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融合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7年,随着传统媒体由纸媒向网媒的全面过渡,美国《时代》杂志资深新闻摄影师、《数码摄影记者》杂志(The Digital Journalist)的创始人Dirck Halstead便发出惊人的预言:图片行业的10级地震就要发生,未来的新闻摄影发展将以动态影像为主!
  
  动态从新闻开始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新闻摄影界,《达拉斯晨报》的摄影记者已经完全改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动态影像,然后使用抓图的方式从中截取静态图片用于印刷版的报纸,流媒体的视频文件则被挂在报纸的网站上;马格南图片社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摄影师的作品被制作成多媒体摄影专题,不再是以往单纯静态照片的组合,而是配合了各种声音、文字及其他图表;汇集了当代顶尖的报道摄影工作者的VII图片社也选择了多媒体,其首次欧洲研讨会的话题很多是围绕摄影专题的动态化表现趋势而展开;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NPPA)目前主要的工作则是培训摄影记者成为多媒体记者。
  
  张丹的震撼
  
  英国《卫报》是动态影像推行者的代表。在其网站上,视频报道不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09年10月,新中国60周年大庆的阅兵视频报道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是一段只有3分42秒的动态影像,摄影师是英国《卫报》的摄影记者张丹(Dan Chung),他用佳能EOS 5D Mark II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经过后期剪辑,成为一段非常震撼人心的影像。视频以高度精练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飞速发展与风云变幻,其简洁的画面、出众的画质、快慢交替的节奏以及恰当的背景音乐,组合成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多媒体,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个“短暂而震撼”的动态影像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势不可挡的流媒体
  
  当然,静态照片并不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时静态照片能捕捉到一些人的肉眼或视频无法捕捉到的瞬间画面,因而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样的例子在人类一百七十余年的摄影史上数不胜数。因此,Dirck Halstead所预言的静态影像即将死亡、动态影像将成为未来新闻摄影主体的观点似乎过于激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静态图片,影像和声音能更好地讲述故事,因而更能吸引观众。新闻摄影由静态朝动态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动静结合的形式——流媒体,已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
  所谓流媒体,即作品中不仅有静态图像的展示,还有视频、音频、动态文字等,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角给读者叙述一个故事或传达某种信息。在一个流媒体中,动态影像起着支柱的作用。因此,前文所述的英国《卫报》记者张丹(Dan Chung)拍摄的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的动态影像实际上就是一个流媒体作品。“它让我们用一种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来讲述新闻故事”,这位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出色华裔摄影记者如是说。
  流媒体既具有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性,又具有电视传播的影像动态性,播放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具有极广泛的大众受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图文阅读。
  
  概述
  
  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而言,流媒体也具有极大的魅力。在新的形势下,摄影人也需转变观念,不但要学会拍摄静态的影像,还要掌握动态影像的拍摄与剪辑技术,乃至音频、动画、特效、互动等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技术,才能拍到更多的优秀照片,才能得到更多摄影的乐趣。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降低了拍摄的门槛,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市民记者”,比如《京华时报》的头版曾刊登的市民用手机拍摄的地铁火灾,《新京报》的视觉总监何龙盛认为嫦娥一号探月的照片中,拍得最好的是业余爱好者的照片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业余摄影师和职业摄影师完全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试高低。
  动静融合的流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这不是未雨绸缪,因为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不管你是否留恋过去,不管你是否已经发觉,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发生——既然“狼”已经来了,且不一定是件坏事,那我们不妨一起与“狼”共舞吧。
  (责任编辑:金俊)
其他文献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印记,不同的摄影创作者也会作为时代的见证人而记录下时代的印记。陈雷的摄影创作几乎全部立足于北京,用他独到的摄影眼光来审视身边的百姓生活,以纪实的语言来记录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他的作品从局部表达了时代的内涵,反映了北京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自然状态。作为一名资深的摄影人,陈雷的胶片摄影作品不仅具有成熟的风格,而且有着记住今天,告诉未来的深远意义。
风云际会 许立新 摄 - 佳能EOS 5D markIII,16-35mm镜头,光圈F8,速度1/30秒  摄影是瞬间艺术,也是光影艺术。不同的光影能够赋予摄影作品不同的魅力。在用光技术中,逆光最具特色,能够为观者呈现强烈的氛围和独到的情感。许立新的作品展现出他对逆光熟练的运用于掌控,无论是彩霞满天的绚丽风景还是室内劳作的民间百姓,他都以逆光的角度与精到的构图来完成拍摄,浓郁的氛围和光影抒写了自然
风光摄影师之所以起早贪黑地在日出日落进行拍摄,是因为此时光线色温变化非常丰富,日出前,高色温会使景物蒙上幽蓝的色彩;日出时,景物又会产生金黄耀眼的低色温效果;日出后,景物的色温会逐渐提升至正常。在此期间,摄影师不仅能够拍摄到丰富的色彩效果,更会捕捉到光影时刻变幻的魅力。但很多时候,比如多云天气时,色彩的表现力会较为平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后期技术对色彩进行调整,至于调整为冷色好还是暖色好,则因人
PS里打开一张图片,执行图象-调整-色彩平衡命令,弹出色彩平衡命令对话框.,我们可以看到调整面板上位于左面分别有青色、洋红、黄色,位于右面分别有红色、绿色、蓝色,非常直观地显示三个原色和对应的补色,位于下面的色彩平衡中则有三个选项,分别是阴影、中间调、高光。  色彩平衡可以改变整个画面的色彩倾向,也可以分别对画面的明暗部位进行相关的色彩调整。当选择阴影进行调整的时候,虽然整个画面都会产生变化,但是
每逢寒冬,北京的最低气温都会达到零下15摄氏度,东北更有地方能让人体会到近零下40摄氏度的刺激。即使是南方,一些地区那种阴冷潮湿也不好受。所以,大家也就有机会来拍拍表现寒意的作品。寒意,可以从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环境中感受到,可以从冰冷僵硬的物体上接触到,也可以从人们的神情举止中领会到。  拍摄寒意,重在画面形式与内涵带给人的感受。单纯表现寒冷的环境往往不如加入人的元素能给人更直接的传达。所以,捕
【编者按】皮影戏作为中国一项传播较为广泛的民间艺术,拍摄者之多自不必言说。作者刚一听说这个故事后,并没有着急上手拍摄,而是先和老师、孩子聊天。彼此熟悉后,他才慢慢开始进入创作状态。刚听说这个故事时,他便对“学校”二字产生了兴趣,细细琢磨下,就非常肯定地将自己这组作品定位在传承上。    偶尔从朋友口中得知在当地徐庄镇邢山顶村有一个家庭皮影戏班,班主任叫邢如雨。乍听之下,被家庭学校几个字吸引了,有了
三都澳风光 林若晗 摄  “山海川岛湖林洞,一品清新醉闽东。”蕉城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國斯文地"之美誉。  “三都澳”位于宁德市东南部,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澳内水深波平,岛礁形态各异,峰奇石怪。在绵延 1.84 万公里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它就是“世界少有,中国第一”的天然深水良港,被誉为“海上天湖”。白鹭洲晨曲 林若晗 摄  “支
仅有一只“大炮”还是不够的,这些实用的附件可以帮你更好的操作它们,甚至有时候附件的好坏能决定拍摄时的成功率。  长焦镜头已经很大很沉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往上面套上一个脚架环呢?这是很多人不喜欢脚架接环的理由。但是,脚架接环可不是让镜头看着更专业的装饰品,合理使用能大大减轻你的拍摄负担。这是因为当相机安装上长焦镜头拍摄时,整体重心前移。此时如果你将三脚架或独脚架的快装板固定在机身上,那么会导致严重的
战争时期,一个国家主要靠武力影响世界;和平时期,则主要通过经济和文化等途径来展示一个国家的威力,体育也是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途径。继乒乓球之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排球又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国球”。只可惜,这只是“半个国球”,因为阴盛阳衰,因为女排都五连冠了,男排还冒不了一泡。但反倒使女排的成就更加夺目。  女排夺冠是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一页,也扩展成了中国人民心情史上的辉煌一页。不仅是全民关注的新
冬季的哈尔滨洋溢着无限的魅力,尤其是清晨的松花江畔,洁白的雾凇犹如玉树琼花,美不胜收。哈尔滨摄影家王冰总是随身携带着卡片相机,捕捉着身边的美景。虽然卡片相机在成像品质上不及单反相机,但是只要把控好了最佳光圈以及合适的光线,同样可以很好地展现出雾凇的质感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