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真可谓是呕心沥血育英才。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各地都聘请专家名师讲课,以便于将别人的经验用于自身的教学之中。可一些人的盲目“借经”却令人深思。最近,听了语文教师的两节课,其中,在课堂结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全篇内容的活动。突出“表演”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对此本人谈几点看法。
一、应正确把握教学与表演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做到“统一”,教师一方面应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先潜心钻研课文,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告诉学生,另一方面还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益。演员则是凭借舞台,进入角色,再现故事情境,使观众得以美的享受,这两种任务和手段各不相同。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表演课,至于要表演全课内容,应放在课外或第二课堂进行。
二、应明确表演目的
实施情景教学,恰当、适度的表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但多演未必就好,有些常识性课文就不能演,多演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表演要选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短。如果从头到尾的演,既费时又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也易流于形式。
三、应结合实际发挥创新
处在当今教改的时期,“弃旧图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做到思想新、语言新、方法新,才会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变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另外,每人都有各自的情况,别人的做法未必符合自己的实际,这个实际指的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方面情况。别人的经验到自己手中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可以革新。但机械地搬用经验的做法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表演”的目的,宜在引发兴趣,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易学、乐学,直到善学。表演是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仅此而已,我们看重的应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为此,要克服盲目效仿,多一点有的放矢,提倡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在学习别人经验、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多有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一、应正确把握教学与表演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做到“统一”,教师一方面应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先潜心钻研课文,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告诉学生,另一方面还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益。演员则是凭借舞台,进入角色,再现故事情境,使观众得以美的享受,这两种任务和手段各不相同。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表演课,至于要表演全课内容,应放在课外或第二课堂进行。
二、应明确表演目的
实施情景教学,恰当、适度的表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但多演未必就好,有些常识性课文就不能演,多演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表演要选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短。如果从头到尾的演,既费时又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也易流于形式。
三、应结合实际发挥创新
处在当今教改的时期,“弃旧图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做到思想新、语言新、方法新,才会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变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另外,每人都有各自的情况,别人的做法未必符合自己的实际,这个实际指的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方面情况。别人的经验到自己手中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可以革新。但机械地搬用经验的做法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表演”的目的,宜在引发兴趣,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易学、乐学,直到善学。表演是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仅此而已,我们看重的应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为此,要克服盲目效仿,多一点有的放矢,提倡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在学习别人经验、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多有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