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公安部发布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截止当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汽车2.46亿辆,驾驶人员达4.1亿人,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已成为制约我国交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停车场长远规划、政策扶持、投资建设、智慧运营等方面探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思路,并总结相关实践经验,提出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打通停车全产业链实现停车事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寻求新途径。
关键词:投资建设;智慧运营;停车产业链;特许经营
引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内燃机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解放了生产力,促成了欧美大陆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用了30年实现了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40%。巨大的汽车保有量给城市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交通拥堵常态化,车辆找不到停车位在路上滞留、乱停乱放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停车难已成为现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停车难、缓解交通压力是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头等民生大事。
如何解决停车难,首先是做好规划、解决停车泊位供给来源问题,其次是做好管理、发挥停车泊位效率,最后是整合资源、实现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闭环运行,多措并举,通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实现静态交通促进动态交通的良性循环发展。
1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提升泊位供给量,缓解城市关键区域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当前,我國城市公共停车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停车场数量少、泊位总量小;停车场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独立公共停车场发展不足。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是落后于时代发展,停车场建设仍以建筑配建停车场为主,独立公共停车场发展缓慢。
受到城市可用资源的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彻底解决停车难,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来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综合施策,以建筑配建为基础,大力发展独立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设置和管理路内停车泊位,还路于动态交通,缓解交通压力。具体执行方面,一是提高建筑配建泊位标准并严格执行,鼓励建设单位超配停车泊位,超配部分在容积率计算、不动产登记、转让抵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外,鼓励现有建筑配建公共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停车泊位数量,同样可以给予一定的奖补政策支持。对于拒不执行建筑配建标准的建设单位或开发商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且补交土地出让金。二是重点发展独立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老旧小区出新或棚户区改造,在规划中要提前做好新建、改扩建停车场设计,比如:对于主城区5000平方米以下的地块、边角料地块,优先用于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利用中小学、高校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利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公交场站(含首末站)、轨道站点建设P+R停车场。通过采取以上多种措施,一定会带来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新局面。三是在管理层面,在主城人口密集区不再新增路内临时泊位,甚至可以减少路内泊位,实现还路于动态交通。另外,主城市核心商圈不再新建公共停车场,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停车收费价格,鼓励市民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核心商圈区域的交通压力。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必须建立长远思维,要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或五年计划目标,保持政策连续性,循环推进,确保民生工程能在规划和建设层面都落到实处。
2加快建设、智慧运营、提高泊位利用率,开创建管并重一体化协同运营新局面
有了长远规划目标,必须做好当前计划落实、加快建设步伐,城市主城区要以停车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的区域(可称为特色片区或试点片区)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抓住重点,缓解当前停车难困局。特色片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特许经营,在供地方式、投资形式、奖补政策、运营年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企业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对于规模小、盈利预期差的停车场,可先由政府投资建设,后期可在满足政策条件下转让或委托给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另外,也可以采取整个行政区规划的全部公共停车场打包招商,由社会投资企业来投资建设运营,设定经营期限到期移交给政府。
通过对城市停车资源整合实现智能停车管理是解决停车难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和周转率,将停车场效率提高到极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建议各城市在停车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城市级智能停车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建立标准接口,所有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必须接入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市民只要下载一个手机APP就可以全市智能停车。
3引进资本、政策扶持、打通停车产业链,促进停车市场良性发展减轻财政负担
公共停车场投资属于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政府全额投资将使使地方财政背负重大压力。2015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市场化运作,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城市公共停车场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收益,可以吸引社会投资实现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全产业链特许经营。在引进社会投资企业建设运营停车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经营年限设定:根据2015年国家六部委第25号令要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二是土地权属:特许经营公共停车场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给特许经营企业无偿使用,政府方负责土地征收和拆迁工作。
三是合资模式:政府可以根据本地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是否参与合资,如果政府投资则由政府指定投资平台参与合资,如果政府不出资,则政府的定位是监督、指导、服务、考核的角色。
四是定价调价机制:特许经营停车场需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进行定价/调价或由特许经营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调价,但需经政府方书面同意,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政府需要行使监督职能。
五是防暴利机制:一般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不超过30年,内部收益率一般不超过8%,特许经营停车场内部收益率宜定在8%。引进社会投资时,需设定好防暴利分成机制,当企业超过该收益率时,需要启动分成机制,超出合理收益率范围是启动重新谈判机制。
六是特许经营期满处置方式:经营期满后一般是经营企业将完整完好地将停车场所有设施、资料、档案等全部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部门,但如果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则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原特许经营者。
4结束语
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涉及的内容点多面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关键,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打通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运营产业链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快速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企业发挥投资建设运营优势,政府转变职能,对企业经营做好服务、指导、监督、考核,才能使公共停车事业发展走上更加良性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惠及民生。
参考文献:
[1] 杨芳,浅谈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18 NO 28:119+121
[2] 何振华,智慧城市智能停车系统探究,科技风,2017年1月下,第10页
[3] 潘福全,罗淑兰,张辉,张丽霞,王丰元,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中的应用,交通企业管理,2016年第12期,第49-52页
关键词:投资建设;智慧运营;停车产业链;特许经营
引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内燃机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解放了生产力,促成了欧美大陆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用了30年实现了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40%。巨大的汽车保有量给城市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交通拥堵常态化,车辆找不到停车位在路上滞留、乱停乱放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停车难已成为现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停车难、缓解交通压力是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头等民生大事。
如何解决停车难,首先是做好规划、解决停车泊位供给来源问题,其次是做好管理、发挥停车泊位效率,最后是整合资源、实现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闭环运行,多措并举,通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实现静态交通促进动态交通的良性循环发展。
1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提升泊位供给量,缓解城市关键区域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当前,我國城市公共停车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停车场数量少、泊位总量小;停车场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独立公共停车场发展不足。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是落后于时代发展,停车场建设仍以建筑配建停车场为主,独立公共停车场发展缓慢。
受到城市可用资源的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彻底解决停车难,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来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综合施策,以建筑配建为基础,大力发展独立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设置和管理路内停车泊位,还路于动态交通,缓解交通压力。具体执行方面,一是提高建筑配建泊位标准并严格执行,鼓励建设单位超配停车泊位,超配部分在容积率计算、不动产登记、转让抵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外,鼓励现有建筑配建公共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停车泊位数量,同样可以给予一定的奖补政策支持。对于拒不执行建筑配建标准的建设单位或开发商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且补交土地出让金。二是重点发展独立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老旧小区出新或棚户区改造,在规划中要提前做好新建、改扩建停车场设计,比如:对于主城区5000平方米以下的地块、边角料地块,优先用于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利用中小学、高校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利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公交场站(含首末站)、轨道站点建设P+R停车场。通过采取以上多种措施,一定会带来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新局面。三是在管理层面,在主城人口密集区不再新增路内临时泊位,甚至可以减少路内泊位,实现还路于动态交通。另外,主城市核心商圈不再新建公共停车场,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停车收费价格,鼓励市民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核心商圈区域的交通压力。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必须建立长远思维,要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或五年计划目标,保持政策连续性,循环推进,确保民生工程能在规划和建设层面都落到实处。
2加快建设、智慧运营、提高泊位利用率,开创建管并重一体化协同运营新局面
有了长远规划目标,必须做好当前计划落实、加快建设步伐,城市主城区要以停车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的区域(可称为特色片区或试点片区)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抓住重点,缓解当前停车难困局。特色片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特许经营,在供地方式、投资形式、奖补政策、运营年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企业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对于规模小、盈利预期差的停车场,可先由政府投资建设,后期可在满足政策条件下转让或委托给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另外,也可以采取整个行政区规划的全部公共停车场打包招商,由社会投资企业来投资建设运营,设定经营期限到期移交给政府。
通过对城市停车资源整合实现智能停车管理是解决停车难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和周转率,将停车场效率提高到极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建议各城市在停车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城市级智能停车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建立标准接口,所有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必须接入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市民只要下载一个手机APP就可以全市智能停车。
3引进资本、政策扶持、打通停车产业链,促进停车市场良性发展减轻财政负担
公共停车场投资属于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政府全额投资将使使地方财政背负重大压力。2015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市场化运作,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城市公共停车场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收益,可以吸引社会投资实现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全产业链特许经营。在引进社会投资企业建设运营停车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经营年限设定:根据2015年国家六部委第25号令要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二是土地权属:特许经营公共停车场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给特许经营企业无偿使用,政府方负责土地征收和拆迁工作。
三是合资模式:政府可以根据本地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是否参与合资,如果政府投资则由政府指定投资平台参与合资,如果政府不出资,则政府的定位是监督、指导、服务、考核的角色。
四是定价调价机制:特许经营停车场需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进行定价/调价或由特许经营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调价,但需经政府方书面同意,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政府需要行使监督职能。
五是防暴利机制:一般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不超过30年,内部收益率一般不超过8%,特许经营停车场内部收益率宜定在8%。引进社会投资时,需设定好防暴利分成机制,当企业超过该收益率时,需要启动分成机制,超出合理收益率范围是启动重新谈判机制。
六是特许经营期满处置方式:经营期满后一般是经营企业将完整完好地将停车场所有设施、资料、档案等全部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部门,但如果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则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原特许经营者。
4结束语
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涉及的内容点多面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关键,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打通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运营产业链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快速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企业发挥投资建设运营优势,政府转变职能,对企业经营做好服务、指导、监督、考核,才能使公共停车事业发展走上更加良性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惠及民生。
参考文献:
[1] 杨芳,浅谈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18 NO 28:119+121
[2] 何振华,智慧城市智能停车系统探究,科技风,2017年1月下,第10页
[3] 潘福全,罗淑兰,张辉,张丽霞,王丰元,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中的应用,交通企业管理,2016年第12期,第49-52页