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承载着一个地域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体现在地区、城市、村镇、住所等建筑中。民居聚落建筑有表现传统建筑、近代历史对民居聚落建筑的影响以及少数民族民居聚落建筑特点和艺术特征的作用,完美地展现了城市区位、历史文脉、设计理念和营建技术,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关键词:民居聚落;文化内核;城市景观;传承;演变
新疆伊宁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的民居建筑中具有独立精神,由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理念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当代具有创作动力的文化内核。这里的民居聚落建筑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地球村的文化冲击下,人们也慢慢地开始回想起伊宁市独特的聚落建筑文化。因为只有文化内核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传承和演变中才有用之不竭的精髓。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疆人民对于的住房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1980年左右,是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1990年以后追求的是住房面积,2000年以后追求的是居者有其屋,居者好其屋。随着人民的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有住房,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有一个满足自己对于情怀的追求。近些年伊犁的人民也逐渐从盲目地追求欧洲的建筑风格中回归到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的建筑风格中,继承、弘扬和保护伊宁市的传统居民聚落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和认同。
要传承和演变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就要对这个区位的文化有全新的认识。从建筑与地域的关系来看,“地域”作为一个客观的事物要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段之中,形态、特征和结构及其规律,都有待完成全面的理解和记录。
一、保留和创新城市中的区域民居聚落
伊宁市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建筑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伊宁市的四个历史街区——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都是传统民居聚落,这里的民居聚落都是根据规整的街道,以单体院落为单元逐一组合而成的。单体组成了院落群体,最后构成聚落。沿街而建,每家每户都是由院门、灰度空间、庭院、牲畜棚和民居组成。民居建筑占单体院落的30%,灰度空间占15%,农耕区域占40%,公共区域占15%。民居主要室内空间模式有两种:一字型(包括演变的L形) 和团字型两种。团字型的民居,主要是因为伊犁地区移民文化的多次融合,才形成的在一个民居建筑内出现的多种民族民居形式。虽然民族、经济状况大不相同,住宅营建也没有统一性,但是均采用了庭院形式。庭有花池,栽种花卉和果树,院内以红砖铺地或水泥为地坪。民居经过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保留了可以保暖的高台基、厚墙、小窗,多雨多雪的气候造就了一明两暗和檐廊形式,俄罗斯的门廊风斗、套间、老虎窗,保留了紧凑的布局和厨廊、敞厅等伊斯兰建筑装饰及其特殊的建筑元素。
伊宁市民居聚落的街巷平面可以看到绿化面积较大,庭院与花池的比例较为适中,整体平面形态较为贴合“花园城市”的设计理论。在这些极具文化内核的城市中的民居聚落目前也面对着新旧建筑的风格差异,文化的流失和臆造的混乱场面。后续施工都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探究显示的和地区文化内核的发展双重作用于保护地域建筑文化特点,这样也较为符合当代人的居住习惯,让伊宁市的民居聚落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景观带。
创造新民居的地域性特色是我们追求和拼搏的目标,地域特色也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和纹样,而是从实际出发,在聚落中找寻实体设计处理,利用不同的形式加以改变,传承与演变伊宁市的建筑艺术、建筑工艺。结合当代的建筑理念和营造技术,使其更加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大型房地产项目中出现的地域民居聚落文化
伊宁市有着“塞外江南”的美誉,先后被中国和联合国评为世界性宜居城市。这样的具有民居灵气、文化精华、淳朴气质的地方,自然条件也是屈指可数的。这里的民居被浓郁的多元建筑文化熏陶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自己失去的城市记忆。“闹市通幽”的民居聚落建筑逐渐被各种欧式建筑装饰材料包裹的小区吞没,在这个时候,真的要问一句,我们所欣赏的是什么?居民需要展现的是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风格,品味“闹市通幽”的艺术之美,这样也较为贴合居民的人文情怀。
在全国,无特色、无艺术欣赏价值的项目随处可见,更有的房地产项目张冠李戴,直接搬用苏州园林设计理念放置在祖国的任一地区。这样的住房满足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但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而只有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追求的住宅,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更受欢迎。
三、展现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街
民居聚落建筑在不断变化,“民族建筑聚落”与“民族地区”的相互影响和谐发展,需要协调好保护和更新、发展旅游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生活变化,以及人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后,这些也必定会影响到民居聚落建筑的发展。因此要把握关键性因素,在变化中找寻可以驾驭的发展形式,识别基本的创作规律,运用文化特色,并且与传统民居聚落建筑相互融合,创造一种原始的、朴实的美。保持优良的传统,并且在新的时期突出地区建筑文化,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突显浓厚的建筑聚落文化的范例有很多,西藏山南地区“康珠特色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里古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结构,工艺精湛,体现了一个完整的 “藏域风格”。在聚落的设计中,运用了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语言,在开发的同时进行了保护,设计建设了体现滨河特色的街道。整体设计也与自己环境相和谐,强调了水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建筑文化,改善了居民居住城市聚落面貌,弘扬了民族文化。
四、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民居聚落文化内核
在伊宁市,如果需要找寻传统民居聚落建筑,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应去哪里。自己此时也是惋惜的,传统的建筑聚落越来越少,变成了千城一面的普通地方。一个城市是需要特点,需要历史的记忆和文化内核的积淀的。 我们的生活如今具有许多的情趣,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特色,但是我们的城市却一模一样。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市革新的时候,需要从长计议。要建设但是不能破坏,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遗迹,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聚落建筑是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不能臆造的,这个道理极其简单。青年人生活在这样雷同的城市里,不了解传统建筑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无从培养和传承传统建筑的兴趣和责任。建筑大师张锦秋说:“现代城市需要达到三化,1、现代化,2、生态化,3、历史文化的传承。设计西安的建筑和设计广州、深圳的建筑不一样,要有西安的气质。建议开发商把高、奇、特的建筑建设到城外去,不能影响古都西安的 ,一个城市需要有历史的延续,我不能当历史的罪人。”
五、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城市印记。城市景观设计的定位,一般会突出地域性和地方特色。在伊宁市市区内一些房地产项目突出的却是以低廉的仿欧古典雕塑、古罗马柱式、希腊柱式和石膏门楣等。这样的景观远离了人民,脱离了现代化、脱离了科学与民主意识、脱离了和谐的人地关系。有些楼盘前方仿照国外的雕塑,这些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也不加修改,也看不到哪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景观炒作,没有尊重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城市的聚落建筑中“显眼”同时也很“扎眼”。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景观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人地关系。首先,景观需要有地区身份证,需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应该是是现代的,也是群众喜欢的。其次,需要改善现有的聚落的居住环境,减轻城市的环境负荷。面对极为丰富的伊宁市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统一性的景观,具有特点,也具有文化的教育意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些区位特点都与居民的需要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城市景观贴近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这个城市的民居聚落就有了生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伊宁市近几十年来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城市的文脉延续却较为欠缺。最近出现了一些景观雕塑点缀,使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象征大大提升。雕塑属于大环境的一部分,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塑,具有地方特色、聚落特征,并且营造了和谐的景观。所有雕塑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单位、多工种协同工作,需要所有人员的配合,也是每一个居民的责任。
六、结语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保护,其次是继承,最后是创新。只有在地域性的建筑保护的时注重传统民居的地域建筑特色,只有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把这些传统的、民族的聚落建筑艺术特征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才能使传承的传统的聚落建筑精华在城市里得以发扬。
一个住宅、一个城市、一个景观、一个区位都可以折射出传统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这种文化内核可以从一个城市的宏观到微观逐渐地去展现、延续和创新。在后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性和时代性,注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注重地域建筑与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使优秀的、浓郁的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演变,使得伊宁市更具特征、更具生命力。在社会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内核,应作为一个使命来承担。这也印证了《北京宪章》中所说“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更有义务科学的发掘、整理本土文化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结合,要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王波,周波.从原生性街区走向可持续发展[J].规划师,2004,(09).
[3]单德启.人与居住环境,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于振复.中国建筑的义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曹旭,新疆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聚落建筑艺术。
关键词:民居聚落;文化内核;城市景观;传承;演变
新疆伊宁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的民居建筑中具有独立精神,由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理念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当代具有创作动力的文化内核。这里的民居聚落建筑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地球村的文化冲击下,人们也慢慢地开始回想起伊宁市独特的聚落建筑文化。因为只有文化内核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传承和演变中才有用之不竭的精髓。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疆人民对于的住房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1980年左右,是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1990年以后追求的是住房面积,2000年以后追求的是居者有其屋,居者好其屋。随着人民的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有住房,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有一个满足自己对于情怀的追求。近些年伊犁的人民也逐渐从盲目地追求欧洲的建筑风格中回归到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的建筑风格中,继承、弘扬和保护伊宁市的传统居民聚落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和认同。
要传承和演变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就要对这个区位的文化有全新的认识。从建筑与地域的关系来看,“地域”作为一个客观的事物要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段之中,形态、特征和结构及其规律,都有待完成全面的理解和记录。
一、保留和创新城市中的区域民居聚落
伊宁市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建筑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伊宁市的四个历史街区——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都是传统民居聚落,这里的民居聚落都是根据规整的街道,以单体院落为单元逐一组合而成的。单体组成了院落群体,最后构成聚落。沿街而建,每家每户都是由院门、灰度空间、庭院、牲畜棚和民居组成。民居建筑占单体院落的30%,灰度空间占15%,农耕区域占40%,公共区域占15%。民居主要室内空间模式有两种:一字型(包括演变的L形) 和团字型两种。团字型的民居,主要是因为伊犁地区移民文化的多次融合,才形成的在一个民居建筑内出现的多种民族民居形式。虽然民族、经济状况大不相同,住宅营建也没有统一性,但是均采用了庭院形式。庭有花池,栽种花卉和果树,院内以红砖铺地或水泥为地坪。民居经过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保留了可以保暖的高台基、厚墙、小窗,多雨多雪的气候造就了一明两暗和檐廊形式,俄罗斯的门廊风斗、套间、老虎窗,保留了紧凑的布局和厨廊、敞厅等伊斯兰建筑装饰及其特殊的建筑元素。
伊宁市民居聚落的街巷平面可以看到绿化面积较大,庭院与花池的比例较为适中,整体平面形态较为贴合“花园城市”的设计理论。在这些极具文化内核的城市中的民居聚落目前也面对着新旧建筑的风格差异,文化的流失和臆造的混乱场面。后续施工都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探究显示的和地区文化内核的发展双重作用于保护地域建筑文化特点,这样也较为符合当代人的居住习惯,让伊宁市的民居聚落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景观带。
创造新民居的地域性特色是我们追求和拼搏的目标,地域特色也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和纹样,而是从实际出发,在聚落中找寻实体设计处理,利用不同的形式加以改变,传承与演变伊宁市的建筑艺术、建筑工艺。结合当代的建筑理念和营造技术,使其更加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大型房地产项目中出现的地域民居聚落文化
伊宁市有着“塞外江南”的美誉,先后被中国和联合国评为世界性宜居城市。这样的具有民居灵气、文化精华、淳朴气质的地方,自然条件也是屈指可数的。这里的民居被浓郁的多元建筑文化熏陶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自己失去的城市记忆。“闹市通幽”的民居聚落建筑逐渐被各种欧式建筑装饰材料包裹的小区吞没,在这个时候,真的要问一句,我们所欣赏的是什么?居民需要展现的是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风格,品味“闹市通幽”的艺术之美,这样也较为贴合居民的人文情怀。
在全国,无特色、无艺术欣赏价值的项目随处可见,更有的房地产项目张冠李戴,直接搬用苏州园林设计理念放置在祖国的任一地区。这样的住房满足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但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而只有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追求的住宅,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更受欢迎。
三、展现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街
民居聚落建筑在不断变化,“民族建筑聚落”与“民族地区”的相互影响和谐发展,需要协调好保护和更新、发展旅游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生活变化,以及人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后,这些也必定会影响到民居聚落建筑的发展。因此要把握关键性因素,在变化中找寻可以驾驭的发展形式,识别基本的创作规律,运用文化特色,并且与传统民居聚落建筑相互融合,创造一种原始的、朴实的美。保持优良的传统,并且在新的时期突出地区建筑文化,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突显浓厚的建筑聚落文化的范例有很多,西藏山南地区“康珠特色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里古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结构,工艺精湛,体现了一个完整的 “藏域风格”。在聚落的设计中,运用了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语言,在开发的同时进行了保护,设计建设了体现滨河特色的街道。整体设计也与自己环境相和谐,强调了水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建筑文化,改善了居民居住城市聚落面貌,弘扬了民族文化。
四、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民居聚落文化内核
在伊宁市,如果需要找寻传统民居聚落建筑,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应去哪里。自己此时也是惋惜的,传统的建筑聚落越来越少,变成了千城一面的普通地方。一个城市是需要特点,需要历史的记忆和文化内核的积淀的。 我们的生活如今具有许多的情趣,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特色,但是我们的城市却一模一样。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市革新的时候,需要从长计议。要建设但是不能破坏,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遗迹,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聚落建筑是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不能臆造的,这个道理极其简单。青年人生活在这样雷同的城市里,不了解传统建筑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无从培养和传承传统建筑的兴趣和责任。建筑大师张锦秋说:“现代城市需要达到三化,1、现代化,2、生态化,3、历史文化的传承。设计西安的建筑和设计广州、深圳的建筑不一样,要有西安的气质。建议开发商把高、奇、特的建筑建设到城外去,不能影响古都西安的 ,一个城市需要有历史的延续,我不能当历史的罪人。”
五、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城市印记。城市景观设计的定位,一般会突出地域性和地方特色。在伊宁市市区内一些房地产项目突出的却是以低廉的仿欧古典雕塑、古罗马柱式、希腊柱式和石膏门楣等。这样的景观远离了人民,脱离了现代化、脱离了科学与民主意识、脱离了和谐的人地关系。有些楼盘前方仿照国外的雕塑,这些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也不加修改,也看不到哪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景观炒作,没有尊重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城市的聚落建筑中“显眼”同时也很“扎眼”。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景观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人地关系。首先,景观需要有地区身份证,需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应该是是现代的,也是群众喜欢的。其次,需要改善现有的聚落的居住环境,减轻城市的环境负荷。面对极为丰富的伊宁市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统一性的景观,具有特点,也具有文化的教育意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些区位特点都与居民的需要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城市景观贴近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这个城市的民居聚落就有了生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伊宁市近几十年来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城市的文脉延续却较为欠缺。最近出现了一些景观雕塑点缀,使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象征大大提升。雕塑属于大环境的一部分,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塑,具有地方特色、聚落特征,并且营造了和谐的景观。所有雕塑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单位、多工种协同工作,需要所有人员的配合,也是每一个居民的责任。
六、结语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保护,其次是继承,最后是创新。只有在地域性的建筑保护的时注重传统民居的地域建筑特色,只有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把这些传统的、民族的聚落建筑艺术特征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才能使传承的传统的聚落建筑精华在城市里得以发扬。
一个住宅、一个城市、一个景观、一个区位都可以折射出传统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这种文化内核可以从一个城市的宏观到微观逐渐地去展现、延续和创新。在后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性和时代性,注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注重地域建筑与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使优秀的、浓郁的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演变,使得伊宁市更具特征、更具生命力。在社会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内核,应作为一个使命来承担。这也印证了《北京宪章》中所说“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更有义务科学的发掘、整理本土文化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结合,要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王波,周波.从原生性街区走向可持续发展[J].规划师,2004,(09).
[3]单德启.人与居住环境,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于振复.中国建筑的义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曹旭,新疆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聚落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