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汗水和积淀;任何成绩的背后,都需要一个又一个细节的支撑。近年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一改往日粗放式做法,从每一名学生入手,从细枝末节着手,科学分工、细化责任,使学生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及省市级各项荣誉称号。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永明告诉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学生管理更科学化、全面化、精细化,学校借鉴政府管理理念,探索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径,彻底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做到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护航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让我们通过三组镜头,探寻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学生管理模式。
镜头一:让实习信息及时反馈
12电气自动化班班主任张赛芬正走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话的是他们班的学生何杰。何杰向班主任反映,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没有按时给实习生发工资。除了何杰以外,学生柴嘉裕、柴宇艇也在该单位实习。虽然只有三名实习生,但该实习点依然成立了网格小组,作为网格小组组长的何杰,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没过多久,张赛芬老师又陆续接到了这三位学生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自己的孩子辛苦实习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家长们意见都比较大。张赛芬老师安抚了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后,急忙赶到了三位学生实习的企业。
通过与企业老板沟通,张赛芬老师得知企业不发工资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老板向张赛芬老师保证,当月一定补发所有实习学生的工资。张赛芬老师立即给三位学生家长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企业的困境和承诺,得到了家长的体谅。张赛芬老师又去了三位学生的宿舍,鼓励他们坚持实习,并向他们保证应发工资当月一定到位。
镜头背后:“网格”精细,学生管理无盲点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对原有的格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从而形成基层管理“网格”。在现有班级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学生特点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避免学校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在日常学习生活阶段,学校按照“合理界定、全面覆盖、责任明确”的原则,每一个班级以小组、寝室为单位组建网格,以组长或寝室长为网格小组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结对的处室长组成班级德育团队,分别担任一个或若干个网格长;由班主任为班级网格的总负责。
在实习阶段,由于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点较为分散,学校就将所有实习的学生按实习工作的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实习生“总网格图”由各系部、实习班级组成。班级为单元网格,每个单元网格根据实习单位再分为若干个子网格,依据具体情况(寝室、工作小组等)还可以将同一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划分为更小的网格,直至做到每一位实习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跟踪与监督有力。总之,实习生网格划分做到了“一格一点”,通过管理通道的畅通无阻,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最终实现对实习生的“精细化”管理。
为切实加强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力度,学校特成立“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实习生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招生就业处的处室人员担任,成员由各系部负责人、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班班主任组成。
以班级为单位的子网格实行“三员制”,即一名督导员、一名网格管理员和一名网格通讯员。督导员由各系部负责人担任,负责本系部实习生网格管理工作;网格管理员由各实习班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担任,全面负责自己班级网格中实习生的巡视、安全教育与管理,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和相关领导;网格通讯员由各班班长或宣传委员担任,收集实习日记、通讯,报道实习生优秀事迹等。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都能管,精细化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再无盲点。
镜头二:为学生布设安全网络
每个周日下午3点,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门口,学生和家长逐渐多了起来——双休日回家的学生开始陆续返校。这时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十几名头戴小黄帽的学生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以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与此同时,在舟山市文化广场等几处热闹地段,由协警和学生组成的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正在认真巡查,防范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在学校教室和寝室内,校园安全管理团队的人员正在有秩序地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镜头背后:组团服务,学生安全无小事
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基础差、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种种问题,使学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隐忧”无处不在。
为了加强管理力度,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组建班级德育团队,负责学生日常德育工作。每个班级德育团队由班主任担任总负责,各班干部负责班级网格小组成员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学校团委和校外辅导员负责学生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
除了班级德育团队,学校还针对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组建了专门的特色团队进行对口服务,力求做到每件事都有相关团队负责到位。以学校安全工作为例,学校加强安控团队建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7S”管理团队、校园安全管理团队、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多重保障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安全。
学校还与公安局、检察院、看守所、强制戒毒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组建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讲座、禁毒知识讲座、应急演练、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类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组建校园110,由辖区城东派出所警务人员与学生处、协警、学生纠察队协同工作,保障校园安全,在校园周边形成安全工作联防服务体系;推行“7S”管理进教室、进寝室活动,打造一支高素养的“7S”管理团队,规范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组建校园安全管理团队,认真做好交通安全、火灾防范、食品卫生、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安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对“问题”学生展开安全隐患排查,形成覆盖校园的安全网络,创造平安的校园环境;学生处工作人员、协警、学生纠察队成员组成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节假日在市文化广场等学生易集聚的区域进行巡查,对无故聚集、游荡的学生进行劝返,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教育和引导,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 镜头三:让学生融入校园
2012年9月的一天,新生开学不久。在学生寝室内,电子自动化班的专业任课老师正在和一学生谈心。
学生名叫施林旻。通过和结对寝室的学生进行交流,专业课老师发现施林旻性格极其内向,从不与同宿舍同学交流。
在工作交流会议上,专业课老师将施林旻的情况告知其班主任。班主任通过联系学生家长,得知施林旻有自闭倾向。
通过重新调配寝室,班主任安排施林旻与两个志趣相投的同学住到一起,每天一起起床、吃饭、上课、打扫卫生。慢慢地,施林旻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通过结对老师定期的谈心、开导,施林旻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
镜头背后:制度保障,于细微处见精神
中职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人格逐步健全和成型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思想意志不稳定、个性突出、叛逆等特点,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方法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正因如此,学校配套“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注重特殊学生,关注学生寝室这一隐忧滋生区域,强化日常巡查与教育,于细微之处体现“差异化”“长效性”的管理精神。
特殊学生结对制度: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特殊学生名单,安排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结对帮教。结对帮教的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紧密配合,认真分析结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的不足,耐心地找出其成因,并真诚、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结对教师要负责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月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两次以上,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总结,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以上,每学期家访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和联系都要有记录,并将学生转化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进行反馈。
学生寝室结对制度:由班主任确定学生寝室教师结对名单。结对教师每周下寝室1次以上,深入学生宿舍时应做到 “三帮”(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和“两导”(对学生进行成才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结对寝室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检查督促学生做好寝室的卫生和内务整理工作,认真解决结对寝室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相关信息。
日常教育管理协作制度:德育团队成员必须积极参加班级各项德育工作,协助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成长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每周参与自修课管理一次,每月协同班主任上一堂主题班会课。在全校性学生活动或班级的重大活动中,德育团队成员应协助班主任管理好学生,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发现学生违纪违规现象,应立即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并向班主任反馈信息;协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好班干部培养和防流控辍工作。
工作交流制度:以班主任为主体,认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每月组织本班级德育团队成员进行工作交流,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堵”为“疏”,将教师的关爱播撒进每一位学生内心的角落;化整为零,用精细的制度取代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性化管理”新途径。
任何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汗水和积淀;任何成绩的背后,都需要一个又一个细节的支撑。近年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一改往日粗放式做法,从每一名学生入手,从细枝末节着手,科学分工、细化责任,使学生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及省市级各项荣誉称号。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永明告诉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学生管理更科学化、全面化、精细化,学校借鉴政府管理理念,探索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径,彻底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做到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护航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让我们通过三组镜头,探寻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学生管理模式。
镜头一:让实习信息及时反馈
12电气自动化班班主任张赛芬正走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话的是他们班的学生何杰。何杰向班主任反映,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没有按时给实习生发工资。除了何杰以外,学生柴嘉裕、柴宇艇也在该单位实习。虽然只有三名实习生,但该实习点依然成立了网格小组,作为网格小组组长的何杰,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没过多久,张赛芬老师又陆续接到了这三位学生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自己的孩子辛苦实习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家长们意见都比较大。张赛芬老师安抚了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后,急忙赶到了三位学生实习的企业。
通过与企业老板沟通,张赛芬老师得知企业不发工资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老板向张赛芬老师保证,当月一定补发所有实习学生的工资。张赛芬老师立即给三位学生家长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企业的困境和承诺,得到了家长的体谅。张赛芬老师又去了三位学生的宿舍,鼓励他们坚持实习,并向他们保证应发工资当月一定到位。
镜头背后:“网格”精细,学生管理无盲点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对原有的格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从而形成基层管理“网格”。在现有班级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学生特点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避免学校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在日常学习生活阶段,学校按照“合理界定、全面覆盖、责任明确”的原则,每一个班级以小组、寝室为单位组建网格,以组长或寝室长为网格小组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结对的处室长组成班级德育团队,分别担任一个或若干个网格长;由班主任为班级网格的总负责。
在实习阶段,由于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点较为分散,学校就将所有实习的学生按实习工作的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实习生“总网格图”由各系部、实习班级组成。班级为单元网格,每个单元网格根据实习单位再分为若干个子网格,依据具体情况(寝室、工作小组等)还可以将同一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划分为更小的网格,直至做到每一位实习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跟踪与监督有力。总之,实习生网格划分做到了“一格一点”,通过管理通道的畅通无阻,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最终实现对实习生的“精细化”管理。
为切实加强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力度,学校特成立“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实习生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招生就业处的处室人员担任,成员由各系部负责人、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班班主任组成。
以班级为单位的子网格实行“三员制”,即一名督导员、一名网格管理员和一名网格通讯员。督导员由各系部负责人担任,负责本系部实习生网格管理工作;网格管理员由各实习班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担任,全面负责自己班级网格中实习生的巡视、安全教育与管理,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和相关领导;网格通讯员由各班班长或宣传委员担任,收集实习日记、通讯,报道实习生优秀事迹等。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都能管,精细化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再无盲点。
镜头二:为学生布设安全网络
每个周日下午3点,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门口,学生和家长逐渐多了起来——双休日回家的学生开始陆续返校。这时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十几名头戴小黄帽的学生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以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与此同时,在舟山市文化广场等几处热闹地段,由协警和学生组成的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正在认真巡查,防范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在学校教室和寝室内,校园安全管理团队的人员正在有秩序地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镜头背后:组团服务,学生安全无小事
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基础差、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种种问题,使学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隐忧”无处不在。
为了加强管理力度,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组建班级德育团队,负责学生日常德育工作。每个班级德育团队由班主任担任总负责,各班干部负责班级网格小组成员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学校团委和校外辅导员负责学生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
除了班级德育团队,学校还针对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组建了专门的特色团队进行对口服务,力求做到每件事都有相关团队负责到位。以学校安全工作为例,学校加强安控团队建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7S”管理团队、校园安全管理团队、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多重保障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安全。
学校还与公安局、检察院、看守所、强制戒毒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组建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讲座、禁毒知识讲座、应急演练、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类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组建校园110,由辖区城东派出所警务人员与学生处、协警、学生纠察队协同工作,保障校园安全,在校园周边形成安全工作联防服务体系;推行“7S”管理进教室、进寝室活动,打造一支高素养的“7S”管理团队,规范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组建校园安全管理团队,认真做好交通安全、火灾防范、食品卫生、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安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对“问题”学生展开安全隐患排查,形成覆盖校园的安全网络,创造平安的校园环境;学生处工作人员、协警、学生纠察队成员组成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节假日在市文化广场等学生易集聚的区域进行巡查,对无故聚集、游荡的学生进行劝返,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教育和引导,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 镜头三:让学生融入校园
2012年9月的一天,新生开学不久。在学生寝室内,电子自动化班的专业任课老师正在和一学生谈心。
学生名叫施林旻。通过和结对寝室的学生进行交流,专业课老师发现施林旻性格极其内向,从不与同宿舍同学交流。
在工作交流会议上,专业课老师将施林旻的情况告知其班主任。班主任通过联系学生家长,得知施林旻有自闭倾向。
通过重新调配寝室,班主任安排施林旻与两个志趣相投的同学住到一起,每天一起起床、吃饭、上课、打扫卫生。慢慢地,施林旻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通过结对老师定期的谈心、开导,施林旻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
镜头背后:制度保障,于细微处见精神
中职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人格逐步健全和成型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思想意志不稳定、个性突出、叛逆等特点,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方法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正因如此,学校配套“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注重特殊学生,关注学生寝室这一隐忧滋生区域,强化日常巡查与教育,于细微之处体现“差异化”“长效性”的管理精神。
特殊学生结对制度: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特殊学生名单,安排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结对帮教。结对帮教的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紧密配合,认真分析结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的不足,耐心地找出其成因,并真诚、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结对教师要负责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月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两次以上,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总结,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以上,每学期家访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和联系都要有记录,并将学生转化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进行反馈。
学生寝室结对制度:由班主任确定学生寝室教师结对名单。结对教师每周下寝室1次以上,深入学生宿舍时应做到 “三帮”(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和“两导”(对学生进行成才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结对寝室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检查督促学生做好寝室的卫生和内务整理工作,认真解决结对寝室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相关信息。
日常教育管理协作制度:德育团队成员必须积极参加班级各项德育工作,协助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成长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每周参与自修课管理一次,每月协同班主任上一堂主题班会课。在全校性学生活动或班级的重大活动中,德育团队成员应协助班主任管理好学生,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发现学生违纪违规现象,应立即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并向班主任反馈信息;协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好班干部培养和防流控辍工作。
工作交流制度:以班主任为主体,认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每月组织本班级德育团队成员进行工作交流,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堵”为“疏”,将教师的关爱播撒进每一位学生内心的角落;化整为零,用精细的制度取代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性化管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