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有了新的明显转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水平,技术转移水平虽具有明显提高,但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却不是很明显,本文分析技术溢出不明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93-01
引言:跨国公司为了加速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优惠手段与优惠政策,包括提升本地企业的持股比例,生产和研发的本地化,甚至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进行明确的限定等,以期使外资的子公司在接受技术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无形的扩散到东道国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随即发生。
一、技术溢出
(一)传统意义上来说,技术转移的影响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影响,外资子公司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对东道国其他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二种是技术溢出,外资子公司在学习知识和技术时,非主动地扩散到了东道国其他企业从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二)技术溢出的途径
1、技术模仿效应,在原有市场均衡的环境下,跨国子公司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本地企业不得不思考,为何外资企业有更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从而进行模仿跟随式的学习,学习外国的关键技术,先进的设备的应用,从而更加优化自己企业的技术和资源,提高竞争力。2、技术前后向联系效应,首先,后向联系指出此类联系活动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知识和技术的补充,其主要发生方式是东道国企业为外资子公司生产半成品,零部件和生产成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当双方进行交易时,可能使得当地供应商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从而搭上“顺风车”产生溢出效应。杨亚平(2009)对广东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后向联系使得当地供应商生产率有了显着提高。其次,前相联系指出东道国企业为外资子公司进行成品的市场营销服务,和一系列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深入加工等服务工作。一般认为后向联系对我国企业更有益处,除了以上前后向联系所引起的溢出外,外资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理念,成品的高品质水平也都是技术溢出的潜在源泉。3、技术的人力资源转化效应,外资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员工的培训,包括设备的操作人员,员工在外资公司的心态,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等多方面的学习与成长,都是为了其子公司更好的发展,然而,当这些员工离开其子公司,转而到东道国其他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史,之前培训和在子公司学习的工作经验也都将随之外流,从而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
二、技术溢出发生时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技术溢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溢出效应不明显。技术溢出效应是跨国公司投资产生的外部效应,目前溢出效应并未形成统一的说法: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中国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地正面影响,便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属实存在。另一些研究人员从多个行业进行分析,发现外资的进入并未给中国的企业带来领先的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断定技术溢出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行业中,它还取决于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
(二)技术溢出不明显的原因思考:
1、外资企业为防止更多的技术外溢,便有意识的只向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技术的转移,使其技术内部化,这样即使得技术在内部高效能的运作,又保持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2、外资企业与中国经济联系不密切,跨国公司,在选择其子公司在外国生产运作时,便有意识的将其跨国公司的生产业务,定位成低附加值的单调但又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在子公司尽量不进行关键技术的生产,从而有意识的降低技术外溢的发生。
3、外资企业形成垄断,限制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很多行业形成了垄断或寡头垄断,有些本地企业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大量科研人员失业,影响的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减缓了我国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应对技术溢出的途径
(一)调整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战略。转为以市场为导向,用更多的法律手段和合同要求来促使跨国公司在投资中附加更多的关键技术转让,实施更多的企业员工培训。
(二)加强本国的技术吸收学习能力,在学习环境改造方面,首先应着手建立更多的技术服务型的学习机构和技术实践性的研发机构,这样就能将跨国公司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更多的付诸于中国市场的发环境中。其次,在经济支持方面,应建立更多的技术研发基金,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提供坚强的经济金融支持,最后,采取更多的优惠策略,支持东道国的企业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而不止局限于简单的配套零件的生产与加工,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吸纳的能力。
(三)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多引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发展,竞争能使得跨国公司放宽对先进技术的控制能力从而加快技术的扩散。
(四)重视建立共同的研发中心,支持外资企业与中国的企业,高校,研发集团进行更多的技术合作和研发,政府应采取必要方式,鼓励合作研发。政府为合作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为项目合作中的具体外部环境提供更多的便捷式服务,这样就能促使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建立更多的研发机构自由化市场,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技术溢出的产生。
结束语:总之,在中国与跨国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合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高水平的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能力和学习研发能力相适应,这样就有利于学习多少,吸收多少,发挥的更大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加快我国向发展中强国发展的步伐。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国琪.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策略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6:9-10.
[2]杨亚平.FDI技术行业内溢出还是行业间溢出:基于广东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73-79.
[3]周静.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2,7.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93-01
引言:跨国公司为了加速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优惠手段与优惠政策,包括提升本地企业的持股比例,生产和研发的本地化,甚至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进行明确的限定等,以期使外资的子公司在接受技术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无形的扩散到东道国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随即发生。
一、技术溢出
(一)传统意义上来说,技术转移的影响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影响,外资子公司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对东道国其他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二种是技术溢出,外资子公司在学习知识和技术时,非主动地扩散到了东道国其他企业从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二)技术溢出的途径
1、技术模仿效应,在原有市场均衡的环境下,跨国子公司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本地企业不得不思考,为何外资企业有更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从而进行模仿跟随式的学习,学习外国的关键技术,先进的设备的应用,从而更加优化自己企业的技术和资源,提高竞争力。2、技术前后向联系效应,首先,后向联系指出此类联系活动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知识和技术的补充,其主要发生方式是东道国企业为外资子公司生产半成品,零部件和生产成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当双方进行交易时,可能使得当地供应商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从而搭上“顺风车”产生溢出效应。杨亚平(2009)对广东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后向联系使得当地供应商生产率有了显着提高。其次,前相联系指出东道国企业为外资子公司进行成品的市场营销服务,和一系列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深入加工等服务工作。一般认为后向联系对我国企业更有益处,除了以上前后向联系所引起的溢出外,外资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理念,成品的高品质水平也都是技术溢出的潜在源泉。3、技术的人力资源转化效应,外资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员工的培训,包括设备的操作人员,员工在外资公司的心态,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等多方面的学习与成长,都是为了其子公司更好的发展,然而,当这些员工离开其子公司,转而到东道国其他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史,之前培训和在子公司学习的工作经验也都将随之外流,从而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
二、技术溢出发生时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技术溢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溢出效应不明显。技术溢出效应是跨国公司投资产生的外部效应,目前溢出效应并未形成统一的说法: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中国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地正面影响,便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属实存在。另一些研究人员从多个行业进行分析,发现外资的进入并未给中国的企业带来领先的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断定技术溢出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行业中,它还取决于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
(二)技术溢出不明显的原因思考:
1、外资企业为防止更多的技术外溢,便有意识的只向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技术的转移,使其技术内部化,这样即使得技术在内部高效能的运作,又保持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2、外资企业与中国经济联系不密切,跨国公司,在选择其子公司在外国生产运作时,便有意识的将其跨国公司的生产业务,定位成低附加值的单调但又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在子公司尽量不进行关键技术的生产,从而有意识的降低技术外溢的发生。
3、外资企业形成垄断,限制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很多行业形成了垄断或寡头垄断,有些本地企业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大量科研人员失业,影响的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减缓了我国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应对技术溢出的途径
(一)调整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战略。转为以市场为导向,用更多的法律手段和合同要求来促使跨国公司在投资中附加更多的关键技术转让,实施更多的企业员工培训。
(二)加强本国的技术吸收学习能力,在学习环境改造方面,首先应着手建立更多的技术服务型的学习机构和技术实践性的研发机构,这样就能将跨国公司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更多的付诸于中国市场的发环境中。其次,在经济支持方面,应建立更多的技术研发基金,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提供坚强的经济金融支持,最后,采取更多的优惠策略,支持东道国的企业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而不止局限于简单的配套零件的生产与加工,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吸纳的能力。
(三)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多引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发展,竞争能使得跨国公司放宽对先进技术的控制能力从而加快技术的扩散。
(四)重视建立共同的研发中心,支持外资企业与中国的企业,高校,研发集团进行更多的技术合作和研发,政府应采取必要方式,鼓励合作研发。政府为合作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为项目合作中的具体外部环境提供更多的便捷式服务,这样就能促使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建立更多的研发机构自由化市场,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技术溢出的产生。
结束语:总之,在中国与跨国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合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高水平的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能力和学习研发能力相适应,这样就有利于学习多少,吸收多少,发挥的更大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加快我国向发展中强国发展的步伐。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国琪.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策略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6:9-10.
[2]杨亚平.FDI技术行业内溢出还是行业间溢出:基于广东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73-79.
[3]周静.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