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提出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思路,明确要让“教室”回归到“实训现场”,使学生能在“做中学”,教师能在“做中教”,实现“教—学—做”基本一体化,使学生学习由比较“枯燥”,向比较“快乐”转换,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为实现此目标,机电专业六个班级实施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顺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较早就提出,但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如:教材无,新计划方案尚在探索,硬软件设施尚不足等。面对如此困难,担任机电部班级教学的科任教师,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齐心协力,有分工更有合作,以团队协调精神顺利完成了第一批次学生教学任务。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坚持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新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精选项目,细化任务,初定了20个项目,超过100个小任务,为实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弹药”;其中,曲面和分模是全新的,是首次在二年级,零基础的学生中推出。任务驱动就是通过恰当“任务”去驱动学生,让学生感觉有“压力”,更感觉有“动力”(似乎容易)。结果是学生去做去动的增多,完成较好,任务驱动有效果。
2、实时合理微调教学项目。
首次实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间紧急,没有经验,所推出的项目,难免有不足和疏漏,出现目标可能太难或太容易,训练量可能太多也可能太少等问题,我们都及时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了微调。该降低的任务,及时调低,该增的任务,及时提上。
3、教师沟通多,步调一致抓落实。
由于任务知识点多,范围广,由多位教师共同实施。如何教,如何指导,如何评价,如何管理,如何清理室场等。需要我们教师之间及时沟通,步调一致抓落实。
4、管理不松懈
三分学习成果,来源于七分的教学管理。长时间的实训,学生一坐机房就四节课或七节课,中间只有一次或两次15分钟休息,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但不管更难。从课室集队到中途行走;从鼠标摆放到室场卫生;管理一点也不能松懈。
5、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四新”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每学期都要抽调一至二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收获与体会
机电部实施“理实一体化”已经有一年多了,回首这一年来紧张忙碌的教学,感受颇深、收获颇丰、体会颇大。
1、教师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任务的组织、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逼迫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否则,你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组织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在项目选择,教学次序、任务多寡,难度多大要精细把握;教法上,教案、课件和视频非常重要,对教师挑战也较大,本次实施理实一体化,我们更新了大量的教案、课件和视频,其中,在深度和广度上,学生要有所突破,教师必须先行,能力上得以提升。再次,长时间实训,学生“疲乏”,保“安全”与促“安定”难度增加,教师也得提升能力改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与处置这些问题。
2、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改善
由于实施了连续的较高强度的训练,练出了能力。以我们工厂电气实训课程为例,与以往学生对比,学生线路接线能力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3、提高了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由于连续性强,效率高。以我们机械制图实训为例,以往要将近一年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学期就完成了。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
4、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让“教室”回归到了“实训现场”,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意参与,转变成一名直接参与者,他们比较喜欢,学习的积极性有所调动。
三、反思与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确实不少,如:教材问题、硬(软)件问题、班制问题、能力可持续问题、学生管理问题等等,值得我们反思。课程项目教师有下列思考与建议:
1、尽快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本次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但实施中我们发现,原教材作用小。没有一本能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共教师参照,共学生学习(理论与技能指点)。更没有一本以我们学生为基准,以学生未来岗位为参照的校本教材。建议尽快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2、完善硬软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更多的场室和实训设备。但目前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设备的老化等。
3、“学习疲劳”问题
持续的实训,在最后一节,学生已明显出现“学习疲劳”症状,积极性在下降,烦躁不安,学习动力不足,给管理带来挑战。
尽管“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较早就提出,但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如:教材无,新计划方案尚在探索,硬软件设施尚不足等。面对如此困难,担任机电部班级教学的科任教师,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齐心协力,有分工更有合作,以团队协调精神顺利完成了第一批次学生教学任务。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坚持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新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精选项目,细化任务,初定了20个项目,超过100个小任务,为实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弹药”;其中,曲面和分模是全新的,是首次在二年级,零基础的学生中推出。任务驱动就是通过恰当“任务”去驱动学生,让学生感觉有“压力”,更感觉有“动力”(似乎容易)。结果是学生去做去动的增多,完成较好,任务驱动有效果。
2、实时合理微调教学项目。
首次实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间紧急,没有经验,所推出的项目,难免有不足和疏漏,出现目标可能太难或太容易,训练量可能太多也可能太少等问题,我们都及时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了微调。该降低的任务,及时调低,该增的任务,及时提上。
3、教师沟通多,步调一致抓落实。
由于任务知识点多,范围广,由多位教师共同实施。如何教,如何指导,如何评价,如何管理,如何清理室场等。需要我们教师之间及时沟通,步调一致抓落实。
4、管理不松懈
三分学习成果,来源于七分的教学管理。长时间的实训,学生一坐机房就四节课或七节课,中间只有一次或两次15分钟休息,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但不管更难。从课室集队到中途行走;从鼠标摆放到室场卫生;管理一点也不能松懈。
5、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四新”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每学期都要抽调一至二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收获与体会
机电部实施“理实一体化”已经有一年多了,回首这一年来紧张忙碌的教学,感受颇深、收获颇丰、体会颇大。
1、教师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任务的组织、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逼迫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否则,你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组织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在项目选择,教学次序、任务多寡,难度多大要精细把握;教法上,教案、课件和视频非常重要,对教师挑战也较大,本次实施理实一体化,我们更新了大量的教案、课件和视频,其中,在深度和广度上,学生要有所突破,教师必须先行,能力上得以提升。再次,长时间实训,学生“疲乏”,保“安全”与促“安定”难度增加,教师也得提升能力改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与处置这些问题。
2、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改善
由于实施了连续的较高强度的训练,练出了能力。以我们工厂电气实训课程为例,与以往学生对比,学生线路接线能力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3、提高了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由于连续性强,效率高。以我们机械制图实训为例,以往要将近一年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学期就完成了。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
4、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让“教室”回归到了“实训现场”,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意参与,转变成一名直接参与者,他们比较喜欢,学习的积极性有所调动。
三、反思与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确实不少,如:教材问题、硬(软)件问题、班制问题、能力可持续问题、学生管理问题等等,值得我们反思。课程项目教师有下列思考与建议:
1、尽快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本次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但实施中我们发现,原教材作用小。没有一本能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共教师参照,共学生学习(理论与技能指点)。更没有一本以我们学生为基准,以学生未来岗位为参照的校本教材。建议尽快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2、完善硬软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更多的场室和实训设备。但目前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设备的老化等。
3、“学习疲劳”问题
持续的实训,在最后一节,学生已明显出现“学习疲劳”症状,积极性在下降,烦躁不安,学习动力不足,给管理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