,逐渐建起节目内容生产的工业体系。
“这是一种顺势而为,变是恒定的,不变不可能。”过彤表示,这几年央视创造一直在适应市场变化。
央视创造总经理助理、《加油!向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王宁是和央视创造一起成长起来的节目制作人,在他看来,公司的壮大让员工有了快速学习的機会和进步空间。“电视行业飞速发展,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别、模式风潮。我们能敏锐地在第一时间感知,甚至站在潮头引领电视综艺变革,这在央视体系中独具优势。”
就单个节目品牌而言,创新升级也是节目长青的驱动力。央视创造总经理助理、《挑战不可能》《欢乐中国人》总导演左兴谈及节目生命力和品牌如何延续时表示,不存在所谓“延续”,团队是“在创新中寻找更多蓝海,而不是死守红海”。因此,观众得以看到今年推出的《挑战不可能》第三季在价值引领上有了更高要求和全新面貌,更多讲述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大国军威的主题内容。节目价值观受到观众认可,才造就了国旗护卫队“百步筑梦”特殊挑战项目相关短视频在互联网上的裂变式传播。
2015年,央视创造在CCTV-1综合频道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生产综艺大片“新时代”,并于同一时间开辟了品牌推广和创意研发业务线,以更好地满足公司内容研发需求并适应市场化运营模式。 央视创造传媒品牌推广研发部总监张庆龙介绍,在部门内部,宣传推广团队采用产品化传播策略在坚守价值底线的基础上,增大内容声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研发中心则为团队梳理国内外最新节目信息,捕捉行业发展风向,充当研发智库和项目评估机构,通过分享会进行交流,为大家提供系统化服务。
央视创造鼓励员工提出好创意,并定期召开提案大会。每次选题会收到的提案达几十万字。其中,年轻导演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加油!向未来》就是80后导演杨志文提出的节目方案,他也作为项目总导演参与了节目制作。
“公司的奖励措施就是如果你的案子通过了,不管你多年轻,只要具备领导力、执行力,就能担任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公司给你配人。这在体制内是很难的。”此外,公司员工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诉求申请调动到任何团队和岗位,进行横向维度的岗位交流和变动。过彤表示,在放手让年轻人大胆尝试的同时,央视创造也为年轻人提供平台和系统支撑,为其保驾护航。
对于节目内容,过彤提出在选题立项上要从8个维度衡量其开发价值:主题主线、现实意义、创新程度、收视预期、团队的可操作性、客户需求、全媒体传播价值以及产业链开发价值。从形而上的“道”到行而下的“器”为团队节目创意研发指明方向和创作方法,让团队在创新节目过程中找到实际抓手。
过彤和团队最常讨论的话题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节目在哪儿?在电视领域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我们面临的挑战无处不在。我不希望团队满足于单一生存状态,当你认为这个生存状态很安全时,实际上已经离死不远了。内容产业是一个不断归零的产业,我们随时准备调整、另起炉灶。”过彤说。
左兴对此深有同感,“我们每天都在做项目创新孵化,危机感比谁都重,公司对好内容的追求一直在路上。我们的团队皆是如此,不止于眼前的苟且,更在乎诗和远方。”
“没有围墙”的企业
央视创造能够迅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过彤答,公司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有情怀的人。“如果说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觉得离不开他们。”
随着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央视创造的员工从最初的20余人扩容到如今的300多人,共设立了4个内容制作部,主力生产团队人员200多人。除了内容制作部,还有商务团队、品牌推广研发团队、制片管理团队以及行政团队。
接触过央视创造的人往往感慨:这是一家高调做节目、低调做人的公司,团队成员既有情怀和理想又踏实勤勉,与想象中的央视不同。
据介绍,在央视创造,公司员工有好的想法可以随时到领导办公室“促膝长谈”。
“我们公司是没有围墙的,组织上施行扁平化管理,这就保证了信息传达直接,执行力高效。”张庆龙说,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一家处于发展期的公司来说,更容易激发创新力与活力。
此外,央视创造有一种特别的组织结构,张庆龙将其定义为“U盘式即插即用模式”。当公司推出一个项目时,节目制作团队可以抽调各组优秀人才,加强团队协作和资源互补。
目前,左兴手里同时推进的项目就有《挑战不可能》第三季、《欢乐中国人》第二季、《2018年CCTV网络春晚》等。整个团队可以同步操盘不同类型的节目,离不开央视创造组织架构上的优势。
谈到央视创造团队,王宁总是会想起大学时期同系同级的3个班之间互相抱团形成合力,那种温暖让他记忆犹新,“时隔多年,我在央视创造感受到了同样的温暖,整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
过彤表示,经过几年发展,央视创造已打造出三方面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支优秀的内容生产团队,将创意创新和制作优质内容当作使命,充满情怀;搭建了央视播出平台与市场之间的渡口,整合市场优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包括优秀创意和人才等;建立系统化生产方式,在策划、研发、制作好内容的同时,做好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为客户或平台提供了辐射手机端、网络、视頻等多终端媒介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如今,央视创造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不仅在内容创新上市场化,在运营、宣传、管理等各方面的理念也跟市场完全接轨。在央视创造,品效合一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已经逐渐成熟。”林锋说。
过彤表示,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说,节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重要,但央创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前面。“作为这家公司的法人,我不是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挣了钱可以生产更好的内容为目的。如果说我们这批电视人是有初心的话,生产最优质的内容就是我们永远的初心。”
面对日新月异的电视市场,过彤表示,未来央视创造将打造成一家跨平台、跨题材、跨生态、跨商业模式、跨媒体的公司,这是公司的发展战略。
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优质原创节目的公司,央视创造背靠中央电视台国家平台,肩负“国家战队”的责任担当,坚持打造具有“国家标准”的节目内容产品,通过全员参与的创新研发机制及扁平化组织架构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凭借其在综艺节目领域的原创实力,力争推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国家品牌”项目。
内容品质秉承“国家标准”
2013年,电视传媒环境巨变,央视在内容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尤其是在综艺节目领域,各大卫视竞相推出大型真人秀,市场活力被急剧释放。同时,央视内部的体制机制局限也亟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打破。
在市场推动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因素下,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在大型季播综艺节目领域首次尝试制播分离模式,决定成立二级子公司,为综艺类节目的市场化运作试水探路,为央视进一步的体制机制创新积累宝贵经验,央视创造应运而生。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央视创造目前以CCTV-1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为内容主平台,是有国家平台基因的内容制作公司。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我们将公司打造的节目定义为占据国家平台、国家时段的国家品牌节目。从这个层面来说,必须要达到‘国家标准’。”
过彤补充,央视创造生产的节目内容必须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主题主线的宣传需求,坚持价值观引领作用;二是做时代和社会的守望者,满足社会情绪;三是受众的需求。“上到庙堂,下到乡野的内容需求我们都要容纳吸收。”
央视创造副总经理林锋1995年进入央视,作为“老电视人”,她和过彤都是在央视成长起来的团队伙伴,价值观统一。央视进行节目生产机制创新,林锋和过彤带着部分原CCTV-1综合频道的节目部人马“下海”创业,转战新公司央视创造。
“我们的根儿在央视,我们更懂得平台需要什么。如今与央视平台团队一起合作,内容生产方面,央视创造可以汇集到顶级资源,做成顶级项目,达到顶级效果,实现价值最大化。”林锋表示,“事实上,我们做的节目已经代表了电视行业的一个标准。”
在过彤看来,央视创造要做好时代的瞭望者。“我们的节目肯定要符合当下社会的真实需求,与社会情绪形成共振。”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天,央视创造筹备已久的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正式对外发布。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筹备近一年的《欢乐中国人》作为全国第一个落实“家庭家教家风”的节目,在 CCTV-1综合频道周末黄金时段播出。
这些并非巧合。实际上,正是央视创造团队对生产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内容的高度自觉,对社会形势、社会需求的准确判断,以及对电视综艺环境发展的高度敏锐,才使得《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的推出恰逢其时。
对好节目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创新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在瞬息万变的传媒环境下,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央视创造而言,4年前走出体制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公司成立之初,央视创造推出《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引领当时喜剧节目风潮;随后的《CCTV家庭幽默大赛》《吉尼斯中国之夜》等节目在真人秀和达人秀领域开疆拓土;2015年,在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内容产品战略升级,开始从小而美的“轻型”综艺向《挑战不可能》(央视创造与CCTV-1综合频道联合打造)等“航母级”内容进军;2016年,《加油!向未来》引领科技类节目风潮;2017年,《欢乐中国人》开启“真实喜剧”模式,《朗读者》将文化类节目推向风口;2018年年初,“以诗和歌”传递传统文化的《经典咏流传》或将再创经典……
央视创造不断创新,用高品质内容和制作工艺标准筑起内容竞争的护城河。在节目内容产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央视创造团队也历经锤炼,逐渐建起节目内容生产的工业体系。
“这是一种顺势而为,变是恒定的,不变不可能。”过彤表示,这几年央视创造一直在适应市场变化。
央视创造总经理助理、《加油!向未来》《经典咏流传》总导演王宁是和央视创造一起成长起来的节目制作人,在他看来,公司的壮大让员工有了快速学习的機会和进步空间。“电视行业飞速发展,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别、模式风潮。我们能敏锐地在第一时间感知,甚至站在潮头引领电视综艺变革,这在央视体系中独具优势。”
就单个节目品牌而言,创新升级也是节目长青的驱动力。央视创造总经理助理、《挑战不可能》《欢乐中国人》总导演左兴谈及节目生命力和品牌如何延续时表示,不存在所谓“延续”,团队是“在创新中寻找更多蓝海,而不是死守红海”。因此,观众得以看到今年推出的《挑战不可能》第三季在价值引领上有了更高要求和全新面貌,更多讲述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大国军威的主题内容。节目价值观受到观众认可,才造就了国旗护卫队“百步筑梦”特殊挑战项目相关短视频在互联网上的裂变式传播。
2015年,央视创造在CCTV-1综合频道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生产综艺大片“新时代”,并于同一时间开辟了品牌推广和创意研发业务线,以更好地满足公司内容研发需求并适应市场化运营模式。 央视创造传媒品牌推广研发部总监张庆龙介绍,在部门内部,宣传推广团队采用产品化传播策略在坚守价值底线的基础上,增大内容声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研发中心则为团队梳理国内外最新节目信息,捕捉行业发展风向,充当研发智库和项目评估机构,通过分享会进行交流,为大家提供系统化服务。
央视创造鼓励员工提出好创意,并定期召开提案大会。每次选题会收到的提案达几十万字。其中,年轻导演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加油!向未来》就是80后导演杨志文提出的节目方案,他也作为项目总导演参与了节目制作。
“公司的奖励措施就是如果你的案子通过了,不管你多年轻,只要具备领导力、执行力,就能担任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公司给你配人。这在体制内是很难的。”此外,公司员工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诉求申请调动到任何团队和岗位,进行横向维度的岗位交流和变动。过彤表示,在放手让年轻人大胆尝试的同时,央视创造也为年轻人提供平台和系统支撑,为其保驾护航。
对于节目内容,过彤提出在选题立项上要从8个维度衡量其开发价值:主题主线、现实意义、创新程度、收视预期、团队的可操作性、客户需求、全媒体传播价值以及产业链开发价值。从形而上的“道”到行而下的“器”为团队节目创意研发指明方向和创作方法,让团队在创新节目过程中找到实际抓手。
过彤和团队最常讨论的话题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节目在哪儿?在电视领域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我们面临的挑战无处不在。我不希望团队满足于单一生存状态,当你认为这个生存状态很安全时,实际上已经离死不远了。内容产业是一个不断归零的产业,我们随时准备调整、另起炉灶。”过彤说。
左兴对此深有同感,“我们每天都在做项目创新孵化,危机感比谁都重,公司对好内容的追求一直在路上。我们的团队皆是如此,不止于眼前的苟且,更在乎诗和远方。”
“没有围墙”的企业
央视创造能够迅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过彤答,公司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有情怀的人。“如果说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觉得离不开他们。”
随着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央视创造的员工从最初的20余人扩容到如今的300多人,共设立了4个内容制作部,主力生产团队人员200多人。除了内容制作部,还有商务团队、品牌推广研发团队、制片管理团队以及行政团队。
接触过央视创造的人往往感慨:这是一家高调做节目、低调做人的公司,团队成员既有情怀和理想又踏实勤勉,与想象中的央视不同。
据介绍,在央视创造,公司员工有好的想法可以随时到领导办公室“促膝长谈”。
“我们公司是没有围墙的,组织上施行扁平化管理,这就保证了信息传达直接,执行力高效。”张庆龙说,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一家处于发展期的公司来说,更容易激发创新力与活力。
此外,央视创造有一种特别的组织结构,张庆龙将其定义为“U盘式即插即用模式”。当公司推出一个项目时,节目制作团队可以抽调各组优秀人才,加强团队协作和资源互补。
目前,左兴手里同时推进的项目就有《挑战不可能》第三季、《欢乐中国人》第二季、《2018年CCTV网络春晚》等。整个团队可以同步操盘不同类型的节目,离不开央视创造组织架构上的优势。
谈到央视创造团队,王宁总是会想起大学时期同系同级的3个班之间互相抱团形成合力,那种温暖让他记忆犹新,“时隔多年,我在央视创造感受到了同样的温暖,整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
过彤表示,经过几年发展,央视创造已打造出三方面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支优秀的内容生产团队,将创意创新和制作优质内容当作使命,充满情怀;搭建了央视播出平台与市场之间的渡口,整合市场优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包括优秀创意和人才等;建立系统化生产方式,在策划、研发、制作好内容的同时,做好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为客户或平台提供了辐射手机端、网络、视頻等多终端媒介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如今,央视创造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不仅在内容创新上市场化,在运营、宣传、管理等各方面的理念也跟市场完全接轨。在央视创造,品效合一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已经逐渐成熟。”林锋说。
过彤表示,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说,节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重要,但央创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前面。“作为这家公司的法人,我不是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挣了钱可以生产更好的内容为目的。如果说我们这批电视人是有初心的话,生产最优质的内容就是我们永远的初心。”
面对日新月异的电视市场,过彤表示,未来央视创造将打造成一家跨平台、跨题材、跨生态、跨商业模式、跨媒体的公司,这是公司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