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毅行在山野间播下科学和保护的种子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公益”,拉近了公益与芸芸众生的距离。2013年SEE西南项目中心“长江第一湾·生态毅行”徒步公益筹款项目启动,迄今已举办5次生态毅行系列活动,其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品牌影响,赢得了慈善圈的瞩目。
  跟随“生态毅行”的足迹,走进老君山的原始森林、走上玉龙雪山的高山秘境、走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不仅可以一睹“行走公益”的究竟,也可一探独步原生态的神奇与魅力。
  


  在行走中感受公益
  “长江第一湾·生态毅行”徒步公益筹款活动,是由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发起、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等联合主办,通过组织爱心人士、志愿者开展穿行滇西北的大山和原始森林活动进行公益筹款,为恢复高山森林的生态、实施原始森林保育项目募集更多资金。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呼吁海内外、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中国母亲河金沙江水源地的生态,唤醒当地村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自然生态的保护。
  一些实力雄厚的NGO并不过多依赖于行走募集善款,“行走公益”更多被赋予了组织形象推广、扩大公众参与度等方面。SEE生态协会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生态毅行”创意的提出,源于借鉴,更迫于资金的缺乏。萧今是“生态毅行”活动的最早发起者之一,她毫不讳言,西南中心的初期项目很倚重于“生态毅行”所筹到的善款。
  


  雖然成员单位不乏一些企业界“超级大佬”,但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财大气粗。根据章程,SEE生态协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会费、捐赠、政府财政资助等。而成立于2013年的SEE西南项目中心,因“出道”较晚,其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会费,最初他们只有十几家会员,发展至今也只有二十几家,单纯依靠会员会费和捐赠,每年项目经费不足百万元,虽然总部在项目经费上给了大量的倾斜,西南项目中心也时常处于等米下锅的窘境。SEE西南项目中心的负责人说,很羡慕揣钱到处找合适项目的公益组织,而他们是揣着大把亟待实施的项目,到处找钱。
  刚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的教授萧今,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多年,香港最大型的远足筹款活动“乐施毅行者”,给了萧今很大的启发。自1986年主办以来,乐施毅行者的筹款超过3亿港元,其成功为同行所艳羡,其筹款模式、活动形式的易复制、易操作也值得仿效。
  


  萧今找到乐施会中国项目部总监廖洪涛请教。对同行,乐施会中国项目部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心得和盘托出。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生态毅行活动的模式经反复讨论终于定形:面向全国招募步行筹款志愿者,活动计划一年两次,每年4~5月份,9~10月各举办一次。整个活动包括生态毅行、生态保育与绿色经济论坛两个部分。生态毅行即徒步活动,每次在保育项目所在地,按照不同的线路进行距离数十公里不等的野外穿越。生态保育与绿色经济论坛,组织企业家、环保专家,政府官员等就相关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开展民众共同交流对话。活动的筹资对象为企业、机构、公众个人等。其中,企业队4人一组,每队最低筹款3万元起,社会公众队3人一组,每组筹款1万元人民币。参加者的徒步装备自带,整个活动采取国际上通行的AA制,每名徒步行志愿者需预付活动报名费以支付吃、住、行、保险以及后勤保障等费用。
  


  公益行走的模式一确定,萧今他们趁热打铁组织了第一次活动。2013年10月,来自北京、香港、昆明、丽江的6家企业、46名志愿者在玉龙县石头乡分为4个小队出发,沿老君山山脚下,徒步穿越高海拔林区,整个行程约40公里,耗时2天半时间。由于组织严密,第一次活动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共筹集公益资金40余万元,其中SEE公益机构配套捐助35万。
  万事开头难,有了首次成功举办的经验,“生态毅行”就成了SEE西南项目中心的年度例行工作,迄今为止,他们共举办了5次。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在最近的两次生态毅行中担任了领队。“我觉得企业家参与环保最大的意义就是,把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渠道运用于环保事业!”艰难行走之外,他有另一种感悟。
  “不以募集善款为目的的行走公益都是作秀,也是对参与者的不尊重。”实践中,萧今感到欣喜。生态毅行募款金额呈逐年上升之势,2017年毅行,募集到了60余万元,为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有力的财力支撑。
  


  在行走中感受公益,会离公益更近。慈善,不仅是捐钱捐物,更要紧的是要感同身受地付出一份情感寄托。正如有的毅行者捐了钱、参加过一次生态毅行,表示下次还要再参加毅行活动,因为他到时想再看看自己的付出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左脚公益,右脚生态
  如何在“行走公益”江湖上脱颖而出?
  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主题,紧紧扎根脚下的这片土地,坚持“左脚公益、右脚生态”的行走理念,是SEE西南项目中心“生态毅行”能够先声夺人的重要原因。
  

  “青春是一场远行,经过就回不去;青春是一场相逢,爱和梦一起绽放;生态毅行是一场盛宴,定要好好品味。”这是生态毅行一名队员如诗如画的感受。回归自然、体验原生态、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是徒步旅行魅力所在。SEE西南中心坚持把徒步穿越的线路都安排在云南,特别注重不走寻常路的原生态地区,让参与者能零距离体验到大自然的生态美。越凡脱俗的自然风光,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其天生丽质对许多资深户外爱好者、背包客来说,都散发着难以抵挡的魅力,这对于吸引更多的毅行者大有裨益。
  难怪有参加过的毅行者,会生出“把我长埋此地吧”的感慨。终生难忘,是许多参加过生态毅行的人的共同印象。
  第一次、第二次生态毅行的地点都确定在老君山。老君山被誉为“云南众山之祖”,有着极佳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家园,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云豹、林麝、小熊猫、黑熊等多种珍稀动物;是云南最著名的“药材之乡”,盛产云木香、当归、天麻、贝母、大黄、虫草、重楼等上百种药材;依山傍水的村寨里生活着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等民族。2016年5月的那次活动,将行走路线安排在了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集天下名山险、奇、美、秀于一身,又是动植物王国,生态类型齐备,是横断山脉中高山动植物生长最集中的地段,被誉为“天然高山动植物园”和“现代冰川博物馆”。
  “总会有一天,蓝天白云会重现。”抒情深沉的会歌,总在毅行者精疲力竭时为其注入动力。其实,与行走队伍一路相伴的还有一以贯之的生态理念。生态毅行,与许多行走公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了户外行走的每一个环节。主办方坚持生态理念先行,全程做到绿色行走,徒步过程中既保障休息生活便利,也能做到让环境不受到污染。同时,更注重引导毅行者关注生态,既看生态保护的成绩,更揭示生态的脆弱、破坏生态的惨痛,通过一路宣讲生态理念、感受绿色经济,让毅行者从此看世界不知不觉多了一个生态保护的视角。
  萧今从第一届的生态毅行开始,每年都坚持参加。她认为生态毅行就是人生缘分,而且这种缘份会一缘定终生。因为生态毅行,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一次,但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却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感受、感动、感恩,这几乎成了参加过生态毅行的人的共同心路历程。通过脚步感受沿途的自然生态之美;从自然和人文收获的无数感受,总有让心灵莫名震撼的那一刻,这刻凝固成感动;而感动沉淀,最终会升华成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激发内心深处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对于每一位毅行者来说,徒步有里程、有终点,可每次生态毅行的结束都只是出发,心中的徒步卻永远不会结束,因为接下来行者要面对着的将是一场漫长持久的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行走。
  


  “坚持做自己,做久了,做好了,就是特色,就是存在的价值。”对于生态毅行能走多久、走多远,萧今很是乐观。
  科学精神的传播者
  每一次生态毅行的队伍里,总有一些特殊的人员,他们对动物植物如数家珍,一谈到环境生态就滔滔不绝。路途,就是他们为为毅行者们进行动植物、地质等方面知识科普的课堂,珍稀动植物、奇妙风土人情就是他们现场教学的道具,生态保育项目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教案,环境保护知识与结合途中所见所闻相结合,再被他们逐一娓娓道来。他们手把手地教毅行者制作专业级水准的标本。他们就是为每次毅行提供公益讲解、辅导的学者、专家团队。
  涉溪而过时,会有科学家告诉队员,玉龙雪山溪里的土著鱼类很多都消失和濒危了。例如,圆口铜鱼是金沙江里的珍稀特有鱼类,被比成金沙江里的金丝猴,从长江中游远程跋涉来产卵、孵化。可随着栖息地环境变迁和过度捕捞,圆口铜鱼栖息范围萎缩,已成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指标性物种。
  科学精神,是“生态毅行”浮出水面伊始就执着的追求,也堪称每次活动的指南针。用科学精神丈量着大地,地质地貌、动物植物、人文风情,都会呈现令人惊讶的精准。不猎奇,不跟风,生态毅行几乎可以说每一步都有科学依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科学的严谨求真,这就避免生态毅行沦为大众娱乐式的消费。
  毅行者还用科学的精神,改变着当地人的一些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向遇到的村民科普环保知识,为村民算保护环境的综合经济帐,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毁林种玛卡、伐木烤烟叶等行为不合算。
  赋予科考、科学探险的色彩,是生态毅行的浓墨重彩,也是生态毅行卓尔不群的独特气质。
  2016年的生态毅行便是以“重走洛克路——科考探秘”为主题,以科考和人文地理探秘为主要任务,徒步了洛克线的丽江段。承担了科考任务,让行者们的视野充满发现和探究的趣味。
  


  寻找栌菊木是这次徒步最具有挑战性的考察任务。栌菊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菊科中仅有的木本残遗种。由于形态特殊,对于研究中国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及古地理等,具有科学价值,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在20公里长的路途中寻找一种珍稀物种,其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队员都全神贯注地留意着身边的一草一木,生怕稍有疏忽便擦肩而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接近全程的终点,队员们在接近海拔1900米的山边,终于发现了栌菊木。
  能实地参与生态毅行的人并不多,每次活动也不过数十人,但这些人能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在心田播下生态和科学的种子,每名队员,将来都有可能演绎出一片独木成林的景观。
  而这些毅行者,带着徒步的收获回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又会像蒲公英的种子,将环保理念散布传播出去。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湿地包括:库塘、水田、沼泽、湖泊,河流、还有红树林,珊瑚礁以及海岸浅水水域。湿地以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等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就产生了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价值。  说起“湿地”的经济价值,大家可能没有具体的切身感受,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说起“农夫山泉”“依云”“北极熊”等知名的瓶装水品牌,大家就不陌生了。“农夫山泉”诞生在千岛湖,“依云”的水源地是阿尔
期刊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提出“人与生物圈计划”起,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生态情势仍然每况愈下。然而,不擇手段地从大自然中掠夺财富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满足了么?没有!恰恰相反,为效率而效率的生产模式令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空虚感弥漫,在浮华的消费“生活”幻象下,我们不过是活着而已,虽然看上去不如远古先民那般艰辛,但实际上恐怕是更加悲哀。而更加哀伤的事情却是我们正在习惯于哀伤的过程中变得麻木。    范毅大
期刊
大风起兮,尘飞扬……  2002年3月,20世纪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袭击了中国北方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可怕的是这种危险不是来自“外夷”,而是源于自己——掠夺式高速发展导致的严重生态危机,每一个中国人都尝到了生态破坏苦果的滋味!  “我们希望中国经济愈来愈发达,人民愈来愈富裕;  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和善;  我们希望中
期刊
2016年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是继往开来不平凡的一年。西南项目中心新增加了9位会员,会员总数达到29人,才智汇聚。    2016年,西南项目中心的执行机构昆明中远环境保护咨询中心新一届理事会顺利改组,运行步入正轨,西南项目中心有了独立的机构身份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2016年,西南项目中心提出的“SEE诺亚方舟-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通过评审,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立项,并
期刊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5%,深切的山谷和尖削的山峰相映成趣,幽邃的地下河与浩浩江川相得益彰。贵州省内湿地类型多以线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藓类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喀斯特森林沼泽)及人工湿地等为主。虽无烟波浩渺的大片水域,却也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湿地小省,除稻田以外的湿地仅占国土的1.19%。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
期刊
2017年3月,维西县塔城镇腊普河旁启别村拉雅谷的小五家来了70多个人,他们都是来参加SEE西南中心活体诺亚方舟项目的养蜂与濒危中草药种植培训的,一群人围着小五家的厕所议论纷纷。小五家的厕所,是SEE西南项目中心做出的第一个农村洁净卫浴样板房,也是他们在滇西北发起“茅厕革命”的第一站。村民不断来参观,询问材料、工序和价格。    小五76岁的老母亲说现在夜晚和雨天也不用担心上厕所不方便了,隔三差五
期刊
2015年,湖南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潇湘获得南都公益基金会景行计划连续三年共计140万元的公益经费支持。  这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开创公益基金管理全新模式的一部分:南都基金景行计划项目对其捐赠的资金不设严格的使用路径和方式的限定,合作伙伴完全自主决定资金用途,以此助力民间公益机构从实践中依靠自身能力,寻找新的突破和发展。    绿色潇湘是湖南省一个草根民间环保公益组织。2011年4月,绿色潇湘启动“守望母
期刊
羊毛毡、纸包、刺绣、蜡染系列制品,打开拾翠APP展示的微信照片,一组组由少数民族古老工艺制作的原生态用品眩人眼目,尤其是那些风格各异的羊毛毡,既透射出历史的沉淀感,又包涵着现代的时尚感,难怪博人亲睐。  这些稀有却风靡市场的传统工艺制品,源于一个叫“喜舍”的手工作坊的运作,作坊主人名安然,原名安静,出生于贵州的西南山区。    “那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山区的各个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
期刊
工业革命为人类找到了能量转换和商品生产新方法,于是人类也进入到一个“血拼”的消费时代。为了满足不可遏制的需求,最后产生的是灾难性的垃圾。    在中国,从长江的入海口溯流而上,从上海到昆明,从昆明到丽江,从丽江到“三江并流”区域,城市到乡村,垃圾随处可见,农药化肥过度使用,江河空气污染,人类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  有识之士,先锋反思,是时候停下来,是时候做一些维系生态平衡的事情了。  阿拉善SEE
期刊
“我小的时候,在我家不远的小河边上放一个背篓就能拦到鱼,趴在桥上向下看成群结队的鱼在水里游。长大后我喜欢钓鱼,可是越钓鱼越少,我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看不到鱼了。”杨承的家在丽江石鼓镇,金沙江到了石鼓镇后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东北流去,形成一个270度大形转弯,因此这里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    2004年,鱼类研究专家谭德清先生在金沙江虎跳峡到攀枝花江段进行过鱼类调研时,发现宜宾以上金沙江流域鱼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