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参数诊断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来源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患儿54例,中度患儿34例,均给予MRI常规扫描、弥散张量成像及轻质子磁共振频谱扫描.中度患儿内囊后肢、丘脑分数各向异性(FA)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NAA/胆碱(Cho)复合物明显低于轻度患儿(P<0.05);基底核区检测评分、分水岭区检测评分、内囊后肢FA值、丘脑FA值、NAA/Cr、NAA/Cho鉴别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00(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达到96.00%和98.00%.MRI多模态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在鉴别病情程度中有\\定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I FLAIR)序列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危重早产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选取出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163例,确诊脑损伤患儿85例为脑损伤组,无脑损伤早产儿78例为无脑损伤组.对两组患儿进行MRI FLAIR序列检测、aEEG检测、MRI FLAIR联合aEEG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白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本研究显示,与无脑损伤组相比,脑损伤组患儿IL-6、NSE水平异常升高(P<0.05);上边
本文研究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对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颈动脉弹性定量评估的价值.选取SLE患者52例,根据IMT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2例)和颈动脉IMT增厚组(20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为健康组.通过UFPWV检查发现,颈动脉IMT增厚组患者Ds、Dd、β、EP、PWVβ值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健康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患者PWVBS、PWVES值高于健康组和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以上研究说明UFPWV技术在
探讨肝/脾CT值、肝实质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预测抗纤维化治疗反应性的价值.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肝/脾CT值、门静脉灌注量(PVP)、全肝总灌注量(TLP)、肝血流量(HBF)和血容量(B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脾CT值、PVP、TLP、HBF、BV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HAP、HP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肝/脾CT值、HAP
探讨鼻-鼻窦CT多征象及多个征象联合对鼻-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选取经耳鼻喉科就诊、且存在完整鼻窦CT扫描资料及鼻腔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及CT多征象进行分析,研究显示鼻-鼻窦真菌性感染与鼻窦其他病变的CT征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组织内团块状高密度影、钙化,邻近鼻窦壁骨质增生硬化,病灶范围位于上颌窦内的独立危险征象;3个征象联合绘制模型诊断价值最高,因此,CT扫描多征象对于诊断鼻-鼻窦真菌性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
本文对增强CT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在肝细胞癌(HCC)病灶大小、血供评估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选取肝细胞癌患者102例112个病灶,比较增强CT、CE-MRI图像,采用卡方检验组间灵敏性、特异性等差异,Kappa检测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显示,增强CT和CE-MRI肝细胞癌病灶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29%和94.17%、88.89%和88.89%、90.18%和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和CE-MRI测量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探讨超声在新生儿梗阻性黄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梗阻性黄疸新生儿82例,其中胆道闭锁39例,肝炎综合征43例.胆道闭锁患儿胆囊长径明显小于肝炎综合征患儿(P<0.05),而肝右动脉内径、肝右动脉/门静脉内径值、TC征明显高于肝炎综合征患儿(P<0.05);胆道闭锁患儿门静脉流速明显低于肝炎综合征患儿(P<0.05),而门静脉淤血指数、肝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肝炎综合征患儿(P<0.05);胆囊长径、肝右动脉内径、肝右动脉/门静脉内径值、TC征、门静脉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和肝动脉阻力指数建立Logist
探讨动态增强MRI与CT在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选择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上腺肿瘤类型将其分为肾上腺腺瘤组和肾上腺转移瘤组.给予所有患者动态增强MRI与CT检查,记录检查中的相关参数,分析各时间点时MRI廓清率和CT廓清率之间的相关性.两组检查后肿瘤大小、形态、T2WI信号、强化程度及平扫CT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后3 min、5 min、7 min、9 min的CT廓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瘤中,MRI廓清率与CT廓清率
本研究探讨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增强CT扫描参数的价值.选取肾脏肿瘤患者66例,均给予增强CT扫描,其中,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36例;恶性组平扫期病灶CT值、平扫期相对肾皮质校正CT值、排泄期相对肾皮质校正CT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平扫期灰度值比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平扫期病灶CT值、平扫期灰度值比率、平扫期相对肾皮质校正CT值、排泄期相对肾皮质校正CT值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31、0.772和0.843,P<0.05;将平扫期病灶CT
本研究探讨了核素显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评价作用及与免疫炎性损伤的关系.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其中左心室重构患者43例,无左心室重构患者47例.左心室重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增厚异常总积分(STS)、心肌总灌注不足(TPD)、存活心肌和瘢痕心肌、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P<0.05);左心室重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左心室射血分数(
本文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根据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不良组与良好组.手术前后均行OCTA检查,良好组术后1个月黄斑区全层和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周边DCP高于术前,黄斑FAZ面积小于术前,不良组术前、术后1个月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低于良好组,黄斑FAZ面积大于良好组,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周边DCP低于良好组(P<0.05);术前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与BCVA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