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完成我国基础教育的使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手段,而是要充分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的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问题较多就慢慢产生了为难情绪,从而在数学学习上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结合这样的状况,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成绩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课的导入以“妙”促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能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去。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在教学伊始,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艺术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使学生开拓思路。而且导语还可以沟通情感,创设学习情境,承前启后,建立新旧联系。因此,教师应大胆创新,在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力争在课堂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模式就是情境化教学。所谓情境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对问题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当学生讨论未果后教师说:“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调节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把知识讲深、讲透,往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就形成了教师讲得多、说得多、包办得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只是在被动地听,部分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很容易掉队。这就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缺乏主动性,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死板,当遇到灵活多变的问题时就出现了困难。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思路,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言,通过情境式教学和小组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和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兴趣大增,也愿意参与其中,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學习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就要采取有利于发挥学生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和谈论学习等几种了。这些学习方式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巧妙设计问题,把教师需要讲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挥团队优势去解决问题,既使学生收获了知识,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激起学生多种感官地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新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动画,甚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既节约了上课时间,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开拓了视野,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六、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要有层次性,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都能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水平,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关注学生的进步,必要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就一定会激起学生的情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曙红.初中数学教与学.2004(6).
[2]李平祥.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2003(2).
[3]李春莹.小学数学教育.2002(5).
(责编 张景贤)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手段,而是要充分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的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问题较多就慢慢产生了为难情绪,从而在数学学习上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结合这样的状况,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成绩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课的导入以“妙”促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能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去。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在教学伊始,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艺术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使学生开拓思路。而且导语还可以沟通情感,创设学习情境,承前启后,建立新旧联系。因此,教师应大胆创新,在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力争在课堂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模式就是情境化教学。所谓情境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对问题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当学生讨论未果后教师说:“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调节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把知识讲深、讲透,往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就形成了教师讲得多、说得多、包办得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只是在被动地听,部分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很容易掉队。这就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缺乏主动性,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死板,当遇到灵活多变的问题时就出现了困难。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思路,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言,通过情境式教学和小组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和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兴趣大增,也愿意参与其中,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學习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就要采取有利于发挥学生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和谈论学习等几种了。这些学习方式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巧妙设计问题,把教师需要讲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挥团队优势去解决问题,既使学生收获了知识,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激起学生多种感官地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新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动画,甚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既节约了上课时间,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开拓了视野,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六、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要有层次性,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都能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水平,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关注学生的进步,必要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就一定会激起学生的情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曙红.初中数学教与学.2004(6).
[2]李平祥.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2003(2).
[3]李春莹.小学数学教育.2002(5).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