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时和谐发展的关系。地方院校科研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地方院校科研的源动力,并为地方院校科研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为此,地方院校科研应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科研 区域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
一、引言
大学是促进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科学研究是贯穿其核心的驱动力,成为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地方人才的“蓄水池”和地方经济创新研发的“发动机”,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此类院校办学历史短,学校名气不大,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一些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来的。经过上个世纪末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与合并以来,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压力越来越大。其中,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例如,唐山学院所处的唐山是位于河北省北部的一个较大城市。近20多年来,唐山市依靠煤炭、钢铁、陶瓷和矿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港口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自2002年唐山学院成立以来,学院以“科研群体要形成规模,研究内容要产生效益,纵向课题要上层次,横向课题要出规模”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对于推动学院的科研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受时间、地域、体制、资源等因素制约,学院仍存在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不紧密;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科研资金配置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科研方式封闭,大学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科学理念尚不健全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地方院校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地方院校如何实现高校的科研优势,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是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地方院校能否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笔者对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做一初步研究。
二、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
地方院校的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地方院校科研应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地方院校科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才会参与院校科研,地方院校才会有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反过来,只有地方参与地方院校科研,地方院校科研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才会更积极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增长需要靠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区域资源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也是区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地方院校的科研创新,只有从区域资源出发,努力寻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才符合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旦能感受到地方院校科研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提升,就会从多方面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的飞跃。
1.地方院校科研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地方院校科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1)地方院校科研的价值就是在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地方院校科研只有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其研究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科研的发展才有持续的驱动力,地方院校才能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2)地方院校科研发展也能够提供辐射整个区域的新知识、新型实用技术。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知识,以及新型实用技术,如果单纯依靠外部的引入,无疑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而如果恰当地实现与区域发展的协和,将会越来越多地依靠地方院校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
2.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院校科研发展提供源动力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为地方大学科研提供资源支持主要表现在:(1)能够为地方院校科研提供课题机会和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会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正好为地方院校科研指明方向,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易被市场接受,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拓宽地方院校筹措科研经费的渠道,并为本校科研的再投入做出支撑。(2)能够提高地方院校科研的实践能力。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基础较差的现象,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在实践中锻炼学习必不可少。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过程,无疑也是自身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有区域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才能为他们提供资金、试验室,以及科研产业化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三、实现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
实现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当前实际和各自优势出发,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构建互为依托、和谐发展的新平台。
1.准确科研定位,创建区域科技创新系统
地方院校科研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特色,明确定位,解决相关领域的瓶颈问题。地方院校科研的发展,一是要构建地方院校科技创新体系联盟,实现地方院校与区域创新系统目标的一致性,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立足于与区域企业界的合作,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院校合并或共建一些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强化技术创新功能。
2.加强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联合,努力寻求共同点
当今,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地方院校科研与其所处的区域经济紧密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谁能把握好这种趋势,谁就能更好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就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必须从区域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地方院校科研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改革和创新为纽带,建立一个立体交叉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一,信息咨询层。成立科技服务咨询中心,提供政策、管理、业务、技术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其次,产学研合作层。政府应帮助企业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本着因地而异、因企业而异、因项目而异的原则,开展从低层面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到高层次的联合科研、共建研发基地或创建联营实体等多种形式。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层。地方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举办大学与企业合作洽谈会,鼓励大学对地方企业实行技术转让、入股、合作,或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地方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向企业征集技术开发课题,组织科技人员走出校园,深入一线,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4.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政策支持的功能,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为地方院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导航。此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和发挥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美环境,支持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本地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区域社会品位。
地方院校科研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的渠道、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院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台阶。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既能发挥地方院校的科研优势,也利于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特色的培育。惟有如此,地方院校才能立足于本市,面向区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慧陶发祥郭华俊:区域大学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0):33~40
[2] 常运琼,地方院校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131~134
[3]高江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思考与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6(9):11~13
[4]朱长风杨再明:构建高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6(11):100~102
[5]杨建明崔雪冬: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04~107
[6]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389~390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科研 区域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
一、引言
大学是促进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科学研究是贯穿其核心的驱动力,成为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地方人才的“蓄水池”和地方经济创新研发的“发动机”,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此类院校办学历史短,学校名气不大,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一些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来的。经过上个世纪末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与合并以来,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压力越来越大。其中,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例如,唐山学院所处的唐山是位于河北省北部的一个较大城市。近20多年来,唐山市依靠煤炭、钢铁、陶瓷和矿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港口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自2002年唐山学院成立以来,学院以“科研群体要形成规模,研究内容要产生效益,纵向课题要上层次,横向课题要出规模”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对于推动学院的科研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受时间、地域、体制、资源等因素制约,学院仍存在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不紧密;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科研资金配置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科研方式封闭,大学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科学理念尚不健全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地方院校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地方院校如何实现高校的科研优势,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是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地方院校能否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笔者对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做一初步研究。
二、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
地方院校的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地方院校科研应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地方院校科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才会参与院校科研,地方院校才会有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反过来,只有地方参与地方院校科研,地方院校科研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才会更积极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增长需要靠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区域资源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也是区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地方院校的科研创新,只有从区域资源出发,努力寻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才符合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旦能感受到地方院校科研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提升,就会从多方面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的飞跃。
1.地方院校科研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地方院校科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1)地方院校科研的价值就是在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地方院校科研只有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其研究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科研的发展才有持续的驱动力,地方院校才能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2)地方院校科研发展也能够提供辐射整个区域的新知识、新型实用技术。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知识,以及新型实用技术,如果单纯依靠外部的引入,无疑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而如果恰当地实现与区域发展的协和,将会越来越多地依靠地方院校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
2.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院校科研发展提供源动力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为地方大学科研提供资源支持主要表现在:(1)能够为地方院校科研提供课题机会和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会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正好为地方院校科研指明方向,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易被市场接受,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拓宽地方院校筹措科研经费的渠道,并为本校科研的再投入做出支撑。(2)能够提高地方院校科研的实践能力。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基础较差的现象,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在实践中锻炼学习必不可少。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过程,无疑也是自身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有区域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才能为他们提供资金、试验室,以及科研产业化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三、实现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
实现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当前实际和各自优势出发,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构建互为依托、和谐发展的新平台。
1.准确科研定位,创建区域科技创新系统
地方院校科研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特色,明确定位,解决相关领域的瓶颈问题。地方院校科研的发展,一是要构建地方院校科技创新体系联盟,实现地方院校与区域创新系统目标的一致性,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立足于与区域企业界的合作,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院校合并或共建一些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强化技术创新功能。
2.加强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联合,努力寻求共同点
当今,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地方院校科研与其所处的区域经济紧密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谁能把握好这种趋势,谁就能更好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就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必须从区域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地方院校科研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改革和创新为纽带,建立一个立体交叉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一,信息咨询层。成立科技服务咨询中心,提供政策、管理、业务、技术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其次,产学研合作层。政府应帮助企业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本着因地而异、因企业而异、因项目而异的原则,开展从低层面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到高层次的联合科研、共建研发基地或创建联营实体等多种形式。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层。地方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举办大学与企业合作洽谈会,鼓励大学对地方企业实行技术转让、入股、合作,或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地方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向企业征集技术开发课题,组织科技人员走出校园,深入一线,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4.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政策支持的功能,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为地方院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导航。此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和发挥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美环境,支持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本地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区域社会品位。
地方院校科研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的渠道、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院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台阶。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既能发挥地方院校的科研优势,也利于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特色的培育。惟有如此,地方院校才能立足于本市,面向区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慧陶发祥郭华俊:区域大学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0):33~40
[2] 常运琼,地方院校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131~134
[3]高江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思考与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6(9):11~13
[4]朱长风杨再明:构建高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6(11):100~102
[5]杨建明崔雪冬: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04~107
[6]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