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7年,随着传统媒体由纸媒向网媒的全面过渡,美国《时代》杂志资深新闻摄影师、《数码摄影记者》杂志(The Digital Journalist)的创始人Dirck Halstead便发出惊人的预言:图片行业的10级地震就要发生,未来的新闻摄影发展将以动态影像为主!
动态从新闻开始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新闻摄影界,《达拉斯晨报》的摄影记者已经完全改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动态影像,然后使用抓图的方式从中截取静态图片用于印刷版的报纸,流媒体的视频文件则被挂在报纸的网站上;马格南图片社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摄影师的作品被制作成多媒体摄影专题,不再是以往单纯静态照片的组合,而是配合了各种声音、文字及其他图表;汇集了当代顶尖的报道摄影工作者的VII图片社也选择了多媒体,其首次欧洲研讨会的话题很多是围绕摄影专题的动态化表现趋势而展开;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NPPA)目前主要的工作则是培训摄影记者成为多媒体记者。
张丹的震撼
英国《卫报》是动态影像推行者的代表。在其网站上,视频报道不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09年10月,新中国60周年大庆的阅兵视频报道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是一段只有3分42秒的动态影像,摄影师是英国《卫报》的摄影记者张丹(Dan Chung),他用佳能EOS 5D Mark II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经过后期剪辑,成为一段非常震撼人心的影像。视频以高度精练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飞速发展与风云变幻,其简洁的画面、出众的画质、快慢交替的节奏以及恰当的背景音乐,组合成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多媒体,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个“短暂而震撼”的动态影像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势不可挡的流媒体
当然,静态照片并不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时静态照片能捕捉到一些人的肉眼或视频无法捕捉到的瞬间画面,因而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样的例子在人类一百七十余年的摄影史上数不胜数。因此,Dirck Halstead所预言的静态影像即将死亡、动态影像将成为未来新闻摄影主体的观点似乎过于激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静态图片,影像和声音能更好地讲述故事,因而更能吸引观众。新闻摄影由静态朝动态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动静结合的形式——流媒体,已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
所谓流媒体,即作品中不仅有静态图像的展示,还有视频、音频、动态文字等,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角给读者叙述一个故事或传达某种信息。在一个流媒体中,动态影像起着支柱的作用。因此,前文所述的英国《卫报》记者张丹(Dan Chung)拍摄的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的动态影像实际上就是一个流媒体作品。“它让我们用一种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来讲述新闻故事”,这位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出色华裔摄影记者如是说。
流媒体既具有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性,又具有电视传播的影像动态性,播放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具有极广泛的大众受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图文阅读。
概述
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而言,流媒体也具有极大的魅力。在新的形势下,摄影人也需转变观念,不但要学会拍摄静态的影像,还要掌握动态影像的拍摄与剪辑技术,乃至音频、动画、特效、互动等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技术,才能拍到更多的优秀照片,才能得到更多摄影的乐趣。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降低了拍摄的门槛,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市民记者”,比如《京华时报》的头版曾刊登的市民用手机拍摄的地铁火灾,《新京报》的视觉总监何龙盛认为嫦娥一号探月的照片中,拍得最好的是业余爱好者的照片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业余摄影师和职业摄影师完全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试高低。
动静融合的流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不是未雨绸缪,因为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不管你是否留恋过去,不管你是否已经发觉,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发生——既然“狼”已经来了,且不一定是件坏事,那我们不妨一起与“狼”共舞吧。
(责任编辑:金俊)
动态从新闻开始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新闻摄影界,《达拉斯晨报》的摄影记者已经完全改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动态影像,然后使用抓图的方式从中截取静态图片用于印刷版的报纸,流媒体的视频文件则被挂在报纸的网站上;马格南图片社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摄影师的作品被制作成多媒体摄影专题,不再是以往单纯静态照片的组合,而是配合了各种声音、文字及其他图表;汇集了当代顶尖的报道摄影工作者的VII图片社也选择了多媒体,其首次欧洲研讨会的话题很多是围绕摄影专题的动态化表现趋势而展开;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NPPA)目前主要的工作则是培训摄影记者成为多媒体记者。
张丹的震撼
英国《卫报》是动态影像推行者的代表。在其网站上,视频报道不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09年10月,新中国60周年大庆的阅兵视频报道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是一段只有3分42秒的动态影像,摄影师是英国《卫报》的摄影记者张丹(Dan Chung),他用佳能EOS 5D Mark II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经过后期剪辑,成为一段非常震撼人心的影像。视频以高度精练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飞速发展与风云变幻,其简洁的画面、出众的画质、快慢交替的节奏以及恰当的背景音乐,组合成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多媒体,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个“短暂而震撼”的动态影像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势不可挡的流媒体
当然,静态照片并不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时静态照片能捕捉到一些人的肉眼或视频无法捕捉到的瞬间画面,因而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样的例子在人类一百七十余年的摄影史上数不胜数。因此,Dirck Halstead所预言的静态影像即将死亡、动态影像将成为未来新闻摄影主体的观点似乎过于激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静态图片,影像和声音能更好地讲述故事,因而更能吸引观众。新闻摄影由静态朝动态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动静结合的形式——流媒体,已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
所谓流媒体,即作品中不仅有静态图像的展示,还有视频、音频、动态文字等,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角给读者叙述一个故事或传达某种信息。在一个流媒体中,动态影像起着支柱的作用。因此,前文所述的英国《卫报》记者张丹(Dan Chung)拍摄的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的动态影像实际上就是一个流媒体作品。“它让我们用一种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来讲述新闻故事”,这位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出色华裔摄影记者如是说。
流媒体既具有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性,又具有电视传播的影像动态性,播放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具有极广泛的大众受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图文阅读。
概述
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而言,流媒体也具有极大的魅力。在新的形势下,摄影人也需转变观念,不但要学会拍摄静态的影像,还要掌握动态影像的拍摄与剪辑技术,乃至音频、动画、特效、互动等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技术,才能拍到更多的优秀照片,才能得到更多摄影的乐趣。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降低了拍摄的门槛,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市民记者”,比如《京华时报》的头版曾刊登的市民用手机拍摄的地铁火灾,《新京报》的视觉总监何龙盛认为嫦娥一号探月的照片中,拍得最好的是业余爱好者的照片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业余摄影师和职业摄影师完全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试高低。
动静融合的流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不是未雨绸缪,因为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不管你是否留恋过去,不管你是否已经发觉,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发生——既然“狼”已经来了,且不一定是件坏事,那我们不妨一起与“狼”共舞吧。
(责任编辑: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