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对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问题作探讨,并分析在该课程中实现学生ZDP转化前提条件,进而提出在该课程中进行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国际结算课程 多层次 双语 实践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内容不仅涉及银行间的国际结算业务,同时也涉及进出口业务中运用的商业单据和金融单据的相关内容,更包括银行与外贸部门围绕货款结算涉及到的主体结算方式与附属结算方式等。因此,高校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国际金融专业均将其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典型的涉外性特点,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已经论证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一些实践思路(费钟琳,2008;王艳文和王凤瑜,2008;乔平平,2011)。但不足之处在于,这些研究局限于教学形式上的论证,缺乏相关的具体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运用教学界公认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优点在于更能针对当前本科院校涉外经济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群体特征,建立具备可操作性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
一、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多层次教学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同时具备的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ZDP),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基于此理论分析,当前本科院校涉外经济学学生中国际结算双语化学习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尤其指出的是基于两种水平的高度不同,每个学生的ZPD都不同,每个学生的ZPD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根据协助的提供效果不同而发生不断的变化。
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ZPD转化条件分析
通过教师针对学生ZPD区,并提供的学习协助,从而实现ZPD往更高水平的动态转化,这是维果茨基多层次教学的精髓。但要使得国际结算双语化教学中学生的ZPD实现顺利转化和提升,必须从其前提条件分析开始。
(一)师生互动激励条件
当前高等院校本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CET考试成绩悬殊的情况很普遍,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中向每位学生落实国际结算教学中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相当困难的,而预习对于确保双语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授前,如果象一般的课程那样单靠教师的课前预习要求,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或学习动力比较落后的学生而言,预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结合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课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外文阅读材料或双语导读内容,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辩论或学生自主陈述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具有现有水平的学生能力,同时,对于激励不具有现有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初步了解课程的内容,相当于一次简单的预习,激化其具有的潜在水平,从而实现其ZDP的提高。
(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授课导入条件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国际结算实务的学生来说,即使现在多数授课教师有条件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但依然难以改变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依然对学习内容感觉陌生。例如讲授汇票的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尽量收集各种票样通过扫描或PPT的形式给学生作展示,但由于当今世界各国的全英票据样式都极为不划一,即使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的票据格式也不统一,展示的票据样式无法囊括当今结算中出现票据。笔者发现,如对票据可用性的理解,如果没有教师对影响票据可用性的特例归纳,学生是很难从票样中能够准确把握实务中表现形式变化万千的票据必要项目的。因此,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工作首先应从分散而又复杂的知识点中作归纳类比,通过图表的对照、流程图的展示、票据单据的参照等,以相关课程中学习过的旧知识带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突出重点,根据实务的发展及时更新课件中的知识点。例如,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环节教学中,除常规介绍全英信用证性质、类型、内容外,可以结合目前实务中出现的信用证陷阱问题归纳,通过案例导入,从而实现更好的学生两种能力激励。
(三)恰当选用双语教材与参考资料
区别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缺乏原版引进的双语教材,长期以来规范实务界工作程序主要是依靠国际商会的系列出版物,对于缺乏现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要在不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条件下能很好地审核全英单证是很困难的。而且在双语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本身就因为其利弊相当而颇受争议,而且价格昂贵,语句结构极为不符合我们中文思维。因此笔者认为,实现学生的ZDP转化,选择国内英文教材甚至自己编写双语教材,结合目前本科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适当增加中文解释,或循序渐进式的通过中英文单证过渡,可以减少不具备现有学习能力的同学因为看不懂英文教材而才生厌烦和懈惰感,激发其潜在能力。
(四)前期课程加强培养双语语境
涉外经济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是在大三階段进入国际结算课程的学习,如果在前期先修的一些注重理论学习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等,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尤其注重专业术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双语学习的状态,可以减轻进入国际结算流程、条款等内容学习时的难度,这是实现学生两种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完整协调的教学计划和专业教师的良好沟通、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强调的基础上。
三、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教学条件的分析,采用一套可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弹性教学原则,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探讨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尤其强调的是,多层次教学并不是将学生作等级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模块:
(一)教学方式模块
国际结算多层次双语教学方式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包括教师现场授课与实训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授课与实训指导相结合。无论是理论环节还是实践环节的双语教学,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实验室设备形象归纳知识点,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的传统优势方法。
2.多层次角色扮演的开放型实践。多种国际结算流程教学单靠教师陈述式的授课对学生来讲是相当枯燥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设计案例实践教学,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设计多种结算当事方角色,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担当。按照结算流程演练或仿真交易,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不同角色扮演中既可以了解结算方式当事方承担的风险和交易的优劣势,也可以在假设的涉外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对于国际结算这问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二)教学流程模块
针对本科院校中学生英語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进行讲授,并对教学案例通过学生组成的讨论小组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能力较好的同学学习活性带动小组讨论的氛围,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达到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内容导入教师的点拨,在最后的检验测评当中再次作教学评估与总结。
(三)课上探究模块
理论教学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无需教师作累述性的讲解,教师只需精讲关键条款和复杂条款;不同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单证审核关键点等,在实训练习中作点评和指正即可。案例教学方面。目前国内的国际结算双语教材并不规范,而且在实务中不断地出现新型问题和教训,因此,以课本为出发的传统教学必然需要教师及时增加相关案例分析,如国际单证标准化壁垒问题、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等,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交一把入门的钥匙。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实践教学方面。具有实践性质的国际结算课程首先要通过平时作业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形成性考核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同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和社会调查的比重。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可安排4学时实习课,主要以安排学生进行国际结算案例收集等形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课后延伸模块
目前大多数开设涉外经济专业的高校都在尝试建立相关实训基地,主要联系商业银行、工贸企业、涉外经济部门,以安排学生进行国际结算案例收集等形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国际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教高函[2010]15号)、区级教改课题《国际贸易多层次实验实训体系的构建》(2011JGA115)、院级教改(wyjg2011A001)
[参考文献]
[1]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9):148-149.
[2]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教学研究.2008(31):63-64.
[3]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55-56.
[4]徐吟川.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6,(10):61-62.
[5]莫理宁,蔡幸.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经验在地方高校的实践[J].改革与战略,2008,(1):66-67.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经济系 广西梧州)
[关键词]国际结算课程 多层次 双语 实践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内容不仅涉及银行间的国际结算业务,同时也涉及进出口业务中运用的商业单据和金融单据的相关内容,更包括银行与外贸部门围绕货款结算涉及到的主体结算方式与附属结算方式等。因此,高校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国际金融专业均将其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典型的涉外性特点,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已经论证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一些实践思路(费钟琳,2008;王艳文和王凤瑜,2008;乔平平,2011)。但不足之处在于,这些研究局限于教学形式上的论证,缺乏相关的具体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运用教学界公认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优点在于更能针对当前本科院校涉外经济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群体特征,建立具备可操作性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
一、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多层次教学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同时具备的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ZDP),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基于此理论分析,当前本科院校涉外经济学学生中国际结算双语化学习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尤其指出的是基于两种水平的高度不同,每个学生的ZPD都不同,每个学生的ZPD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根据协助的提供效果不同而发生不断的变化。
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ZPD转化条件分析
通过教师针对学生ZPD区,并提供的学习协助,从而实现ZPD往更高水平的动态转化,这是维果茨基多层次教学的精髓。但要使得国际结算双语化教学中学生的ZPD实现顺利转化和提升,必须从其前提条件分析开始。
(一)师生互动激励条件
当前高等院校本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CET考试成绩悬殊的情况很普遍,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中向每位学生落实国际结算教学中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相当困难的,而预习对于确保双语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授前,如果象一般的课程那样单靠教师的课前预习要求,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或学习动力比较落后的学生而言,预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结合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课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外文阅读材料或双语导读内容,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辩论或学生自主陈述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具有现有水平的学生能力,同时,对于激励不具有现有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初步了解课程的内容,相当于一次简单的预习,激化其具有的潜在水平,从而实现其ZDP的提高。
(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授课导入条件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国际结算实务的学生来说,即使现在多数授课教师有条件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但依然难以改变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依然对学习内容感觉陌生。例如讲授汇票的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尽量收集各种票样通过扫描或PPT的形式给学生作展示,但由于当今世界各国的全英票据样式都极为不划一,即使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的票据格式也不统一,展示的票据样式无法囊括当今结算中出现票据。笔者发现,如对票据可用性的理解,如果没有教师对影响票据可用性的特例归纳,学生是很难从票样中能够准确把握实务中表现形式变化万千的票据必要项目的。因此,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工作首先应从分散而又复杂的知识点中作归纳类比,通过图表的对照、流程图的展示、票据单据的参照等,以相关课程中学习过的旧知识带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突出重点,根据实务的发展及时更新课件中的知识点。例如,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环节教学中,除常规介绍全英信用证性质、类型、内容外,可以结合目前实务中出现的信用证陷阱问题归纳,通过案例导入,从而实现更好的学生两种能力激励。
(三)恰当选用双语教材与参考资料
区别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缺乏原版引进的双语教材,长期以来规范实务界工作程序主要是依靠国际商会的系列出版物,对于缺乏现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要在不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条件下能很好地审核全英单证是很困难的。而且在双语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本身就因为其利弊相当而颇受争议,而且价格昂贵,语句结构极为不符合我们中文思维。因此笔者认为,实现学生的ZDP转化,选择国内英文教材甚至自己编写双语教材,结合目前本科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适当增加中文解释,或循序渐进式的通过中英文单证过渡,可以减少不具备现有学习能力的同学因为看不懂英文教材而才生厌烦和懈惰感,激发其潜在能力。
(四)前期课程加强培养双语语境
涉外经济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是在大三階段进入国际结算课程的学习,如果在前期先修的一些注重理论学习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等,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尤其注重专业术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双语学习的状态,可以减轻进入国际结算流程、条款等内容学习时的难度,这是实现学生两种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完整协调的教学计划和专业教师的良好沟通、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强调的基础上。
三、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教学条件的分析,采用一套可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弹性教学原则,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探讨多层次双语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尤其强调的是,多层次教学并不是将学生作等级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模块:
(一)教学方式模块
国际结算多层次双语教学方式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包括教师现场授课与实训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授课与实训指导相结合。无论是理论环节还是实践环节的双语教学,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实验室设备形象归纳知识点,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的传统优势方法。
2.多层次角色扮演的开放型实践。多种国际结算流程教学单靠教师陈述式的授课对学生来讲是相当枯燥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设计案例实践教学,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设计多种结算当事方角色,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担当。按照结算流程演练或仿真交易,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不同角色扮演中既可以了解结算方式当事方承担的风险和交易的优劣势,也可以在假设的涉外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对于国际结算这问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二)教学流程模块
针对本科院校中学生英語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进行讲授,并对教学案例通过学生组成的讨论小组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能力较好的同学学习活性带动小组讨论的氛围,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达到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内容导入教师的点拨,在最后的检验测评当中再次作教学评估与总结。
(三)课上探究模块
理论教学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无需教师作累述性的讲解,教师只需精讲关键条款和复杂条款;不同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单证审核关键点等,在实训练习中作点评和指正即可。案例教学方面。目前国内的国际结算双语教材并不规范,而且在实务中不断地出现新型问题和教训,因此,以课本为出发的传统教学必然需要教师及时增加相关案例分析,如国际单证标准化壁垒问题、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等,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交一把入门的钥匙。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实践教学方面。具有实践性质的国际结算课程首先要通过平时作业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形成性考核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同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和社会调查的比重。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可安排4学时实习课,主要以安排学生进行国际结算案例收集等形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课后延伸模块
目前大多数开设涉外经济专业的高校都在尝试建立相关实训基地,主要联系商业银行、工贸企业、涉外经济部门,以安排学生进行国际结算案例收集等形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国际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教高函[2010]15号)、区级教改课题《国际贸易多层次实验实训体系的构建》(2011JGA115)、院级教改(wyjg2011A001)
[参考文献]
[1]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9):148-149.
[2]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教学研究.2008(31):63-64.
[3]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55-56.
[4]徐吟川.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6,(10):61-62.
[5]莫理宁,蔡幸.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经验在地方高校的实践[J].改革与战略,2008,(1):66-67.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经济系 广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