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中提出的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文学批评四大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和浪漫主义等文学理论,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社会问题剧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虽然著作论及的主要是19世纪前四十年间英国的诗歌理论,但是将诗歌理论引申到社会问题剧这样的戏剧作品中将能发现其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镜与灯;社会问题剧;文学理论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是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利用其理论去阐发和解释社会问题剧,能够从不同侧面解读问题剧,发现问题剧中的不同特点和意义。“社会问题剧”是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戏剧作品,如法律、教育、宗教、道德、妇女、婚姻等,问题剧发现社会问题、表现社会问题、思考或解决问题,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等。将社会问题剧与《镜与灯》中的“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文学批评四大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和浪漫主义等文学理论相联系,能重新发现问题剧的深刻意义。
1 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与社会问题剧
1.1 模仿说与问题剧
模仿说我们可以用事物在镜子中的影像来解释,即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模仿和展现,并且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事物,就是一个能够被模仿的实体,这其实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和学说前提,反映论的观点是人脑能够反映客观现实,人脑中的事物存在就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观照,所以模仿说的内容为反映论做了铺垫和理论准备。
《镜与灯》认为绘画、雕塑和一般的构图艺术才是“明显、实在的模仿艺术”,而我们可以将这一范围扩大,引申到戏剧作品社会问题剧中,进而我们可以发现在问题剧中所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都是作家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文本性再现,如果客观现实中没有相关的社会问题,那么问题剧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戏剧,正是对于客观生活的模仿才成就了问题剧深刻的社会内涵。
1.2 实用说与问题剧
实用说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侧重于艺术作品给人以愉悦之感的教化作用,而在问题剧中,这一作用体现的非常明显。问题剧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于现实的刻画,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使人们用自己的善良和道德去做出改变,这样作品就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尽管问题剧实质给人的是痛苦之感,但是它却是以喜剧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悲喜反差更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愉悦,“痛并快乐着”,所以问题剧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
1.3 表现说与问题剧
表现说即作品的本质就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作者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现。问题剧更多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故事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都体现了他本人的思想感情,正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焦虑和不满,才有了创作问题剧的冲动,所以问题剧是作者表现社会的文本工具,除了反映客观现实之外,还将自己内心所关注的事物进行了文本化、外化。
1.4 客观说与问题剧
麦克利什说过“诗就是诗,别无他物”,这句名言就是对客观说最好的解释。客观说重视形式(语言、技巧等),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表现和纯文本的存在,强调文本的自足性、独立性、自由性、排他性,文学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联系,这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文学观。认为作品从诞生的那刻起本身就是独立客观的,与现实、作者和读者没有任何关系的客观说,其实在社会问题剧中也有体现。问题剧虽然是对社会问题的客观反映,但是这些问题会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可能在当时的时代或某一地域是普遍存在的,但当它流传到后世或其他地域,作品也许就只是一种纯文本的存在,一种文本性的客观现实。
2 社会问题剧中的文学批评四要素
《镜与灯》中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四大要素的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这四大要素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之中,在社会问题剧中更是有明显的体现。社会问题剧的作家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共性问题的观察和总结,将这些问题用文字呈现出来,形成文学作品,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解决办法的追寻,这样问题剧就将作品、宇宙、作家和读者四者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着的文本系统,将社会现实和人的不同思想通过文本的流传与阅读实现了在宇宙中、世界上的循环、运动。
3 浪漫主义理论与问题剧中的现实主义
《镜与灯》主要论及浪漫主义。书名顾名思义,事物在镜子面前保持着清晰的完整,事物在镜子中是关于自身的映像,是类似模仿实物的存在,但是事物在镜中只能展现一面,另一面是无法看到的;而事物在灯的投射下成为变幻莫测的影子,是类似隐喻虚体的存在,浪漫主义就是将这个镜像、影子与其本体、实物之间的距离,通过象征符号和隐喻等手法的运用无限拉长,用表现的手法展现内心世界和宇宙,使读者、作家、作品和宇宙四者相互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神秘、浪漫而又真实、贴近的距离感。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是绝对隔离排斥的,艾布拉姆斯提出“诗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真实”,所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对艺术作品的“真实”做出了要求。
问题剧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反映了各种社会问题,希望用反思、道德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改善社会,这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美是生活”,艺术作品要再现生活、说明生活。问题剧不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生活”,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美”,一种具有反思力量的激昂美。读者在阅读作品后的思考其实涉及到了想象,人们可能会期待一种自己心中的结局,这就是姚斯的期待视野,而正是作品结局的未定点、文本的空白给了读者期待和想象的机会,所以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体现,对于作品中主人公的美好期待和圆满幻想本身也是浪漫主义的内容,问题剧中的社会真实与文本隐喻构成了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M.H.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冯源.镜与灯的意义涵容[J].当代文坛,2003(02).
[3]张清华.镜与灯:寓言与写真——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研究之一[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中提出的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文学批评四大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和浪漫主义等文学理论,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社会问题剧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虽然著作论及的主要是19世纪前四十年间英国的诗歌理论,但是将诗歌理论引申到社会问题剧这样的戏剧作品中将能发现其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镜与灯;社会问题剧;文学理论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是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利用其理论去阐发和解释社会问题剧,能够从不同侧面解读问题剧,发现问题剧中的不同特点和意义。“社会问题剧”是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戏剧作品,如法律、教育、宗教、道德、妇女、婚姻等,问题剧发现社会问题、表现社会问题、思考或解决问题,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等。将社会问题剧与《镜与灯》中的“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文学批评四大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和浪漫主义等文学理论相联系,能重新发现问题剧的深刻意义。
1 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与社会问题剧
1.1 模仿说与问题剧
模仿说我们可以用事物在镜子中的影像来解释,即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模仿和展现,并且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事物,就是一个能够被模仿的实体,这其实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和学说前提,反映论的观点是人脑能够反映客观现实,人脑中的事物存在就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观照,所以模仿说的内容为反映论做了铺垫和理论准备。
《镜与灯》认为绘画、雕塑和一般的构图艺术才是“明显、实在的模仿艺术”,而我们可以将这一范围扩大,引申到戏剧作品社会问题剧中,进而我们可以发现在问题剧中所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都是作家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文本性再现,如果客观现实中没有相关的社会问题,那么问题剧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戏剧,正是对于客观生活的模仿才成就了问题剧深刻的社会内涵。
1.2 实用说与问题剧
实用说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侧重于艺术作品给人以愉悦之感的教化作用,而在问题剧中,这一作用体现的非常明显。问题剧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于现实的刻画,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使人们用自己的善良和道德去做出改变,这样作品就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尽管问题剧实质给人的是痛苦之感,但是它却是以喜剧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悲喜反差更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愉悦,“痛并快乐着”,所以问题剧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
1.3 表现说与问题剧
表现说即作品的本质就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作者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现。问题剧更多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故事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都体现了他本人的思想感情,正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焦虑和不满,才有了创作问题剧的冲动,所以问题剧是作者表现社会的文本工具,除了反映客观现实之外,还将自己内心所关注的事物进行了文本化、外化。
1.4 客观说与问题剧
麦克利什说过“诗就是诗,别无他物”,这句名言就是对客观说最好的解释。客观说重视形式(语言、技巧等),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表现和纯文本的存在,强调文本的自足性、独立性、自由性、排他性,文学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联系,这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文学观。认为作品从诞生的那刻起本身就是独立客观的,与现实、作者和读者没有任何关系的客观说,其实在社会问题剧中也有体现。问题剧虽然是对社会问题的客观反映,但是这些问题会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可能在当时的时代或某一地域是普遍存在的,但当它流传到后世或其他地域,作品也许就只是一种纯文本的存在,一种文本性的客观现实。
2 社会问题剧中的文学批评四要素
《镜与灯》中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四大要素的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这四大要素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之中,在社会问题剧中更是有明显的体现。社会问题剧的作家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共性问题的观察和总结,将这些问题用文字呈现出来,形成文学作品,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解决办法的追寻,这样问题剧就将作品、宇宙、作家和读者四者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着的文本系统,将社会现实和人的不同思想通过文本的流传与阅读实现了在宇宙中、世界上的循环、运动。
3 浪漫主义理论与问题剧中的现实主义
《镜与灯》主要论及浪漫主义。书名顾名思义,事物在镜子面前保持着清晰的完整,事物在镜子中是关于自身的映像,是类似模仿实物的存在,但是事物在镜中只能展现一面,另一面是无法看到的;而事物在灯的投射下成为变幻莫测的影子,是类似隐喻虚体的存在,浪漫主义就是将这个镜像、影子与其本体、实物之间的距离,通过象征符号和隐喻等手法的运用无限拉长,用表现的手法展现内心世界和宇宙,使读者、作家、作品和宇宙四者相互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神秘、浪漫而又真实、贴近的距离感。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是绝对隔离排斥的,艾布拉姆斯提出“诗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真实”,所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对艺术作品的“真实”做出了要求。
问题剧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反映了各种社会问题,希望用反思、道德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改善社会,这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美是生活”,艺术作品要再现生活、说明生活。问题剧不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生活”,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美”,一种具有反思力量的激昂美。读者在阅读作品后的思考其实涉及到了想象,人们可能会期待一种自己心中的结局,这就是姚斯的期待视野,而正是作品结局的未定点、文本的空白给了读者期待和想象的机会,所以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体现,对于作品中主人公的美好期待和圆满幻想本身也是浪漫主义的内容,问题剧中的社会真实与文本隐喻构成了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M.H.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冯源.镜与灯的意义涵容[J].当代文坛,2003(02).
[3]张清华.镜与灯:寓言与写真——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研究之一[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